第一百二十八章 阴阳之界(十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乾坤轮转最新章节!
皓月当空,清风袭面。
弥勒自西而来,先声夺人:“王恭厂惊变历历在目,帝君还要一错再错?”
程伟在汉月法藏脚底聚出一盏黑莲,将其圆圆实实的护住,这才笑着回应:“转眼之间,又是五百年,大和尚还是这幅德行,自以为是,信口雌黄,佛门平素都是这样招揽信众?”
弥勒再无往日洒脱,面若冷霜,周身百米之内,恍若严冬,寒气逼人,冷冰冰的道:“两万人无影无踪,京师尸如雨下,帝君想这样轻描淡写的盖过去?”
汉月法藏痴痴的看着弥勒,像是已约定三生、却从未相见的隔世情缘,但弥勒此时与他心目中那个万般在外的未来佛截然不同:笑口全无,诸多烦恼明晃晃的印在脸上,大腹便便,盛满恩怨情仇。
程伟不由失笑:“元始天尊他老人家去过灵山?大和尚能囫囵着出世,真不容易。”
弥勒步步紧逼,咬牙切齿道:“经王恭厂一役,朱明气数将尽,全拜帝君所赐!折腾了几千年,世事如何?更好还是更坏?”
程伟不以为然,连连反问:“拜我所赐?大和尚今夜所为何来?酒醉心寐?慌不择路?”
弥勒不再作言语上的纠缠,驻足于十米之外,视线一直在汉月法藏的脸上游弋着,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意不言而喻,未来佛莅临人间,弟子信众理应前额着地、顶礼膜拜。
汉月法藏犹豫再三,仅以双手合十、作九十度弯腰礼拜,口中朗朗道:“弟子法藏,见过尊者。”
弥勒的神情耐人寻味,愤怒、欣慰皆有,眼眸里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莫名畏惧。他一直沉默,汉月法藏就一直弯腰不肯起身,两人一拜一受、无声无息的对峙着,佛无慈爱,子不恭顺。
“起来说话。”弥勒功破在先,不动如山败于程伟奚落的眼光之下。
“尊者慈悲,弟子僭越。”汉月法藏缓缓起身,腰背紧绷,眼眉依然低垂,深情凝望脚下方寸锦绣,似乎佛法已和月光融为一体,温柔抚摸大地。
“你在人间已修到尽头,是时候回灵山参悟了,不入山海界,锥外之见难以深入。”弥勒说。
程伟不言不语,嘴角已挂上一丝难以琢磨的微笑。
汉月法藏双手合十,再次礼拜:“敢问尊者,何为佛?何为法?何为僧?”
弥勒微微皱眉,左手拈花,擒月色于指尖,璀璨生辉之际,言如佛律:“一切法、一切法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且有情,如梦似幻,觉行圆满,若白莲开,故名曰佛。
法即达摩,译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合此任持,自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
此法,囊括万物,悟之真理,不舍悲愿,以世俗言说,显证实义,宣善巧教,为众生轨,而成正觉。乃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阐述世之真相,因法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无不尽者。解悟其
理,依教修行,证悟圣果。解者知解,行者修行,与世所谓,论与实践相近。戒者戒律,防非止恶。定者禅定,静虑澄心。慧者智慧,研真断惑。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除妄惑,显发真理。知则行立,依解起行,行不盲目,有数无现则罔,有观无教则始。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此法便是法。
僧梵译“僧伽耶”,指五人以上……”
“等等!”程伟出声打断弥勒的天花乱坠,“大和尚慎言,天竺境内的僧伽耶如今俱是低种姓,怎能拿来乱我华夏尊卑、辱我汉家儿女清白?”
弥勒差点噎着,恼羞成怒道:“此乃我佛门家事,请帝君自重!”
程伟毫不在意:“要不要请中元地官出来作证?僧字源起于华夏,顾名思义,曾经为人,大和尚喋喋不休无益,简单明了岂不是更好?”
弥勒没好气的道:“帝君想入我灵山修行?”
程伟挑了挑眉:“方才所言有错?大和尚若能指正,我自囚于灵山又有何妨?”
弥勒冲着汉月法藏慈眉善目的笑了笑:“法藏可愿随和尚入灵山一游,释迦师兄翘首以盼。”
汉月法藏避而不答,又一次毕恭毕敬的行礼:“朝闻道,夕死可矣,请尊者赐教,何为僧?”
弥勒惟恐程伟纠缠不清,略一沉吟,将那些虚无缥缈之说抛在一边,中规中矩的道来:世人出家为僧,必须按佛门戒律规定,剃除须发,换上袈裟,受持戒法后,脱离尘俗业障。
僧众分五类: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
僧者聚众,同修、同解、同均、同衣、同、同祝、同礼、同食、同住、同礼、同悦、同信、同心,共修意业,念诸道伴,法味同受、财利共享,善护于口,自净其心,身不造恶。
聚稀有、离尘、庄严、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不变、最妙于一体,方为僧。”
汉月法藏想了很久,抬起头来,“尊者所言佛、法、僧三者均不沾凡情琐事,可弟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沉沦于末法、红尘之中。
我佛弘法起于汉明帝,千五百年来,从未如此式微过。
昔日,达摩祖师西来,曾有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来,一一印证,禅宗六世而有曹溪,自曹溪后,分两支。其一曰青原思,思出石头,为曹洞宗之祖。其一曰南岳让,让出马祖,为临济、漏仰、云门、法眼四宗之祖。
但是,达摩祖师未能料到佛门会有今日倾覆之危。
自嘉靖帝临朝时起,朝廷上下谤法、禁法为历代之最,诸如焚佛骨、毁佛像、勒令僧尼还俗、不许僧人游方、严禁僧尼开坛传戒等亵渎之举,
数不胜数。
佛日将沉,僧宝殆灭,正法成旁门,大法衰微,戒律荡然不存,传承不清,良莠不齐。举世积讹,去古日远,丛林之规尽落于地。
人人皆可为僧,或为打劫事露而为僧者,或牢狱脱逃而为僧者,或悖逆父母而为僧者,或妻子斗气而为僧者,或负债无还而为僧者,或衣食所窘而为僧者,或妻为僧而夫戴发者。或夫为僧而妻戴发者,谓之双修。或夫妻皆削发,而共住庵庙,称为住持者。或男女路遇而同住者。
如此种种,大言不惭,不守毗尼,每自居于旷达,不持名节,每藉口于圆融,迨一旦逐势利,则如饿鬼觅食,争人我,则如恶犬护家。饮食酒肉,宿歇娼妓,无所不为。
如此之辈,既不经于学问,则礼义廉耻,皆不之顾,惟于人前装假善知识,说大妄语,或言我已成佛,或言我知过去未来,反指学问之师,谓是口头三昧,杜撰谓是真实修行,哄诱男女,致生他事。
沙门不靖,已成孽海。
佛仍说慈悲。
佛仍说普渡众生。
佛仍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可佛在灵山、另辟一世而居。”
弥勒已被汉月法藏愤世嫉俗的长篇大论打得晕头转向,再也顾不上程伟奚落的眼光,回过神时,背臀处已是大汗淋漓。他不论对错,不问是非,只是关心道:“汝欲何为?”
“这位施主片刻前曾问弟子,若一人前半生为佛,后半生成魔,该如何抉择?”汉月法藏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弟子想要重新归纳五宗宗旨、传承、嗣源,请尊者成全。”
弥勒若有所思:“汝欲为五宗嗣源立文字?”
“共人言语,出外于相离相,入内于空离空。著空则惟长无明,著相则惟长邪见。谤法,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不合言语,言语即是文字。自性上说空,正语言本性不空。迷人自惑,语言除故。达摩祖师虽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并未禁止以文字佐证授业。”汉月法藏毕恭毕敬的又一礼,“临济建立料简、宾主、玄要、照用、四喝等纲宗,云门建立函盖、截流、逐浪等纲宗,以竭棒喝之欺伪。曹洞、沩仰、法眼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以上种种,理应重证。”
弥勒冷冷的问:“汝有这个把握?”
汉月法藏轻声道:“弟子无意改川归流,欲效仿儒释道旧事,五宗鼎立,各自繁盛。
儒释道三界本一家,门墙虽异本相同。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弟子钻研仲尼之心窥六经,苦读伯阳之心达二篇,求得佛心而始了自心。佛不得我心,不能说法,伯阳不得我心,二篇奚作。仲尼不得我心,则不能集大成。”
皓月当空,清风袭面。
弥勒自西而来,先声夺人:“王恭厂惊变历历在目,帝君还要一错再错?”
程伟在汉月法藏脚底聚出一盏黑莲,将其圆圆实实的护住,这才笑着回应:“转眼之间,又是五百年,大和尚还是这幅德行,自以为是,信口雌黄,佛门平素都是这样招揽信众?”
弥勒再无往日洒脱,面若冷霜,周身百米之内,恍若严冬,寒气逼人,冷冰冰的道:“两万人无影无踪,京师尸如雨下,帝君想这样轻描淡写的盖过去?”
汉月法藏痴痴的看着弥勒,像是已约定三生、却从未相见的隔世情缘,但弥勒此时与他心目中那个万般在外的未来佛截然不同:笑口全无,诸多烦恼明晃晃的印在脸上,大腹便便,盛满恩怨情仇。
程伟不由失笑:“元始天尊他老人家去过灵山?大和尚能囫囵着出世,真不容易。”
弥勒步步紧逼,咬牙切齿道:“经王恭厂一役,朱明气数将尽,全拜帝君所赐!折腾了几千年,世事如何?更好还是更坏?”
程伟不以为然,连连反问:“拜我所赐?大和尚今夜所为何来?酒醉心寐?慌不择路?”
弥勒不再作言语上的纠缠,驻足于十米之外,视线一直在汉月法藏的脸上游弋着,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意不言而喻,未来佛莅临人间,弟子信众理应前额着地、顶礼膜拜。
汉月法藏犹豫再三,仅以双手合十、作九十度弯腰礼拜,口中朗朗道:“弟子法藏,见过尊者。”
弥勒的神情耐人寻味,愤怒、欣慰皆有,眼眸里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莫名畏惧。他一直沉默,汉月法藏就一直弯腰不肯起身,两人一拜一受、无声无息的对峙着,佛无慈爱,子不恭顺。
“起来说话。”弥勒功破在先,不动如山败于程伟奚落的眼光之下。
“尊者慈悲,弟子僭越。”汉月法藏缓缓起身,腰背紧绷,眼眉依然低垂,深情凝望脚下方寸锦绣,似乎佛法已和月光融为一体,温柔抚摸大地。
“你在人间已修到尽头,是时候回灵山参悟了,不入山海界,锥外之见难以深入。”弥勒说。
程伟不言不语,嘴角已挂上一丝难以琢磨的微笑。
汉月法藏双手合十,再次礼拜:“敢问尊者,何为佛?何为法?何为僧?”
弥勒微微皱眉,左手拈花,擒月色于指尖,璀璨生辉之际,言如佛律:“一切法、一切法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且有情,如梦似幻,觉行圆满,若白莲开,故名曰佛。
法即达摩,译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合此任持,自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
此法,囊括万物,悟之真理,不舍悲愿,以世俗言说,显证实义,宣善巧教,为众生轨,而成正觉。乃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阐述世之真相,因法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无不尽者。解悟其
理,依教修行,证悟圣果。解者知解,行者修行,与世所谓,论与实践相近。戒者戒律,防非止恶。定者禅定,静虑澄心。慧者智慧,研真断惑。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除妄惑,显发真理。知则行立,依解起行,行不盲目,有数无现则罔,有观无教则始。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此法便是法。
僧梵译“僧伽耶”,指五人以上……”
“等等!”程伟出声打断弥勒的天花乱坠,“大和尚慎言,天竺境内的僧伽耶如今俱是低种姓,怎能拿来乱我华夏尊卑、辱我汉家儿女清白?”
弥勒差点噎着,恼羞成怒道:“此乃我佛门家事,请帝君自重!”
程伟毫不在意:“要不要请中元地官出来作证?僧字源起于华夏,顾名思义,曾经为人,大和尚喋喋不休无益,简单明了岂不是更好?”
弥勒没好气的道:“帝君想入我灵山修行?”
程伟挑了挑眉:“方才所言有错?大和尚若能指正,我自囚于灵山又有何妨?”
弥勒冲着汉月法藏慈眉善目的笑了笑:“法藏可愿随和尚入灵山一游,释迦师兄翘首以盼。”
汉月法藏避而不答,又一次毕恭毕敬的行礼:“朝闻道,夕死可矣,请尊者赐教,何为僧?”
弥勒惟恐程伟纠缠不清,略一沉吟,将那些虚无缥缈之说抛在一边,中规中矩的道来:世人出家为僧,必须按佛门戒律规定,剃除须发,换上袈裟,受持戒法后,脱离尘俗业障。
僧众分五类: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
僧者聚众,同修、同解、同均、同衣、同、同祝、同礼、同食、同住、同礼、同悦、同信、同心,共修意业,念诸道伴,法味同受、财利共享,善护于口,自净其心,身不造恶。
聚稀有、离尘、庄严、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不变、最妙于一体,方为僧。”
汉月法藏想了很久,抬起头来,“尊者所言佛、法、僧三者均不沾凡情琐事,可弟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沉沦于末法、红尘之中。
我佛弘法起于汉明帝,千五百年来,从未如此式微过。
昔日,达摩祖师西来,曾有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来,一一印证,禅宗六世而有曹溪,自曹溪后,分两支。其一曰青原思,思出石头,为曹洞宗之祖。其一曰南岳让,让出马祖,为临济、漏仰、云门、法眼四宗之祖。
但是,达摩祖师未能料到佛门会有今日倾覆之危。
自嘉靖帝临朝时起,朝廷上下谤法、禁法为历代之最,诸如焚佛骨、毁佛像、勒令僧尼还俗、不许僧人游方、严禁僧尼开坛传戒等亵渎之举,
数不胜数。
佛日将沉,僧宝殆灭,正法成旁门,大法衰微,戒律荡然不存,传承不清,良莠不齐。举世积讹,去古日远,丛林之规尽落于地。
人人皆可为僧,或为打劫事露而为僧者,或牢狱脱逃而为僧者,或悖逆父母而为僧者,或妻子斗气而为僧者,或负债无还而为僧者,或衣食所窘而为僧者,或妻为僧而夫戴发者。或夫为僧而妻戴发者,谓之双修。或夫妻皆削发,而共住庵庙,称为住持者。或男女路遇而同住者。
如此种种,大言不惭,不守毗尼,每自居于旷达,不持名节,每藉口于圆融,迨一旦逐势利,则如饿鬼觅食,争人我,则如恶犬护家。饮食酒肉,宿歇娼妓,无所不为。
如此之辈,既不经于学问,则礼义廉耻,皆不之顾,惟于人前装假善知识,说大妄语,或言我已成佛,或言我知过去未来,反指学问之师,谓是口头三昧,杜撰谓是真实修行,哄诱男女,致生他事。
沙门不靖,已成孽海。
佛仍说慈悲。
佛仍说普渡众生。
佛仍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可佛在灵山、另辟一世而居。”
弥勒已被汉月法藏愤世嫉俗的长篇大论打得晕头转向,再也顾不上程伟奚落的眼光,回过神时,背臀处已是大汗淋漓。他不论对错,不问是非,只是关心道:“汝欲何为?”
“这位施主片刻前曾问弟子,若一人前半生为佛,后半生成魔,该如何抉择?”汉月法藏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弟子想要重新归纳五宗宗旨、传承、嗣源,请尊者成全。”
弥勒若有所思:“汝欲为五宗嗣源立文字?”
“共人言语,出外于相离相,入内于空离空。著空则惟长无明,著相则惟长邪见。谤法,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不合言语,言语即是文字。自性上说空,正语言本性不空。迷人自惑,语言除故。达摩祖师虽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并未禁止以文字佐证授业。”汉月法藏毕恭毕敬的又一礼,“临济建立料简、宾主、玄要、照用、四喝等纲宗,云门建立函盖、截流、逐浪等纲宗,以竭棒喝之欺伪。曹洞、沩仰、法眼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以上种种,理应重证。”
弥勒冷冷的问:“汝有这个把握?”
汉月法藏轻声道:“弟子无意改川归流,欲效仿儒释道旧事,五宗鼎立,各自繁盛。
儒释道三界本一家,门墙虽异本相同。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弟子钻研仲尼之心窥六经,苦读伯阳之心达二篇,求得佛心而始了自心。佛不得我心,不能说法,伯阳不得我心,二篇奚作。仲尼不得我心,则不能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