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小说网 > 深层心理学 > 第二十一节 母亲的呼吸

第二十一节 母亲的呼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

    更深入一层,“呼吸”的含义其实就是:母亲的呼吸。

    通过所有的分析与解构,排除了所有疑惑与恐惧,患者才能一个空前的平静状态。

    这时候,他的内心平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个呼吸声就是他婴儿时在母亲怀抱中听到的最熟悉地“母亲的呼吸“声,那是最初也是最强的安全感。

    没有经过心理分析的人,一般不了解这个推理.

    他们不明白母子之间的呼吸是相连的.

    但是,却并不代表这种相连结的呼吸在他们身上不存在.

    因为这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

    有一个例子,大家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这种母子呼吸的连结性.

    有一个男孩,在与他母亲的一次争吵时,无意中触发了母亲的伤心处.

    母亲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一丝伤感的神情.

    但是,当她被触发了这个伤心点时,竟情不自禁地潸然哭泣.

    说:“那时候我和你同气连枝,现在却说我不够关心你……”

    说起这句话时,她的伤感已无法抑制.并重复了几次.

    但过一会,心情便平复和宽慰许多.

    还有一位内向忧郁的男孩,与父母分房睡已有多年.

    偶然的一晚,他和父母同睡一房.竟莫名地感受到一种久违和似曾相识的气息.

    这种气息给他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

    似乎平时所有的胆怯、压抑、多愁善感,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母子是身心相连的。

    母亲的呼吸声,就演变为他自己的呼吸声。

    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周围所有的不良暗示与言语,都会弱化很多。

    心灵达到一个空前而熟悉的安全感,不再焦虑与狂躁。

    这可以称之为一种“微睡眠”状态,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这个时候,他会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美妙感觉:

    躺在母亲温暖而熟悉的怀抱中,朦胧、美妙、安全。

    对外界的一切又开始充满了好奇。

    (这种好奇感,具体来说就是——对外界既不排斥,也不过分亲近。就像对待刚烈地父性一样,如果太过排斥,实际就是一种刻意逃避,等同于过分关注或亲近。)

    而不像以前那样:先入为主。

    对未知充满着恐惧与不安。

    这种朦胧的感觉才是质的突破,才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的本能消除外界一切不良暗示,而不需要依赖心理分析者的指导。

    这些不良暗示有:心理疾病容易复发,不能根治;心理疾病是生理缺陷导致的,不可逆转;你得过心理疾病,永远铬印着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些暗示在他以前看来,没有一条不是致命且绝望的。

    现在,他的所有心理能量全部集中在母亲身上,恢复了最初那颗纯洁和不受污染的心。

    他那种正常抗拒外界暗示的心理机制开始复苏了。

    现在再有人说起这些不良的言语,他就仿佛在妈妈怀里听她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朦胧而好奇;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

    他对外界那些无限**的金钱、名利,也淡化许多,仿佛也是别人的事。

    要是在以前,他会因为别人巨大的成功和成就,而极端把自己渺小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那种横扫一切,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自信.

    也就是小孩那种对自己能力地夸大性,即使看到一条蛇也意识不到危险,也敢于去抓;即使是几尺高台,也不惧坠落.

    虽是夸大,但这种夸大地能力是以后成功和自信的最原始动力.

    他也不会再模仿自己的“偶像”,而导致各种暗示症状。

    他会以自己遗传于母亲外貌的那种“独特性”为乐,而不再以自己像某个明星为乐。

    也不会在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参照别人。(参照别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暗示.)

    而是依靠本能推动力去判断和生活。

    事实上,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在他儿时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他有时能够玩泥巴玩上一整天,乐在其中,根本不需要什么回报。

    这是一种创造性、无条件的快乐。

    不同于患病后,那种依赖于某种特定场合、特定人物,(比如喜庆的时候)那种妥协的快乐。

    尽管那种妥协的快乐他也很享受,但热闹过后,又是无尽的失落。

    因为他的自我已在那种热闹的环境下遗失。

    而创造性的快乐却与之截然不同。

    那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地,都能够自我制造快乐的本能。

    就像每时每刻都能够呼吸一样。

    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快乐是无条件的、非功利的,所以可以信手拈来。

    即使是在众人同庆的喜庆场合,他也不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也能够在“快乐完全由别人制造,自己只需享受”之余,制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就像S曾经在一个亲戚乔迁新居的喜庆场合下,只是享受捡鞭炮放的乐趣。

    而非他日后那样,对于喜庆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不肯错过;过份地去互动。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向他们妥协,把快乐的制造权力全部交给他们。

    这样才不至于热闹过后,只剩下无尽的落寞和空虚。

    当然,这种对喜庆环境的过份依赖,也是有其特殊性的.

    和上例S男家中闯入杂乱人群类似,在遥远地过去,S也曾在一个喜庆场合受过强烈惊吓,引来许多人关注,破坏了他最本源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极其隐秘地转移到那些关注他的人身上.

    所以导致他对喜庆中的人的妥协和依赖.

    正是因为失去了这种无条件的本源快乐。(比如玩泥巴,放鞭炮……)

    这也是与母亲身心分割的结果。

    把最本源的与母亲相处的快乐,转移妥协到外界的人身上。

    而遗失这种无条件快乐记忆后,他也变得过份地患得患失。

    回到主题。

    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也能够抵御一切看似无法抵抗的悲伤。

    就如他儿时的一位婶婶,对他特别宠爱。

    他也十分享受他的爱。

    但是,当他的婶婶去世时,他并没有过分悲伤。

    只是一种懵懂。

    因为这种朦胧的安全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受之父母的。

    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母爱。

    所以,当爱他的人离开他时。

    他并不会过度伤心。

    因为他相信安全感永在,爱永在。

    就像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亲人或者爱人永远离开了你。

    你怎样才能表达对她的爱?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悲痛欲绝是对亲人最大的爱。

    而且这种悲痛越强烈,越表达对她的爱。

    这样回答也不无道理。

    但是,另一种回答也许更有意义。

    他会很悲伤,但不会悲伤到抑郁和心死。

    因为他相信,亲人是爱他的。

    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不会因为他没有伤心到死而不爱他。

    如果伤心到死了,反而会中断这种爱的持续。

    他与亲人之间的爱也就由此中断了。

    有很多心理有隐疾的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往往会诱发抑郁。

    即使在亲人没有离开他,只是患病,他也会异常恐惧,不敢面对。

    其实这可以从上例中S男的经历中看出端倪。

    正是一次杂乱人群突然闯入他家中,而他的本能反抗机制又意外被压制。

    才导致他突然感受到母亲的危险,并因为本能的压制,这种危险被无限放大。

    也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当时那些人当中,可能有些人发出一些“啧啧”的惊讶声。

    这种“啧啧”的惊讶声正是夸张的一种表现。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也确实害怕听到这种夸张声。

    他会感觉异常抗拒。

    因为外界对危险和痛苦的夸大暗示,导致他不敢面对父母所受的伤害和病痛。

    但是现在,他恢复了朦胧的安全感,外界的声音会渐渐弱化,只剩下他与母亲的对话。他的痛苦和悲伤自然被最大缩小。

    所以,当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面对亲人去世。

    他的悲伤和绝望是无法言喻的。

    任何安慰都会显得很苍白,甚至连时间也难以令他释怀。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安静。

    彻底的安静,听不进外人的任何叹息与安慰。

    接受过多的同情和怜悯,和外界的"侵犯"具有同等负作用.

    因为同情之所以过多,是因为外人对他伤害也很大.

    就像一个很凶悍的人,总是欺负一个老实人.

    当有一天,凶人突然对老实人温和一点,这种善意就可能被老实人夸大.

    ……

    只留下当初母亲生下他时,那种对外界朦胧的记忆。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外界的悲伤暗示所影响。

    他不要过多地同情,不要外界对悲痛的夸大,他只需要儿时那颗天真懵懂的好奇心。他相信这是妈妈跟他做的一次“游戏”,依然充满着爱。

    保持着这颗天生的好奇心与懵懂,应对一切悲伤。

    小孩对死亡的概念是没什么理解的。

    这在健康人群中也是一样。

    健康人群的潜意识,正是因为继承了一部分小孩的这种好奇心与懵懂,才能够面对许多巨大的悲伤。

    只是他们浑然不知。

    所以,弗洛伊德说过:人不是不相信死,就是在潜意识中认为不死。

    正是这个原因。

    这个朦胧的记忆,才是最原始最纯洁的自我,没有受到任何暗示的粘附。

    所以,患者在心理分析的提示下,不断回忆。

    每回忆到一处往事时,他都会感觉异常欣喜。

    因为他终于重新唤起那些往事中的快乐。

    这在他患病期间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认为那些快乐已经“死”了。

    但是,现在他又能够复活“她们”。

    唯一的遗憾是,却不能把“她们”带入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

    因为现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这种遗憾又可能使他们陷入新的沉郁。

    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复发”与“空洞”机制。

    还有,有很多人在深层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会突然感觉异常恐惧。

    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变成另一种陌生和未知的人格。

    他们害怕深入了解自己后,会颠覆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信仰.

    其实是因为他还没有突破最后的屏障,没有回忆到最初的那一刻.

    那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过多地信仰,过得更加快乐.

    所以,回忆到最本源的朦胧记忆时,却不存在这种遗憾和恐惧了。

    仿佛一切都是充实与安全、再熟悉不过的。

    那些曾经在他看来无比快乐、却又在后来遗憾失去的场景,不过是他连续、动态记忆中的一个闪光点而已。

    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就在那停泄不前。

    就像一位大学生即将毕业,面对同学分离的场景异常惆怅.

    越是回忆快乐的大学时光,越是忧伤.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但只要回忆到最初与母亲相识的童年的朦胧时刻,他就可以意识到:大学时光只是他快乐的一个片断而已,这种感觉就像是刚刚出家门,遇到一些玩得开心的朋友,然后又回到家中感受那种熟悉的感觉。而不是与这些朋友粘合太紧,以至分别时如生离死别。

    更通俗一点,一个性格多愁善感的人,面对同窗几年的同学分别,伤感与惆怅无以复加。

    这种伤感几乎是无法克服的,甚至能够引发抑郁情绪。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如果在此时,想像母亲陪在自己的身边。

    他再看分别的同学,就仿佛是刚刚开始认识那般好奇美妙,伤感不复存在。

    连象征着快乐终结的"抑郁",也不过是他记忆中的一个流动的片断而已.

    快乐并不会因为毕业而中止,而会继续向前.

    因为在那个朦胧时刻,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才最强,外界的快乐也就都是流动的、持续的.

    如果大家有较强的逻辑和串联能力,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症状都是条件异常苛刻的快乐,如果把有条件快乐转换为无条件快乐,这种病态快乐就会被真正遗忘,再不出现。

    简言之就是:症状被永久遗忘。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总是容易被遗忘的。

    这在第一章中“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这个概念中已解释过。

本站推荐:重生之都市仙尊修仙高手混花都神级龙卫官场局中局我在万界送外卖惊世医妃,腹黑九皇叔总裁大人,放肆爱!权路迷局都市极品医神总裁爹地惹不起

深层心理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海娜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莲花九天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莲花九天落并收藏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