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高敖曹:血战上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最新章节!
537年,一月,河东。
高欢得知窦泰阵亡的消息,顿时方寸大乱。
窦泰从高欢当晋州刺史的时候就担任他的镇城都督,之后信都建义、广阿拒敌、信陵决战、秀容剿匪,窦泰一直都是高欢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跟着他出生入死,忠心不二。
更重要的是,窦泰的夫人是娄昭君的二姐,也就是说窦泰跟高欢还是连襟关系,两人同气连枝,完全就是一家人。
高欢也知道窦泰长于冲杀,短于将略,当先锋很称职,但独自领兵的经验还不够。为了帮助窦泰快速升级,这次他放着指挥能力明显更强的几个人不用,专门安排窦泰独自统领中军,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在实战之中历练一下,。
正如宇文泰判断的那样,高欢自己的北路就是疑兵,目的是牵制西魏的主力。他把击败西魏的责任和荣誉都放到了窦泰身上。
说到底,高欢这次还是轻视宇文泰了,居然把生死之战当成了帮部下刷经验的福利局。
高欢的乐观也是有理由的,毕竟西魏现在饥荒非常严重,军队人数也少得可怜,简直不堪一击。只要他牵制住宇文泰的主力,窦泰按计划打下潼关直捣长安,事情就搞定了。但他万万没想到,窦泰本人竟然成了这个完美计划最大的破绽。
事后来看,在敌人三路大军泰山压顶,宇文泰这边又缺兵少粮极端被动的局势之下,冒险偷袭窦泰几乎是死局之中仅有的一线生机。宇文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己见果断出手。
这就是领导者的眼光和魄力。
当然,这个过程也相当惊险,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
如果中路的统帅不是窦泰,而是侯景、高敖曹或者高岳;如果窦泰能坚持原来的作战计划,不草率出兵决战;如果窦泰顶住了第一轮突袭,双方进入持久战;如果高欢得到消息,及时派兵过来增援;如果高欢能够扛住打击,化悲痛为力量,趁北路空虚之际迅速过河绕过华州突袭长安……
任何一个如果出现,宇文泰都必输无疑,毕竟高欢这边人数和后勤上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但宇文泰赌赢了。
高欢是个重感情的人,窦泰的死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以至于他直接失去了斗志,后面的仗根本不想打了。他下令毁掉已经造了一多半的浮桥,全军撤退。
等我疗好伤再跟宇文泰算账吧,路上还得伤脑筋想想回去怎么面对老婆和窦泰夫人。
主帅不想打了,部下们也没有办法,数万东魏大军开始收拾东西,狼狈离开蒲坂。
整个撤退过程缺乏指挥,前军后军互相踩踏,场面非常混乱。
宇文泰得知高欢不战而逃,当即下令全军从风陵过黄河,开始乘胜追杀。
西魏将士们此时士气极其旺盛,几千人在几万人后面一通狂追猛打,多亏负责殿后的车骑将军薛孤延领人拼死掩护,东魏的大部队才得以顺利撤退。
宇文泰毕竟人马有限,连续作战时间长了会出问题,因此他见好就收,不再追了。
中路崩溃,北路撤退,剩下南路就尴尬了,从负责战略牵制的偏师转眼就变成了四面受敌的孤军。
实际上,高敖曹的南路部队虽然路线最艰苦,但战果却是最辉煌的。
此时距离大哥高乾之死已经过了三年,二哥高慎又太过柔弱,高敖曹现在就是高家乃至整个河北世族的当家人。东魏政权成立之后,高欢本来安排高敖曹做司空,但高敖曹因为高乾死在司空任上,所以坚决不接受,最后领了个司徒的职位。
司徒也是朝廷的三公之一,位高权重,但现在天下未定,高敖曹又是高欢集团里最能打的,官再大也得出来干活。
高敖曹依旧桀骜不羁,豪气干云。在南渡黄河的时候,他专门命人备了两大壶好酒用来祭祀河伯。高敖曹的祭祀方式与众不同,没有焚香,没有许愿,完全就是酒鬼之间见面打个招呼。他举起一壶酒对着河水道:“河伯是水中之神,我高敖曹是地上之虎,今日从你的地盘路过,咱俩也算是有缘,正好趁此机会比量一下谁的酒量好。”言毕,将一壶酒洒入黄河,又拿过另外一壶一饮而尽。
跟其它两路不同,高敖曹这次的进军路线基本都是山路,大军需要从武关北上,经商县、上洛,出蓝田关,直达长安东面的灞上。
现在宇文泰的主要防守力量都放在关中平原附近,实在没精力再管南边,高敖曹的大军长驱直入,顺利通过武关。
在武关向北八十里左右的丹江南岸,有一座很奇特的山峰,因为形似“商”字,所以叫做商山。
商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座山。相传尧的弟弟契就被封到了这里,因此其部族以商为名,等到他的第十四代玄孙成汤灭夏之后,商直接变成了华夏的国号。后来协助秦孝公变法的卫鞅也因为被封在商山附近,被称为商鞅。汉初着名的“商山四皓”也出自这里。
过了商山就进入了巴人聚集区,路上的麻烦开始多起来了。
晋朝平定蜀汉之后,将很多巴蜀豪族迁出益州,其中蜀人在关中、河东、山西南部等地都有分布,而巴人则主要聚集在上洛附近。这些巴人已经在此地发展了两三百年,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地方势力,边上的汉家大族,包括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都得让他们三分,有时甚至连北魏皇帝都不得不考虑这帮人的影响。
东西魏分裂的时候,上洛的巴人也面临站队问题。普通人其实没什么立场,都跟着领头的走,而上洛领头的豪族主要是两个大姓,一个是泉,一个是杜,其中泉姓的影响力比杜姓要大得多。
目前泉姓的当家人还是泉企,而泉企一直站在北魏正朔,也就是西魏这一边。十年前萧宝寅在长安起兵造反,泉企作为上洛郡守带领巴人坚决抵抗叛军入侵。之后几年泉企外御南梁,内平匪寇,把洛州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元修登基之后,泉企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全权负责山南的军政事务。
等到元修逃亡长安,高欢攻克潼关的时候,泉企派儿子泉元礼带领五千乡勇,北出大谷(疑是秦岭的一处峪口),严阵以待,阻止高欢的部队南下洛州。
巴人一向作战英勇,打仗不怕死。当年泉企对付萧宝寅的时候,他的上级洛州刺史董绍在给朝廷的上书中曾经说过“臣当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把皇帝元诩给整懵了,没想明白瞎子咋打仗,后来还是徐纥给他解释了一下,说瞎巴指的是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并不是真的瞎。董绍本身是汉人,他仰仗的也不是官军,而是泉企麾下的上洛巴人。实际上,泉企的确仅凭三千乡勇,就把入侵洛州的上万叛军主力(有很多是关中的蜀人)打得落荒而逃,而自身只损失了二十几个人,巴人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当时高欢也知道巴人不好对付,所以专心经营潼关和黄河防线,没有打洛州的主意。
宇文泰一直没有太关注南路的防守,也是因为这里有泉企在坐镇。
这次高敖曹进军关中,必须经过上洛巴人的地盘,强龙碰上地头蛇,一场硬碰硬的对决已不可避免。
泉企听说高敖曹的部队要过来,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商山到上洛将近百里的路程,山高林密,道路险阻,沿线的各处要隘都有巴人把守,进军难度极大。
高敖曹偏不信邪。堂堂中原汉家子弟,还能怕了这些巴蜀蛮夷地方武装不成?
这次高敖曹带领的部队中虽然有很多鲜卑士兵,但主力还是高家自己的部曲。高敖曹很早就跟大哥高乾一起四处闯祸,手下的部曲自然也不是善茬,出身不是强盗就是游侠,各个心狠手辣战斗力极强。
高敖曹充分证明了汉人如果发起飙起来,那些蛮族都得靠边站。他带领部曲们被甲横戈,锐不可当,人挡杀人,神挡杀神。沿路的瞎巴们从没见过如此凶狠的人,顿时都不瞎了,勉强抵挡两下之后,纷纷扔掉兵器四散逃窜,没人再敢出来送死。
当然,高敖曹打得如此酣畅淋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本地向导帮忙指路。此人名叫杜窋(zhu),属于上洛的另一个大族杜氏。上层人士一般都比底层民众心思活络,因为当时东魏的实力远强于西魏,杜窋和上洛都督泉岳、泉岳的弟弟泉猛略觉得跟着宇文泰混没前途,于是暗地里商量要投奔东魏,结果这帮人办事不严密,被泉企知道了。泉企对待叛徒绝不手软,直接把泉岳和泉猛略抓起来砍了,杜窋跑得快,提前逃到了高敖曹的军中。高敖曹对洛州的地理不熟悉,正好让他作为大军的向导。杜窋也急于表现,把各个关键地点的守备情况和盘托出,让东魏大军省了很多麻烦。
高敖曹就这样从商山转斗而进,所向无前,一路杀到上洛城下。
守卫上洛的就是泉企本人,协助他的主要是他的两个儿子泉元礼和泉仲遵。此外,刚从弘农逃过来的郭琰也在城中帮忙。
两人见面也没什么废话,一个攻一个守,直接开干。
泉企还是很强悍的,他凭城拒守,顽强抵抗,没有给高敖曹任何机会。后来高敖曹急了,亲自冲到最前面指挥,结果身中数箭,有三处还是及其严重的贯通伤,多亏麾下兄弟们拼死掩护才把他救到后方。
这次伤势实在太重,高敖曹就算是铁打的,也昏迷了很久才醒过来。饶是如此,高敖曹依旧没有倒下。他醒过来之后,连铠甲都不穿,咬着牙翻身上马,继续围着城指挥战斗。
泉企的防守虽然严密,但毕竟没有后援,坚持了十几天之后,城内的箭矢终于用光了,只能用棍棒阻止东魏部队攻城。他的两个儿子中,泉仲遵极其能打,是守军的主心骨,此时也被流矢射伤了一只眼睛,失去了战斗能力。
在高敖曹的强大攻势之下,上洛城最终陷落,泉企和两个儿子以及郭琰都被东魏部队俘虏。
泉企依旧辞色不屈,他对高敖曹道:“我只是力尽失手而已,志气犹在,绝不投降。”
高敖曹胜得非常惨烈,心中也很敬佩眼前这个对手,所以他并没有为难泉企,还专门派人去帮元仲遵治伤。
此时高敖曹自己的伤势开始恶化,身边的人担心他挂了,赶紧问他还有啥后事需要安排。
高敖曹道:“我已经以身许国,死无所恨,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活着看到季式当上刺史。”
高季式是高敖曹的四弟,比他小十五岁,今年二十一。
高敖曹对这个四弟是真爱,当年韩陵之战的时候,高敖曹纵横驰骋大杀四方,简直就是战神在世一般,结果听说高季式去追尔朱兆许久没回来的时候,以为四弟挂了,居然伤心得嚎啕大哭。现在大哥高乾已死,二哥高慎跟自己又不对路,高季式更成为高敖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
有人把情况通报给高欢,高欢二话不说,立刻派人去安排高季式做济州刺史。
好在数日之后,高敖曹终于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他不想耽误原来的计划,打算即刻起兵继续向北攻打蓝田关。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中路和北路兵败的消息。高欢派人对他说:“窦泰已经全军覆没,军队士气恐怕会出问题,你也别打了,尽快回来吧。另外,退路可能非常艰险,大部队很难通过,实在不行你就别管别人了,自己能回来就好。”
高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山南及荆州附近还有很多左右摇摆的中间势力。墙倒众人推,东魏兵败之后,这些势力保不齐会倒向西魏,阻挡高敖曹的部队顺利退兵。
高敖曹此时伤势还很严重,只能打打小规模的牵制战,现在另外两路已经撤军,自己就没必要再硬撑了。但他跟麾下的弟兄们出生入死多年,岂能在关键时刻抛弃大家自己逃生?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带领全军一起撤退。
此外,泉企、泉元礼和郭琰等几个重要俘虏也得一起押回东魏。泉仲遵因为伤势太重,高敖曹决定不带他了,把他留在上洛养伤。
泉企得知自己要被送到东魏,偷偷找人给两个儿子留了口信。他对两个儿子道:“我年岁已高,这次走可能就回不来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们一定要立功报国,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做臣子的责任。”
因为泉元礼也被带走了,所以传话的人只把话传给了养伤的泉仲遵。
退兵的路上果然麻烦不断,外围的巴人和其它地方势力得知西魏打赢了,高敖曹又身负重伤,所以都赶过来沿路堵截追杀。东魏大军在高敖曹的指挥下且战且走,历经多次战斗,总算全军撤出了洛州。
撤退过程总体来说还算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泉元礼趁乱逃跑了。
泉元礼逃回上洛之后,见到了躺在床上的弟弟泉仲遵。泉仲遵把老爹的话转达给了大哥,两人抱头痛哭,一致决定不辜负老爹的期望,重新夺回上洛。
高敖曹撤军的时候,任命杜窋为洛州刺史,留守上洛。按说这个时候留守是个很危险的工作,但杜窋还是很兴奋,因为杜姓终于有机会爬到泉姓的头上当老大了。洛州这里是巴人自治区,只要我巩固住自己的地位,东魏西魏势必都会来拉拢我,那时候我待价而沽,岂不美哉?
可惜杜窋的美梦并没有做多久。泉姓和杜姓虽然都是本地的大姓,但影响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巴人一向重泉而轻杜,泉企虽然不在了,他的儿子一样可以代表他。泉元礼和泉仲遵秘密联系附近的其它豪族,很快就重新组织起了一只乡勇队伍。泉元礼率队攻占上洛,没费力气就把杜窋抓起来砍了,首级送到长安。宇文泰见泉企的儿子如此给力,也非常高兴,当即任命泉元礼世代为洛州刺史,泉仲遵则被任命为东豫州刺史。
高敖曹回到东魏之后,被封为军司大都督,麾下统领七十六位都督。他跟侯景一起在虎牢关练兵,等待下一次进攻西魏的机会。
537年,一月,河东。
高欢得知窦泰阵亡的消息,顿时方寸大乱。
窦泰从高欢当晋州刺史的时候就担任他的镇城都督,之后信都建义、广阿拒敌、信陵决战、秀容剿匪,窦泰一直都是高欢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跟着他出生入死,忠心不二。
更重要的是,窦泰的夫人是娄昭君的二姐,也就是说窦泰跟高欢还是连襟关系,两人同气连枝,完全就是一家人。
高欢也知道窦泰长于冲杀,短于将略,当先锋很称职,但独自领兵的经验还不够。为了帮助窦泰快速升级,这次他放着指挥能力明显更强的几个人不用,专门安排窦泰独自统领中军,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在实战之中历练一下,。
正如宇文泰判断的那样,高欢自己的北路就是疑兵,目的是牵制西魏的主力。他把击败西魏的责任和荣誉都放到了窦泰身上。
说到底,高欢这次还是轻视宇文泰了,居然把生死之战当成了帮部下刷经验的福利局。
高欢的乐观也是有理由的,毕竟西魏现在饥荒非常严重,军队人数也少得可怜,简直不堪一击。只要他牵制住宇文泰的主力,窦泰按计划打下潼关直捣长安,事情就搞定了。但他万万没想到,窦泰本人竟然成了这个完美计划最大的破绽。
事后来看,在敌人三路大军泰山压顶,宇文泰这边又缺兵少粮极端被动的局势之下,冒险偷袭窦泰几乎是死局之中仅有的一线生机。宇文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己见果断出手。
这就是领导者的眼光和魄力。
当然,这个过程也相当惊险,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
如果中路的统帅不是窦泰,而是侯景、高敖曹或者高岳;如果窦泰能坚持原来的作战计划,不草率出兵决战;如果窦泰顶住了第一轮突袭,双方进入持久战;如果高欢得到消息,及时派兵过来增援;如果高欢能够扛住打击,化悲痛为力量,趁北路空虚之际迅速过河绕过华州突袭长安……
任何一个如果出现,宇文泰都必输无疑,毕竟高欢这边人数和后勤上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但宇文泰赌赢了。
高欢是个重感情的人,窦泰的死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以至于他直接失去了斗志,后面的仗根本不想打了。他下令毁掉已经造了一多半的浮桥,全军撤退。
等我疗好伤再跟宇文泰算账吧,路上还得伤脑筋想想回去怎么面对老婆和窦泰夫人。
主帅不想打了,部下们也没有办法,数万东魏大军开始收拾东西,狼狈离开蒲坂。
整个撤退过程缺乏指挥,前军后军互相踩踏,场面非常混乱。
宇文泰得知高欢不战而逃,当即下令全军从风陵过黄河,开始乘胜追杀。
西魏将士们此时士气极其旺盛,几千人在几万人后面一通狂追猛打,多亏负责殿后的车骑将军薛孤延领人拼死掩护,东魏的大部队才得以顺利撤退。
宇文泰毕竟人马有限,连续作战时间长了会出问题,因此他见好就收,不再追了。
中路崩溃,北路撤退,剩下南路就尴尬了,从负责战略牵制的偏师转眼就变成了四面受敌的孤军。
实际上,高敖曹的南路部队虽然路线最艰苦,但战果却是最辉煌的。
此时距离大哥高乾之死已经过了三年,二哥高慎又太过柔弱,高敖曹现在就是高家乃至整个河北世族的当家人。东魏政权成立之后,高欢本来安排高敖曹做司空,但高敖曹因为高乾死在司空任上,所以坚决不接受,最后领了个司徒的职位。
司徒也是朝廷的三公之一,位高权重,但现在天下未定,高敖曹又是高欢集团里最能打的,官再大也得出来干活。
高敖曹依旧桀骜不羁,豪气干云。在南渡黄河的时候,他专门命人备了两大壶好酒用来祭祀河伯。高敖曹的祭祀方式与众不同,没有焚香,没有许愿,完全就是酒鬼之间见面打个招呼。他举起一壶酒对着河水道:“河伯是水中之神,我高敖曹是地上之虎,今日从你的地盘路过,咱俩也算是有缘,正好趁此机会比量一下谁的酒量好。”言毕,将一壶酒洒入黄河,又拿过另外一壶一饮而尽。
跟其它两路不同,高敖曹这次的进军路线基本都是山路,大军需要从武关北上,经商县、上洛,出蓝田关,直达长安东面的灞上。
现在宇文泰的主要防守力量都放在关中平原附近,实在没精力再管南边,高敖曹的大军长驱直入,顺利通过武关。
在武关向北八十里左右的丹江南岸,有一座很奇特的山峰,因为形似“商”字,所以叫做商山。
商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座山。相传尧的弟弟契就被封到了这里,因此其部族以商为名,等到他的第十四代玄孙成汤灭夏之后,商直接变成了华夏的国号。后来协助秦孝公变法的卫鞅也因为被封在商山附近,被称为商鞅。汉初着名的“商山四皓”也出自这里。
过了商山就进入了巴人聚集区,路上的麻烦开始多起来了。
晋朝平定蜀汉之后,将很多巴蜀豪族迁出益州,其中蜀人在关中、河东、山西南部等地都有分布,而巴人则主要聚集在上洛附近。这些巴人已经在此地发展了两三百年,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地方势力,边上的汉家大族,包括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都得让他们三分,有时甚至连北魏皇帝都不得不考虑这帮人的影响。
东西魏分裂的时候,上洛的巴人也面临站队问题。普通人其实没什么立场,都跟着领头的走,而上洛领头的豪族主要是两个大姓,一个是泉,一个是杜,其中泉姓的影响力比杜姓要大得多。
目前泉姓的当家人还是泉企,而泉企一直站在北魏正朔,也就是西魏这一边。十年前萧宝寅在长安起兵造反,泉企作为上洛郡守带领巴人坚决抵抗叛军入侵。之后几年泉企外御南梁,内平匪寇,把洛州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元修登基之后,泉企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全权负责山南的军政事务。
等到元修逃亡长安,高欢攻克潼关的时候,泉企派儿子泉元礼带领五千乡勇,北出大谷(疑是秦岭的一处峪口),严阵以待,阻止高欢的部队南下洛州。
巴人一向作战英勇,打仗不怕死。当年泉企对付萧宝寅的时候,他的上级洛州刺史董绍在给朝廷的上书中曾经说过“臣当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把皇帝元诩给整懵了,没想明白瞎子咋打仗,后来还是徐纥给他解释了一下,说瞎巴指的是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并不是真的瞎。董绍本身是汉人,他仰仗的也不是官军,而是泉企麾下的上洛巴人。实际上,泉企的确仅凭三千乡勇,就把入侵洛州的上万叛军主力(有很多是关中的蜀人)打得落荒而逃,而自身只损失了二十几个人,巴人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当时高欢也知道巴人不好对付,所以专心经营潼关和黄河防线,没有打洛州的主意。
宇文泰一直没有太关注南路的防守,也是因为这里有泉企在坐镇。
这次高敖曹进军关中,必须经过上洛巴人的地盘,强龙碰上地头蛇,一场硬碰硬的对决已不可避免。
泉企听说高敖曹的部队要过来,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商山到上洛将近百里的路程,山高林密,道路险阻,沿线的各处要隘都有巴人把守,进军难度极大。
高敖曹偏不信邪。堂堂中原汉家子弟,还能怕了这些巴蜀蛮夷地方武装不成?
这次高敖曹带领的部队中虽然有很多鲜卑士兵,但主力还是高家自己的部曲。高敖曹很早就跟大哥高乾一起四处闯祸,手下的部曲自然也不是善茬,出身不是强盗就是游侠,各个心狠手辣战斗力极强。
高敖曹充分证明了汉人如果发起飙起来,那些蛮族都得靠边站。他带领部曲们被甲横戈,锐不可当,人挡杀人,神挡杀神。沿路的瞎巴们从没见过如此凶狠的人,顿时都不瞎了,勉强抵挡两下之后,纷纷扔掉兵器四散逃窜,没人再敢出来送死。
当然,高敖曹打得如此酣畅淋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本地向导帮忙指路。此人名叫杜窋(zhu),属于上洛的另一个大族杜氏。上层人士一般都比底层民众心思活络,因为当时东魏的实力远强于西魏,杜窋和上洛都督泉岳、泉岳的弟弟泉猛略觉得跟着宇文泰混没前途,于是暗地里商量要投奔东魏,结果这帮人办事不严密,被泉企知道了。泉企对待叛徒绝不手软,直接把泉岳和泉猛略抓起来砍了,杜窋跑得快,提前逃到了高敖曹的军中。高敖曹对洛州的地理不熟悉,正好让他作为大军的向导。杜窋也急于表现,把各个关键地点的守备情况和盘托出,让东魏大军省了很多麻烦。
高敖曹就这样从商山转斗而进,所向无前,一路杀到上洛城下。
守卫上洛的就是泉企本人,协助他的主要是他的两个儿子泉元礼和泉仲遵。此外,刚从弘农逃过来的郭琰也在城中帮忙。
两人见面也没什么废话,一个攻一个守,直接开干。
泉企还是很强悍的,他凭城拒守,顽强抵抗,没有给高敖曹任何机会。后来高敖曹急了,亲自冲到最前面指挥,结果身中数箭,有三处还是及其严重的贯通伤,多亏麾下兄弟们拼死掩护才把他救到后方。
这次伤势实在太重,高敖曹就算是铁打的,也昏迷了很久才醒过来。饶是如此,高敖曹依旧没有倒下。他醒过来之后,连铠甲都不穿,咬着牙翻身上马,继续围着城指挥战斗。
泉企的防守虽然严密,但毕竟没有后援,坚持了十几天之后,城内的箭矢终于用光了,只能用棍棒阻止东魏部队攻城。他的两个儿子中,泉仲遵极其能打,是守军的主心骨,此时也被流矢射伤了一只眼睛,失去了战斗能力。
在高敖曹的强大攻势之下,上洛城最终陷落,泉企和两个儿子以及郭琰都被东魏部队俘虏。
泉企依旧辞色不屈,他对高敖曹道:“我只是力尽失手而已,志气犹在,绝不投降。”
高敖曹胜得非常惨烈,心中也很敬佩眼前这个对手,所以他并没有为难泉企,还专门派人去帮元仲遵治伤。
此时高敖曹自己的伤势开始恶化,身边的人担心他挂了,赶紧问他还有啥后事需要安排。
高敖曹道:“我已经以身许国,死无所恨,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活着看到季式当上刺史。”
高季式是高敖曹的四弟,比他小十五岁,今年二十一。
高敖曹对这个四弟是真爱,当年韩陵之战的时候,高敖曹纵横驰骋大杀四方,简直就是战神在世一般,结果听说高季式去追尔朱兆许久没回来的时候,以为四弟挂了,居然伤心得嚎啕大哭。现在大哥高乾已死,二哥高慎跟自己又不对路,高季式更成为高敖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
有人把情况通报给高欢,高欢二话不说,立刻派人去安排高季式做济州刺史。
好在数日之后,高敖曹终于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他不想耽误原来的计划,打算即刻起兵继续向北攻打蓝田关。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中路和北路兵败的消息。高欢派人对他说:“窦泰已经全军覆没,军队士气恐怕会出问题,你也别打了,尽快回来吧。另外,退路可能非常艰险,大部队很难通过,实在不行你就别管别人了,自己能回来就好。”
高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山南及荆州附近还有很多左右摇摆的中间势力。墙倒众人推,东魏兵败之后,这些势力保不齐会倒向西魏,阻挡高敖曹的部队顺利退兵。
高敖曹此时伤势还很严重,只能打打小规模的牵制战,现在另外两路已经撤军,自己就没必要再硬撑了。但他跟麾下的弟兄们出生入死多年,岂能在关键时刻抛弃大家自己逃生?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带领全军一起撤退。
此外,泉企、泉元礼和郭琰等几个重要俘虏也得一起押回东魏。泉仲遵因为伤势太重,高敖曹决定不带他了,把他留在上洛养伤。
泉企得知自己要被送到东魏,偷偷找人给两个儿子留了口信。他对两个儿子道:“我年岁已高,这次走可能就回不来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们一定要立功报国,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做臣子的责任。”
因为泉元礼也被带走了,所以传话的人只把话传给了养伤的泉仲遵。
退兵的路上果然麻烦不断,外围的巴人和其它地方势力得知西魏打赢了,高敖曹又身负重伤,所以都赶过来沿路堵截追杀。东魏大军在高敖曹的指挥下且战且走,历经多次战斗,总算全军撤出了洛州。
撤退过程总体来说还算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泉元礼趁乱逃跑了。
泉元礼逃回上洛之后,见到了躺在床上的弟弟泉仲遵。泉仲遵把老爹的话转达给了大哥,两人抱头痛哭,一致决定不辜负老爹的期望,重新夺回上洛。
高敖曹撤军的时候,任命杜窋为洛州刺史,留守上洛。按说这个时候留守是个很危险的工作,但杜窋还是很兴奋,因为杜姓终于有机会爬到泉姓的头上当老大了。洛州这里是巴人自治区,只要我巩固住自己的地位,东魏西魏势必都会来拉拢我,那时候我待价而沽,岂不美哉?
可惜杜窋的美梦并没有做多久。泉姓和杜姓虽然都是本地的大姓,但影响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巴人一向重泉而轻杜,泉企虽然不在了,他的儿子一样可以代表他。泉元礼和泉仲遵秘密联系附近的其它豪族,很快就重新组织起了一只乡勇队伍。泉元礼率队攻占上洛,没费力气就把杜窋抓起来砍了,首级送到长安。宇文泰见泉企的儿子如此给力,也非常高兴,当即任命泉元礼世代为洛州刺史,泉仲遵则被任命为东豫州刺史。
高敖曹回到东魏之后,被封为军司大都督,麾下统领七十六位都督。他跟侯景一起在虎牢关练兵,等待下一次进攻西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