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幕 坑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美国大富翁最新章节!
“杜邦大爆炸!”
“白兰地河畔的橙色夜空!”
“燃烧的杜邦!”
……
杜邦!
杜邦!
杜邦!
一夜之间,关于杜邦工厂爆炸的新闻,就充斥在各地的报纸上。似乎杜邦发生爆炸,就是天大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报业集团,也就是道格掌控的媒体。
纸媒如果单论卖报纸,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行当。
哪怕卖广告,赚的也不多。
但是,因为它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大众传媒属性,所以必须拥有。
此时,在杜邦爆炸的事件上,拥有报业集团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不过,上一次刷爆的雄鹰银行,与这一次的大热点杜邦爆炸,似乎有些过于过火了。
有些人已经开始怀疑,这些报纸是不是已经联合起来了。
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在担心,如果有某一个人拥有全部媒体,是不是人们就没有办法知道世界的真相了。
道格对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很看重,在外人的流传中,依旧躺在穿上养伤的他,派白石的人去找这样发言的人,进行了十分友好的搓伤。
不过,搓伤过后,还是把这样的人才,吸纳到了报业集团当中。
道格认为,能够有这样敏锐观察力和洞察力的人,能力应该都不会过于平凡。
况且,让他们亲手执行他们害怕的事情,很有趣不是么?
道格从卧室内的地板上站起来,擦了擦身上的汗水。
这些天都没有出过卧室的他,除了一直在监控事态的进展,也开始了锻炼身体。
强健的体魄,虽然不能避免他被子弹袭击。
但是,却能让他拥有更好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素质。
今天是被枪击刺杀,明天又会发生什么呢?
什么都说不好。
原本,他以为自己只要有一支专业的安保队伍,负责自己的安保工作,就能够安全了。
但是,危险总是来的突如其来。
与其将所有的安全保障,都放在别人手中,不如自己手里也掌握一部分。
当然了,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健身教练。
甚至,专业从事运动的人士都少之又好。
因此,道格锻炼身体,只能依靠自己。
不过,他也不会过度锻炼,适可而止增加一些体魄就行了。
锻炼身体这件事情,与大多数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天就见效果。
恰好,道格现在还年轻,拥有足够的时间。
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位于纽黑文港码头附近。
从客船下船,只要走两分钟就能到。
哪怕是冬日,纽黑文码头依旧行人如织。
布莱尔没有时间居高临下欣赏楼下路过行人的百态,他的桌子上满是各种信件。
美国报业集团的框架虽然搭建起来了,但是处理起信息来,却依旧很困难。
为了协同整个报业集团的报道步调,就需要从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
尽管在去年,横跨大西洋,链接欧美两个大陆的线缆已经铺设成功,电报已经能在大洲间传播。
但是,哪怕在纽黑文这样的港口城市,也依旧没有长途电报,只有城市内的短途电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电报产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
固然,信息的时效性很重要。
但是,投资巨大盈利的前景却不一定好。
首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发电报的需求,其次,电报的价格也有些高。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电报线使用的是相对稀有的金属铜。哪怕架设好了,一不注意就会失窃。
高昂的线路维护成本,几乎没有谁能够承担的起。
因此,在美国城市内的电报更多一些。
虽然城市内依旧有被偷盗的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更高的人口密度,也能勉强的覆盖掉失窃的成本了。
美国陆上电报行业,真正的开枝散叶,还是随着铁路网的建立,才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毕竟,铁路有铁轨,铁轨需要防止偷窃,所以铁路公司有负责巡道的武装人员。
在火车道的旁边,树上一根又一根电线杆子,架设起线路。
正好能一套人员,维护两套系统。
虽然,铁路公司依旧不能避免财产损失,但是相比于单纯的电报线路来说,至少安保成本能够接受了,也能开始盈利了。
美国报业集团,也并非不用电报。
但是,电报一是在区域内有限制,二是只能发短讯,三是信息容易被窃取。
因此,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通讯网络之前,美国报业集团,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
布莱尔收到的信件,十有八九都是与杜邦有关。
杜邦的爆炸,其实就算美国报业集团不炒作,依旧会有很多人关注。
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杜邦炸过,而幸存下来的人。
他们对于杜邦,可是怀着深仇大恨,杜邦的工厂炸了,他们一下子就觉得人身已经得到了释放。
曾经不可能完成的复仇,已经有人帮他们做了。
并且,当他们看到了报纸上对于杜邦爆炸的报道。
有些人就拿起了自己的笔,叙述起了杜邦的罪恶。
“杜邦的七宗罪!”
“揭露杜邦罪恶的一生!”
“我曾经很幸福,知道我的家庭遇到了杜邦。”
这些文章完全是自发性的,拥有真情实感。
哪怕这些字句,看上去并不像是新闻报道,但是却拥有真情实感,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报道出去,就会对杜邦产生严重的打击。
杜邦的股东们,得知杜邦的工厂炸掉了之后,没有人喧闹着要分股份走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打算再造一个工厂。
当然了,此时的杜邦,已经没有剩下太多技术人员了。
甚至,现在还剩下,没有加班的技术人员,对于再造一个工厂也是一脸懵逼。
因为他的能力有限,所以他根本就做不到再造一个工厂。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个萧条的时间里,曾经设计过造船行业的资深总工程师,说不定都在路边卖汉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再招一些技术人员,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寻找罪魁祸首的念头。
可是,他们调查了半天,却调查不出什么来。
这倒不是道格这边的反侦查意识有多好,只是这个时代对于调查来说,科技水平依旧不够。
不过,水平不够,可以依靠人来凑。
杜邦请了几乎所有侦探,想要让他们探明到底是谁对他们动的手。
面对着巨额的奖金,侦探们哪里能把持的住?
他们甚至都没有看过掏钱这么阔气的雇主,更别提比佣金还要多不知道多少的奖金。
尽管侦探们并没有调查出什么,但是他们依旧在努力的调查。
他们说,他们不是为了钱才这样努力,而是他们坚信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凡是走过,必有痕迹。”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算他是一个不与任何人交流的野人。
如果有人要寻找他,也能通过他留下的痕迹,寻找到他。
侦探们中间有一个说法,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他就会像是踩在雪上一样,留下自己行动的脚印。
反侦察能力低的人,就是过膝的鹅毛大雪,穿着婴儿盆那样打的鞋子,踩出来的痕迹。
只要不是瞎子,就能够看出来。
而那些反侦察能力高的人,就像是整个冬天里好不容易盼来的第一场雪,薄薄地,脚印落上去也是轻轻的,但还是有可能根据这些,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情报。
不过,哪怕走过就会留下痕迹。依旧还是怕一件伟岸的东西,那就是时间。
没错,就是害怕时间。
证据就像是在雪堆里的脚印一样,一旦雪融化了,脚印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虽然侦探们嘴上说的好像是很有信心,但是他们其实一个个都快着急死了。
那……那么多钱!
只要干完这一票,岂不是移民英国都行?
只不过,听说英国的气候不是太好,总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这样的话,抓住了制造爆炸的人,说不定移民法国也行。
虽然,这样做白日梦的侦探,连法国都没去过。
只是听说过巴黎这么个地方。
调查作案人员谋求反击的杜邦,也没有忘记在宣传领域反击。
他们开始找媒体洗白了。
甚至,他们还找了不少美国报业集团旗下的公司。
对于这样的洗白文章,布莱尔特意向道格请示了一下。
之所以要请示,主要是因为布莱尔不确定要不要为杜邦洗白。
道格对此倒是来者不拒,他让布莱尔酌情将绝大部分报纸,都分别与杜邦谈下了合作。
谈下了合作,洗白的文章发表了。
但是,效果却没有杜邦想像的那么好。
因为,这些洗白,几乎没有人认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杜邦那边的人,洗白的时候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洗白的内容,只有有真实性,能够让读者产生信服的感觉,他们才能够相信。
像是杜邦提供的文章,都是那种文字水平较差的文章。
这种文章,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杜邦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雇佣一位优秀的记者,写更好的洗白文章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美国报业集团的公司,都接了杜邦的广告。是因为布莱尔不想杜邦发现异常。
如果所有报纸,都答应了杜邦,说不定杜邦那些人真的能发现一些什么。
例如,发现美国报业集团,真的就是美国报业集团,而不是随随便便起了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所有事情只有一个人做的小公司。
但是,在这个名称愈发浮夸的年代,美国报业集团,算不上是最浮夸的。
除了美国报业集团之外,像是泛美报业集团,美洲报业集团,或者是世界报业集团的名字也都有。
还好,没有宇宙报业集团这样的名称。
道格取这样的名字,寄希望于这样的名字,能够让更多的人相信美国报业集团的名头。
但实际上,在实际的采访中。
对于美国报业集团这个名称,美国报业集团下面的报纸,却几乎都将他们去掉了。
这不是因为那些下面的报纸不听话。
恰恰下掉美国报业集团的要求,正是布莱尔下发的。
虽然,联合在一起对外公开,听起来就大气磅礴。
但是,目前道格对于报纸的要求却不是这样。
他希望能够在事实垄断的时候,市面上的报纸看起来却都是独立的。
毕竟,哪怕是再畅销的报纸,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阅读需求。
而不同的人群之间,可能还会有一些矛盾。
想要满足所有人,不如就让他们互相不知道,自己看的东西,其实出自于一批人之手。
这样,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对于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切的交流。
到时候,只要是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报纸还就有新的题材可以讨论了。
报纸在这个年代,尽管销量并不是很多。
但是,作为公共知识唯一获取的地方,看过报纸的人真的不少。
卖出去的一份报纸,甚至要被超过十个人看一遍。
这个年代的识字之人,对于信息的获取,依旧有着很大的需求。
只不过,有的人能买得起看得懂报纸,有的能看得懂报纸但是买不起,还有的既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只能听别人说报纸里面的新闻了。
布莱尔这边,留了一部分报纸喷杜邦,另外一些报纸,却收着杜邦的钱说着好话。
甚至,当杜邦的人了解的时候,发现有时候舆论是在朝着他们的方向倾斜。
但是,没过多久,又会丧失回去。
杜邦在这一次次波动中,一次又一次的花钱。
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在他们看来,似乎自己已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哪怕在舆论领域战胜道格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他们又怎么能想到,他们花的每一分广告费,都是在让道格的钱包变的更鼓一些,财富更多一些。
“杜邦大爆炸!”
“白兰地河畔的橙色夜空!”
“燃烧的杜邦!”
……
杜邦!
杜邦!
杜邦!
一夜之间,关于杜邦工厂爆炸的新闻,就充斥在各地的报纸上。似乎杜邦发生爆炸,就是天大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报业集团,也就是道格掌控的媒体。
纸媒如果单论卖报纸,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行当。
哪怕卖广告,赚的也不多。
但是,因为它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大众传媒属性,所以必须拥有。
此时,在杜邦爆炸的事件上,拥有报业集团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不过,上一次刷爆的雄鹰银行,与这一次的大热点杜邦爆炸,似乎有些过于过火了。
有些人已经开始怀疑,这些报纸是不是已经联合起来了。
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在担心,如果有某一个人拥有全部媒体,是不是人们就没有办法知道世界的真相了。
道格对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很看重,在外人的流传中,依旧躺在穿上养伤的他,派白石的人去找这样发言的人,进行了十分友好的搓伤。
不过,搓伤过后,还是把这样的人才,吸纳到了报业集团当中。
道格认为,能够有这样敏锐观察力和洞察力的人,能力应该都不会过于平凡。
况且,让他们亲手执行他们害怕的事情,很有趣不是么?
道格从卧室内的地板上站起来,擦了擦身上的汗水。
这些天都没有出过卧室的他,除了一直在监控事态的进展,也开始了锻炼身体。
强健的体魄,虽然不能避免他被子弹袭击。
但是,却能让他拥有更好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素质。
今天是被枪击刺杀,明天又会发生什么呢?
什么都说不好。
原本,他以为自己只要有一支专业的安保队伍,负责自己的安保工作,就能够安全了。
但是,危险总是来的突如其来。
与其将所有的安全保障,都放在别人手中,不如自己手里也掌握一部分。
当然了,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健身教练。
甚至,专业从事运动的人士都少之又好。
因此,道格锻炼身体,只能依靠自己。
不过,他也不会过度锻炼,适可而止增加一些体魄就行了。
锻炼身体这件事情,与大多数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天就见效果。
恰好,道格现在还年轻,拥有足够的时间。
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位于纽黑文港码头附近。
从客船下船,只要走两分钟就能到。
哪怕是冬日,纽黑文码头依旧行人如织。
布莱尔没有时间居高临下欣赏楼下路过行人的百态,他的桌子上满是各种信件。
美国报业集团的框架虽然搭建起来了,但是处理起信息来,却依旧很困难。
为了协同整个报业集团的报道步调,就需要从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
尽管在去年,横跨大西洋,链接欧美两个大陆的线缆已经铺设成功,电报已经能在大洲间传播。
但是,哪怕在纽黑文这样的港口城市,也依旧没有长途电报,只有城市内的短途电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电报产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
固然,信息的时效性很重要。
但是,投资巨大盈利的前景却不一定好。
首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发电报的需求,其次,电报的价格也有些高。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电报线使用的是相对稀有的金属铜。哪怕架设好了,一不注意就会失窃。
高昂的线路维护成本,几乎没有谁能够承担的起。
因此,在美国城市内的电报更多一些。
虽然城市内依旧有被偷盗的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更高的人口密度,也能勉强的覆盖掉失窃的成本了。
美国陆上电报行业,真正的开枝散叶,还是随着铁路网的建立,才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毕竟,铁路有铁轨,铁轨需要防止偷窃,所以铁路公司有负责巡道的武装人员。
在火车道的旁边,树上一根又一根电线杆子,架设起线路。
正好能一套人员,维护两套系统。
虽然,铁路公司依旧不能避免财产损失,但是相比于单纯的电报线路来说,至少安保成本能够接受了,也能开始盈利了。
美国报业集团,也并非不用电报。
但是,电报一是在区域内有限制,二是只能发短讯,三是信息容易被窃取。
因此,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通讯网络之前,美国报业集团,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
布莱尔收到的信件,十有八九都是与杜邦有关。
杜邦的爆炸,其实就算美国报业集团不炒作,依旧会有很多人关注。
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杜邦炸过,而幸存下来的人。
他们对于杜邦,可是怀着深仇大恨,杜邦的工厂炸了,他们一下子就觉得人身已经得到了释放。
曾经不可能完成的复仇,已经有人帮他们做了。
并且,当他们看到了报纸上对于杜邦爆炸的报道。
有些人就拿起了自己的笔,叙述起了杜邦的罪恶。
“杜邦的七宗罪!”
“揭露杜邦罪恶的一生!”
“我曾经很幸福,知道我的家庭遇到了杜邦。”
这些文章完全是自发性的,拥有真情实感。
哪怕这些字句,看上去并不像是新闻报道,但是却拥有真情实感,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报道出去,就会对杜邦产生严重的打击。
杜邦的股东们,得知杜邦的工厂炸掉了之后,没有人喧闹着要分股份走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打算再造一个工厂。
当然了,此时的杜邦,已经没有剩下太多技术人员了。
甚至,现在还剩下,没有加班的技术人员,对于再造一个工厂也是一脸懵逼。
因为他的能力有限,所以他根本就做不到再造一个工厂。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个萧条的时间里,曾经设计过造船行业的资深总工程师,说不定都在路边卖汉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再招一些技术人员,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寻找罪魁祸首的念头。
可是,他们调查了半天,却调查不出什么来。
这倒不是道格这边的反侦查意识有多好,只是这个时代对于调查来说,科技水平依旧不够。
不过,水平不够,可以依靠人来凑。
杜邦请了几乎所有侦探,想要让他们探明到底是谁对他们动的手。
面对着巨额的奖金,侦探们哪里能把持的住?
他们甚至都没有看过掏钱这么阔气的雇主,更别提比佣金还要多不知道多少的奖金。
尽管侦探们并没有调查出什么,但是他们依旧在努力的调查。
他们说,他们不是为了钱才这样努力,而是他们坚信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凡是走过,必有痕迹。”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算他是一个不与任何人交流的野人。
如果有人要寻找他,也能通过他留下的痕迹,寻找到他。
侦探们中间有一个说法,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他就会像是踩在雪上一样,留下自己行动的脚印。
反侦察能力低的人,就是过膝的鹅毛大雪,穿着婴儿盆那样打的鞋子,踩出来的痕迹。
只要不是瞎子,就能够看出来。
而那些反侦察能力高的人,就像是整个冬天里好不容易盼来的第一场雪,薄薄地,脚印落上去也是轻轻的,但还是有可能根据这些,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情报。
不过,哪怕走过就会留下痕迹。依旧还是怕一件伟岸的东西,那就是时间。
没错,就是害怕时间。
证据就像是在雪堆里的脚印一样,一旦雪融化了,脚印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虽然侦探们嘴上说的好像是很有信心,但是他们其实一个个都快着急死了。
那……那么多钱!
只要干完这一票,岂不是移民英国都行?
只不过,听说英国的气候不是太好,总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这样的话,抓住了制造爆炸的人,说不定移民法国也行。
虽然,这样做白日梦的侦探,连法国都没去过。
只是听说过巴黎这么个地方。
调查作案人员谋求反击的杜邦,也没有忘记在宣传领域反击。
他们开始找媒体洗白了。
甚至,他们还找了不少美国报业集团旗下的公司。
对于这样的洗白文章,布莱尔特意向道格请示了一下。
之所以要请示,主要是因为布莱尔不确定要不要为杜邦洗白。
道格对此倒是来者不拒,他让布莱尔酌情将绝大部分报纸,都分别与杜邦谈下了合作。
谈下了合作,洗白的文章发表了。
但是,效果却没有杜邦想像的那么好。
因为,这些洗白,几乎没有人认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杜邦那边的人,洗白的时候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洗白的内容,只有有真实性,能够让读者产生信服的感觉,他们才能够相信。
像是杜邦提供的文章,都是那种文字水平较差的文章。
这种文章,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杜邦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雇佣一位优秀的记者,写更好的洗白文章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美国报业集团的公司,都接了杜邦的广告。是因为布莱尔不想杜邦发现异常。
如果所有报纸,都答应了杜邦,说不定杜邦那些人真的能发现一些什么。
例如,发现美国报业集团,真的就是美国报业集团,而不是随随便便起了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所有事情只有一个人做的小公司。
但是,在这个名称愈发浮夸的年代,美国报业集团,算不上是最浮夸的。
除了美国报业集团之外,像是泛美报业集团,美洲报业集团,或者是世界报业集团的名字也都有。
还好,没有宇宙报业集团这样的名称。
道格取这样的名字,寄希望于这样的名字,能够让更多的人相信美国报业集团的名头。
但实际上,在实际的采访中。
对于美国报业集团这个名称,美国报业集团下面的报纸,却几乎都将他们去掉了。
这不是因为那些下面的报纸不听话。
恰恰下掉美国报业集团的要求,正是布莱尔下发的。
虽然,联合在一起对外公开,听起来就大气磅礴。
但是,目前道格对于报纸的要求却不是这样。
他希望能够在事实垄断的时候,市面上的报纸看起来却都是独立的。
毕竟,哪怕是再畅销的报纸,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阅读需求。
而不同的人群之间,可能还会有一些矛盾。
想要满足所有人,不如就让他们互相不知道,自己看的东西,其实出自于一批人之手。
这样,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对于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切的交流。
到时候,只要是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报纸还就有新的题材可以讨论了。
报纸在这个年代,尽管销量并不是很多。
但是,作为公共知识唯一获取的地方,看过报纸的人真的不少。
卖出去的一份报纸,甚至要被超过十个人看一遍。
这个年代的识字之人,对于信息的获取,依旧有着很大的需求。
只不过,有的人能买得起看得懂报纸,有的能看得懂报纸但是买不起,还有的既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只能听别人说报纸里面的新闻了。
布莱尔这边,留了一部分报纸喷杜邦,另外一些报纸,却收着杜邦的钱说着好话。
甚至,当杜邦的人了解的时候,发现有时候舆论是在朝着他们的方向倾斜。
但是,没过多久,又会丧失回去。
杜邦在这一次次波动中,一次又一次的花钱。
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在他们看来,似乎自己已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哪怕在舆论领域战胜道格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他们又怎么能想到,他们花的每一分广告费,都是在让道格的钱包变的更鼓一些,财富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