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克里姆林宫(中)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穿越在一九五零最新章节!
叶伟从后世收集的资料并不是很全,他还以为这个年代只有美国人才研制出了晶体管,而苏联在他印象里一直都走在真空电子管的道路上,尤其是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米格5叛逃,美国人拆开一看,和国际主流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不一样,苏联飞机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分布式电子管元件。而苏联对晶体管的深入研究则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他甚至还有担心送去苏联的晶体管能不能起到自己预设的目的,事实上他的担心完全都是多余的。
对于苏联科学家来,晶体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苏联人就已经在半导体物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苏联科学院的约飞院士,他毕生致力于固体物理的研究,三十年代初期,他就指出半导体材料是电子技术的新材料。当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在一九四七年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晶体管时,铁幕的另一边,苏联hnn-160研究所(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伊斯托克”联合体)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了几个厘米和毫米波段的系列微波硅-锗探测器,以满足雷达、微波无线电仪器及测量技术的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克拉斯洛夫观察到了锗的晶体管效应,并在一九四八年与莫斯科化工学院苏珊娜。马多娅合作开始研究并尝试解释这个效应,并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的《苏联无线电》信息通报上发表了关于苏联晶体管的第一篇文章叫做“晶体三极管”,这是苏联第一份关于晶体管发明的文献。一九四九年二月,他们在实验室完成了苏联第一个接触型锗晶体管。经过苏联物理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晶体管在许多领域比真空电子管更具有优势。
首先,相对于真空管,晶体管更轻巧。普通的真空管大概像灯泡一般大,而普通的晶体管只有真空管十分之一那么大;叶伟送过来的样品甚至只有蚕豆那么。其次,晶体管更皮实。由于晶体管没有灯丝、金属板等零碎的部件,所以结构要比真空管坚固得多,能够经得起剧烈振动和冲击。单个晶体管可以承受二万g的过载,如果换成真空管,一百g的加速度就快让这个娇贵的兄弟吃不消了。
再使用寿命,晶体管也比真空管要长寿得多。一只晶体管的平均寿命可达七万五千时时,即使每天工作八时,周末不休息,也可以连续用上二十五年,而军用设备中的真空管免不了磕磕碰碰,能用上几百个时不出问题已经是传奇了。最后在能耗方面,晶体管更是具有绝对优势。同样的放大倍数,晶体管消耗的功率一般只有真空管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真空管开机要有一个预热时间,灯丝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烘烤出足够的电子实现放大。晶体管则不然,一接通就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发热量极低,不仅不会浪费宝贵的功率,更重要的是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
正是因为苏联科学家对晶体管有了足够的认识,所以上次新中国送过来的晶体管迅速就得带了应用性实验。涅斯梅亚诺夫此时激动看着斯大林道:“斯大林同志,中国同志上次送过来的一批晶体管,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应用实验。首先在通讯上,我们曾经在军用无线电台的制造中引进印刷电路技术,但由于当时设备中的真空管发热量惊人,印刷电路板的底板经常处于高温炙烤的环境中,使用寿命普遍不高。直到此次有了中国来的低发热量的晶体管,我们使用印刷电路板试制出来十套新式电台,全套重量只有十公斤,而通讯距离在一千二百公里以上,信号清晰稳定,使用电池组供电时,运行可以长达四十八时。”会议室在座的人都是参与过卫国战争的,他们深深的知道通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斯大林对涅斯梅亚诺夫院士报出的数据极为感兴趣,他以往见过的电台都有着粗大笨重的外形,虽然不知道具体的重量,但是目测绝对不低于五十公斤。斯大林把抓在手里的烟斗送入嘴中,用温和的眼神注视着涅斯梅亚诺夫,着头示意他继续下去。涅斯梅亚诺夫院士冲着领袖微微的欠了欠身接着开口:“为了证明晶体管和印刷电路的优势,科学院与航空总设计院携手在一架米格15比斯上进行了有关试验,把飞机上18种无线电设备进行了升级。试验结果非常显著,由真空管换装晶体管印刷电路后,设备重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所占空间减少百分之六十,功率消耗减少百分之四十;由于重量、体积和功耗的大幅下降,且晶体管本身发热量远没有真空管的大,使得机上原有的冷却系统、继电器等附属设备大大简化;升级后的飞机总成本不仅没有节节攀升,反而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完这些,涅斯梅亚诺夫脸上更加的激动:“我们甚至重新设计了应用晶体管的rp-1搜索瞄准雷达,并把它成功的装在米格15比斯上。新式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从以前的两千米猛增到了八千米,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斗机具备先敌发现的能力,从而在空战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新改造的战斗机目前已经过一百时的试飞,所有改造了晶体管的部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改造后的飞机,性能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大量使用新型晶体管使战机重量有所降低,从而让飞行性能有了一些提升。我们完全认定这架战斗机已经具备了全天候的战斗能力,是一款全新的全天候战斗机。”
涅斯梅亚诺夫令人信服的列举着各种数字和相关的评测数据,并对此作出非常坚定的判断,这使在座的苏维埃高级领导们不停的颌首头表示赞赏。斯大林看着神色激动的涅斯梅亚诺夫和频频头的苏维埃领导们,深深的吸了一口烟,而后悠长的喷吐出来,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轻松的:“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创举啊,既然苏联科学院和航空总设计局已经给出了各自的意见,那么请科学院和设计局的同志结合研究,尽快拿出一个新式战斗机的方案,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出来,中央一定全力满足你们。我希望这一次我们能走在帝国主义敌人的前面,从而确立起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
听到钢铁同志的指示,原本已经坐下的航空总设计院院长波依估夫再次站了起来,面对心情开朗起来的领袖,波依估夫谨慎的开口:“斯大林同志,我们决定试制几架采用全晶体管的所谓的米格17,并装备rp1雷达进行实机验证,一旦通过我们将全力生产以换装目前的米格15战斗机。现在唯一的困难在于,我们苏联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晶体管。斯大林同志,您能不能让中国同志提供更多的元件?”听到波依估夫的话,斯大林放下手里的烟斗,他有些不太愉快的看向还没有坐下去的涅斯梅亚诺夫:“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制造不出来合格的晶体管吗?”
涅斯梅亚诺夫听着领袖问话,感受到言语里那阴冷之感,心脏不由收缩了起来:“是的斯大林同志,虽然苏维埃已经可以制造晶体管,但是从性能上来还是比不上中国来的这批管子。而且这两种晶体管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我们用的是金属锗,由于含量稀少导致提取困难。而中国同志送过来的这批管子用的则是高纯度硅,硅这种材料在地球上到处都是十分充足。而我们的提纯工艺还不完善,无法生产出高纯度的材料。”斯大林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皱着眉头低声开口有如自言自语:“那中国同志是从哪里弄来的呢?难道这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吗?”
虽然是这么,但是斯大林并不认为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生产出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要知道连伟大的苏联都还不能生产呢。哪怕是领袖的自言自语,一旁的莫洛托夫还是向斯大林沉声回答:“斯大林同志,中国来的王大使曾经提及过这批晶体管的来历,这是中国同志在美国的一位高级情报人员搞到的,也是这位同志送出来的战斗机图纸。因为这位情报员涉及到兄弟党的最高机密,所以我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贝利亚也在一边头赞同:“是的,斯大林同志,结合这两次送来的物品来看,我认为中国同志的这位情报员应该在美国佬的军方高层,甚至极有可能是在五角大楼。如果中国同志能配合我们工作的话,将会极大增进苏维埃的情报工作。”
斯大林用手里的烟斗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他沉思了片刻之后看着贝利亚:“这是中国同志的最高机密,我认为还是让他们保持单线联系的好。一名隐藏在敌人心脏的情报员对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他,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反正中国同志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忠诚。”
叶伟从后世收集的资料并不是很全,他还以为这个年代只有美国人才研制出了晶体管,而苏联在他印象里一直都走在真空电子管的道路上,尤其是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米格5叛逃,美国人拆开一看,和国际主流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不一样,苏联飞机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分布式电子管元件。而苏联对晶体管的深入研究则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他甚至还有担心送去苏联的晶体管能不能起到自己预设的目的,事实上他的担心完全都是多余的。
对于苏联科学家来,晶体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苏联人就已经在半导体物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苏联科学院的约飞院士,他毕生致力于固体物理的研究,三十年代初期,他就指出半导体材料是电子技术的新材料。当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在一九四七年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晶体管时,铁幕的另一边,苏联hnn-160研究所(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伊斯托克”联合体)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了几个厘米和毫米波段的系列微波硅-锗探测器,以满足雷达、微波无线电仪器及测量技术的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克拉斯洛夫观察到了锗的晶体管效应,并在一九四八年与莫斯科化工学院苏珊娜。马多娅合作开始研究并尝试解释这个效应,并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的《苏联无线电》信息通报上发表了关于苏联晶体管的第一篇文章叫做“晶体三极管”,这是苏联第一份关于晶体管发明的文献。一九四九年二月,他们在实验室完成了苏联第一个接触型锗晶体管。经过苏联物理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晶体管在许多领域比真空电子管更具有优势。
首先,相对于真空管,晶体管更轻巧。普通的真空管大概像灯泡一般大,而普通的晶体管只有真空管十分之一那么大;叶伟送过来的样品甚至只有蚕豆那么。其次,晶体管更皮实。由于晶体管没有灯丝、金属板等零碎的部件,所以结构要比真空管坚固得多,能够经得起剧烈振动和冲击。单个晶体管可以承受二万g的过载,如果换成真空管,一百g的加速度就快让这个娇贵的兄弟吃不消了。
再使用寿命,晶体管也比真空管要长寿得多。一只晶体管的平均寿命可达七万五千时时,即使每天工作八时,周末不休息,也可以连续用上二十五年,而军用设备中的真空管免不了磕磕碰碰,能用上几百个时不出问题已经是传奇了。最后在能耗方面,晶体管更是具有绝对优势。同样的放大倍数,晶体管消耗的功率一般只有真空管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真空管开机要有一个预热时间,灯丝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烘烤出足够的电子实现放大。晶体管则不然,一接通就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发热量极低,不仅不会浪费宝贵的功率,更重要的是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
正是因为苏联科学家对晶体管有了足够的认识,所以上次新中国送过来的晶体管迅速就得带了应用性实验。涅斯梅亚诺夫此时激动看着斯大林道:“斯大林同志,中国同志上次送过来的一批晶体管,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应用实验。首先在通讯上,我们曾经在军用无线电台的制造中引进印刷电路技术,但由于当时设备中的真空管发热量惊人,印刷电路板的底板经常处于高温炙烤的环境中,使用寿命普遍不高。直到此次有了中国来的低发热量的晶体管,我们使用印刷电路板试制出来十套新式电台,全套重量只有十公斤,而通讯距离在一千二百公里以上,信号清晰稳定,使用电池组供电时,运行可以长达四十八时。”会议室在座的人都是参与过卫国战争的,他们深深的知道通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斯大林对涅斯梅亚诺夫院士报出的数据极为感兴趣,他以往见过的电台都有着粗大笨重的外形,虽然不知道具体的重量,但是目测绝对不低于五十公斤。斯大林把抓在手里的烟斗送入嘴中,用温和的眼神注视着涅斯梅亚诺夫,着头示意他继续下去。涅斯梅亚诺夫院士冲着领袖微微的欠了欠身接着开口:“为了证明晶体管和印刷电路的优势,科学院与航空总设计院携手在一架米格15比斯上进行了有关试验,把飞机上18种无线电设备进行了升级。试验结果非常显著,由真空管换装晶体管印刷电路后,设备重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所占空间减少百分之六十,功率消耗减少百分之四十;由于重量、体积和功耗的大幅下降,且晶体管本身发热量远没有真空管的大,使得机上原有的冷却系统、继电器等附属设备大大简化;升级后的飞机总成本不仅没有节节攀升,反而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完这些,涅斯梅亚诺夫脸上更加的激动:“我们甚至重新设计了应用晶体管的rp-1搜索瞄准雷达,并把它成功的装在米格15比斯上。新式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从以前的两千米猛增到了八千米,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斗机具备先敌发现的能力,从而在空战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新改造的战斗机目前已经过一百时的试飞,所有改造了晶体管的部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改造后的飞机,性能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大量使用新型晶体管使战机重量有所降低,从而让飞行性能有了一些提升。我们完全认定这架战斗机已经具备了全天候的战斗能力,是一款全新的全天候战斗机。”
涅斯梅亚诺夫令人信服的列举着各种数字和相关的评测数据,并对此作出非常坚定的判断,这使在座的苏维埃高级领导们不停的颌首头表示赞赏。斯大林看着神色激动的涅斯梅亚诺夫和频频头的苏维埃领导们,深深的吸了一口烟,而后悠长的喷吐出来,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轻松的:“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创举啊,既然苏联科学院和航空总设计局已经给出了各自的意见,那么请科学院和设计局的同志结合研究,尽快拿出一个新式战斗机的方案,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出来,中央一定全力满足你们。我希望这一次我们能走在帝国主义敌人的前面,从而确立起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
听到钢铁同志的指示,原本已经坐下的航空总设计院院长波依估夫再次站了起来,面对心情开朗起来的领袖,波依估夫谨慎的开口:“斯大林同志,我们决定试制几架采用全晶体管的所谓的米格17,并装备rp1雷达进行实机验证,一旦通过我们将全力生产以换装目前的米格15战斗机。现在唯一的困难在于,我们苏联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晶体管。斯大林同志,您能不能让中国同志提供更多的元件?”听到波依估夫的话,斯大林放下手里的烟斗,他有些不太愉快的看向还没有坐下去的涅斯梅亚诺夫:“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制造不出来合格的晶体管吗?”
涅斯梅亚诺夫听着领袖问话,感受到言语里那阴冷之感,心脏不由收缩了起来:“是的斯大林同志,虽然苏维埃已经可以制造晶体管,但是从性能上来还是比不上中国来的这批管子。而且这两种晶体管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我们用的是金属锗,由于含量稀少导致提取困难。而中国同志送过来的这批管子用的则是高纯度硅,硅这种材料在地球上到处都是十分充足。而我们的提纯工艺还不完善,无法生产出高纯度的材料。”斯大林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皱着眉头低声开口有如自言自语:“那中国同志是从哪里弄来的呢?难道这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吗?”
虽然是这么,但是斯大林并不认为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生产出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要知道连伟大的苏联都还不能生产呢。哪怕是领袖的自言自语,一旁的莫洛托夫还是向斯大林沉声回答:“斯大林同志,中国来的王大使曾经提及过这批晶体管的来历,这是中国同志在美国的一位高级情报人员搞到的,也是这位同志送出来的战斗机图纸。因为这位情报员涉及到兄弟党的最高机密,所以我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贝利亚也在一边头赞同:“是的,斯大林同志,结合这两次送来的物品来看,我认为中国同志的这位情报员应该在美国佬的军方高层,甚至极有可能是在五角大楼。如果中国同志能配合我们工作的话,将会极大增进苏维埃的情报工作。”
斯大林用手里的烟斗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他沉思了片刻之后看着贝利亚:“这是中国同志的最高机密,我认为还是让他们保持单线联系的好。一名隐藏在敌人心脏的情报员对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他,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反正中国同志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