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道州盘桓(十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站在中军旗下,韦泽双手环抱在胸前看着前面的战局,然而心中想到的却是与直接战斗关联有限的事情,“看样子有机会的话,我得想办法弄些现代的军乐器材才行。”
韦泽比较熟悉的战争那都是1900年后的中国战争,在大型国有重工企业,早期人员基本都是军人转业的,共军和**的都有。造船业如此,虽然**出身的人是极少数,却不是没有。韦泽知道某家大型拖拉机企业中有过参加缅甸印度方面战斗的**坦克手。被俘之后当了解放战士,开坦克的那时候就是货真价实的技术人员,从部队退伍转业后就去工厂上班。
既然是这样,韦泽也听说过诸多的不同版本不同角度的故事。反复回忆心中的战斗的时候,韦泽总是感觉和太平天国时代格格不入。能和这个时代符合的,就是电影里面那些带着假发,敲着军鼓,吹着犹如奔丧祥器般的军乐的英法等欧美国家的军队。
第一次见到外国那出丧般的军队,韦泽觉得那简直是可笑的杂耍。即便是看过多次,韦泽也没有能够接受这种战斗组织模式。直到韦泽明白了金属壳子弹才是真正改变了战争形态的基础之后,他也不得不选择学习“先进经验”。
这次的战斗就是韦泽艰苦训练的结果,学会走正步的军队未必是强军,但是强军无一例外的都完全掌握了走正步的技术。而指挥大家在战场上能够走正步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鼓号等器材。
作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韦泽只要没能冲在第一线亲自指挥一线作战,他就只能依靠平素的训练来进行战斗。鼓号手们能否正确的完成韦泽的指令,这反倒成了最大的关键。
温度为15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整个战场的宽幅大概经常会超过数里之多,所以军乐队也得有各种分工,例如伴随步兵行进的用来确定步点的小鼓,在部队后面发布更多号令的大鼓以及牛角号,都需要不同的安排。而且哪怕是一个不大的战场上,也会存在好几支不同分工的部队,这些不同部队之间的声音的干扰也得考虑进去。仅仅是这么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就非常复杂。想最有效的使用兵力,就得有非常多得训练才行。
围歼刘长清部队的战斗,对韦泽来说是一场极为难得的实战机会。即便不采用如此正规化的方法,韦泽也有很多达成战斗目的的办法。正因为确信刘长清部的无能,韦泽坚信即便采取远远谈不上熟练的战斗模式,自己的部队也不会出现什么不能接受的伤亡。
到现在,所有进程还在计划考虑到的范围之内。如果说有什么是没能考虑到的,那就是刘长清的部队仿佛被吓傻了一般,士兵与军官们不是很乱,却也没有能够迅速组成战斗队形。他们仿佛看戏般看着韦泽的部队逼近,韦泽视力也是极好的,他甚至看到有些本来排在后面的清军还往前挤,想更清楚的看清楚在节奏鲜明的鼓号声中整齐逼近的太平军。
“这不就是以前在电影上看到如此战斗场面的我么?”韦泽想到。想到这些,韦泽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
“韦兄弟,有什么好笑的。”罗大纲听韦泽笑的颇为开心,忍不住靠上来问道。
韦泽左臂前伸,食指笔直的指向那些莫名其妙的清军,“我觉得他们现在是在看戏,实在是憋不住要笑。”
罗大纲忍不住干笑了几声,“这……,确实像是在唱大戏……”
话音刚落,韦泽阵中的牛角号再次呜呜的吹响,因为距离的近,沉闷的声音让罗大纲觉得有些难受。负责鼓号的是师帅张应宸,他指挥着参谋部的一众人等,不断的根据观察到的双方接战距离,对鼓号手发布着各种命令。
罗大纲看到双方的接战距离只怕已经不到50步,而第一卒已经停下脚步,就在这个距离上开始放枪。很快,硝烟弥漫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之间。罗大纲惊讶的发现,清军中竟然有不少人看着像是中枪了。一般的火绳枪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打不准,虽然清军中枪的人不多,但是却比普通的中弹人数多了些。
太平军对火绳枪评价不高,加之太平军的火药匮乏,更没有训练的条件。火枪主要作用就是互相对射的时候用,王爷们真正重视的乃是敢肉搏冲锋的“锐卒”,也就是广西老兄弟。罗大纲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看到韦泽的部队准头颇佳,他也有些意外,“韦兄弟的枪手颇为能干啊!”
“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韦泽仿佛风轻云淡一样的说道。缺乏现代知识,更没有普及性的教育体系,导致这年头中**队训练都很差。而韦泽在军队中的教育,虽然现在成效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是有没有自觉的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训练,那就是不一样。
火枪队的兄弟们都不得不承认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乃是实实在在的道理,那些不肯用肩头顶住枪托的兄弟都深深的体会到,枪托在反作用力推动下撞击肩膀的痛楚。韦泽还理论联系实践,用撒尿、水枪的水柱、以及组织投石轨迹观察,让大家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飞行物体的轨迹是向下坠的。
虽然绝大部分战士们都无法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更不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也没办法用牛一和牛二定律计算弹道,可大家好歹知道了弹道是弧形,如果想打得远,那就得把枪口抬高。
既然大家都认同了弹道的轨迹,剩下的事情反倒好办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就是确定理论。理论确定之后,实践步骤就靠实践。少量火枪做了不少次公开试验,作战训练部门就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出来。
不同距离上枪口抬高的角度。为了确保战士射击时候抬高的角度符合条例规定,军官们该怎么判断距离,怎么发号施令,每一种命令对应何种射击姿势。例如枪托顶在身体上的什么位置,手臂怎么收,如何控制呼吸,射击前要注意的各个要点。
部队里面的作战训练部门为此可是反复讨论,实验。参与小规模训练的精锐战士们被折腾的够呛,教导部队里面是怨声载道。至于训练结果么……,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最后作战训练部门只能简化了标准,不管是什么距离,都采用了统一的射击姿势。
即便有着无数的不满意,可经过简短教育和训练的部队上了战场,火枪手们的表现完全超出清军一大截。
清军的射击往往是直接瞄准,而且手臂力量训练不足,持枪姿势不正确,往往射击的时候枪口偏下,原本就糟糕之极的射击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而理解掌握了弹道的韦泽部下们,进行过针对训练,即便是子弹不能准确打中第一排的清军,也能确保弹丸大概能够沿着曲线弹道飞进清军队伍,射击效率大大提高。
轻描淡写的一句“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背后有着无数的辛苦努力,无数付出的坚信。韦泽说出来的时候,内心说不出的骄傲与满意。而且近两千人的队伍中,毕竟有些有天份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名韦泽觉得可造之材被选拔出来,由韦泽亲自教育培养。这些人或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够成为韦泽能够使用的一股科技的力量。
罗大纲当然不清楚这些,他甚至不能理解为何“把枪口抬高一些”。但是此时正在战场上,罗大纲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拽住韦泽问太多问题。他把视线再次投放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的战斗中,转眼间都把方才的问题给忘记了。
韦泽的火枪射击并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之处,甚至在射击上还稍微抄袭了一些清军向荣的连环射击的办法。以及逼近了清军的三个卒并没有同时射击,而是采取轮流射击的方式。连续不断的火力不断的打击着清军,清军被猛烈的射击打乱的队形,最初勉强有点支线味道的清军战线先是如同垂死的蛇般扭动起来,然后整个清军就乱了。
“该冲锋了吧?”罗大纲忍不住对韦泽喊道。太平军的拿手好戏,就是等清军混乱的时候发动白刃冲锋。只不过以前是靠清军自己先连环放枪之后,清军部队来不及装填火药,这时候突然突进。现在清军在与韦泽部队的对射中竟然被打乱了阵形,此时乃是绝佳的机会。
话音方落,却见韦泽部队三个卒的卒长竟然带着一排应该是重新装填好子弹的部队向前连走一段,在距离清军30步的距离上开火。这下原本就开始混乱的清军彻底混乱了。跟在这排火枪手一同进发的还有长枪队,在硝烟中,长枪队以极快的速度奔过不到30步的距离,开始猛烈的刺杀起清军来。
接着,正如罗大纲所想的那样,清军彻底崩溃了。
就在罗大纲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到韦泽冷笑一声,“到刘长清了。这家伙可是滑头得很,好几次都逃出性命。却不知道他这次有没有如此的好命!”
罗大纲也知道刘长清,不过他和刘长清没打过什么仗,只有大垌战役的时候曾经参与从两翼包抄刘长清所部的战斗。结果那次刘长清是抛下前出营地跑了,而大垌战役中太平军杀了四五千清军,连清军提督乌兰泰以及数名清军总兵都身首异处,所以罗大纲倒不觉得刘长清逃跑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刘长清没逃跑才是奇怪的事情。
听韦泽这么激烈的语气,罗大刚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此时罗大纲的心思完全放到了回想方才的一系列战斗过程中去了,韦泽打了一场明明白白的仗,也得到了明明白白的胜利。回想这么短短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切,罗大纲越想越觉得看似简单的每一步中,都有着更多刚见到时候没注意的东西。此时莫说清军将领的死活,就连太平军各部开始的最后围歼战斗,罗大纲都视而不见了。
站在中军旗下,韦泽双手环抱在胸前看着前面的战局,然而心中想到的却是与直接战斗关联有限的事情,“看样子有机会的话,我得想办法弄些现代的军乐器材才行。”
韦泽比较熟悉的战争那都是1900年后的中国战争,在大型国有重工企业,早期人员基本都是军人转业的,共军和**的都有。造船业如此,虽然**出身的人是极少数,却不是没有。韦泽知道某家大型拖拉机企业中有过参加缅甸印度方面战斗的**坦克手。被俘之后当了解放战士,开坦克的那时候就是货真价实的技术人员,从部队退伍转业后就去工厂上班。
既然是这样,韦泽也听说过诸多的不同版本不同角度的故事。反复回忆心中的战斗的时候,韦泽总是感觉和太平天国时代格格不入。能和这个时代符合的,就是电影里面那些带着假发,敲着军鼓,吹着犹如奔丧祥器般的军乐的英法等欧美国家的军队。
第一次见到外国那出丧般的军队,韦泽觉得那简直是可笑的杂耍。即便是看过多次,韦泽也没有能够接受这种战斗组织模式。直到韦泽明白了金属壳子弹才是真正改变了战争形态的基础之后,他也不得不选择学习“先进经验”。
这次的战斗就是韦泽艰苦训练的结果,学会走正步的军队未必是强军,但是强军无一例外的都完全掌握了走正步的技术。而指挥大家在战场上能够走正步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鼓号等器材。
作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韦泽只要没能冲在第一线亲自指挥一线作战,他就只能依靠平素的训练来进行战斗。鼓号手们能否正确的完成韦泽的指令,这反倒成了最大的关键。
温度为15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整个战场的宽幅大概经常会超过数里之多,所以军乐队也得有各种分工,例如伴随步兵行进的用来确定步点的小鼓,在部队后面发布更多号令的大鼓以及牛角号,都需要不同的安排。而且哪怕是一个不大的战场上,也会存在好几支不同分工的部队,这些不同部队之间的声音的干扰也得考虑进去。仅仅是这么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就非常复杂。想最有效的使用兵力,就得有非常多得训练才行。
围歼刘长清部队的战斗,对韦泽来说是一场极为难得的实战机会。即便不采用如此正规化的方法,韦泽也有很多达成战斗目的的办法。正因为确信刘长清部的无能,韦泽坚信即便采取远远谈不上熟练的战斗模式,自己的部队也不会出现什么不能接受的伤亡。
到现在,所有进程还在计划考虑到的范围之内。如果说有什么是没能考虑到的,那就是刘长清的部队仿佛被吓傻了一般,士兵与军官们不是很乱,却也没有能够迅速组成战斗队形。他们仿佛看戏般看着韦泽的部队逼近,韦泽视力也是极好的,他甚至看到有些本来排在后面的清军还往前挤,想更清楚的看清楚在节奏鲜明的鼓号声中整齐逼近的太平军。
“这不就是以前在电影上看到如此战斗场面的我么?”韦泽想到。想到这些,韦泽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
“韦兄弟,有什么好笑的。”罗大纲听韦泽笑的颇为开心,忍不住靠上来问道。
韦泽左臂前伸,食指笔直的指向那些莫名其妙的清军,“我觉得他们现在是在看戏,实在是憋不住要笑。”
罗大纲忍不住干笑了几声,“这……,确实像是在唱大戏……”
话音刚落,韦泽阵中的牛角号再次呜呜的吹响,因为距离的近,沉闷的声音让罗大纲觉得有些难受。负责鼓号的是师帅张应宸,他指挥着参谋部的一众人等,不断的根据观察到的双方接战距离,对鼓号手发布着各种命令。
罗大纲看到双方的接战距离只怕已经不到50步,而第一卒已经停下脚步,就在这个距离上开始放枪。很快,硝烟弥漫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之间。罗大纲惊讶的发现,清军中竟然有不少人看着像是中枪了。一般的火绳枪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打不准,虽然清军中枪的人不多,但是却比普通的中弹人数多了些。
太平军对火绳枪评价不高,加之太平军的火药匮乏,更没有训练的条件。火枪主要作用就是互相对射的时候用,王爷们真正重视的乃是敢肉搏冲锋的“锐卒”,也就是广西老兄弟。罗大纲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看到韦泽的部队准头颇佳,他也有些意外,“韦兄弟的枪手颇为能干啊!”
“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韦泽仿佛风轻云淡一样的说道。缺乏现代知识,更没有普及性的教育体系,导致这年头中**队训练都很差。而韦泽在军队中的教育,虽然现在成效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是有没有自觉的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训练,那就是不一样。
火枪队的兄弟们都不得不承认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乃是实实在在的道理,那些不肯用肩头顶住枪托的兄弟都深深的体会到,枪托在反作用力推动下撞击肩膀的痛楚。韦泽还理论联系实践,用撒尿、水枪的水柱、以及组织投石轨迹观察,让大家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飞行物体的轨迹是向下坠的。
虽然绝大部分战士们都无法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更不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也没办法用牛一和牛二定律计算弹道,可大家好歹知道了弹道是弧形,如果想打得远,那就得把枪口抬高。
既然大家都认同了弹道的轨迹,剩下的事情反倒好办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就是确定理论。理论确定之后,实践步骤就靠实践。少量火枪做了不少次公开试验,作战训练部门就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出来。
不同距离上枪口抬高的角度。为了确保战士射击时候抬高的角度符合条例规定,军官们该怎么判断距离,怎么发号施令,每一种命令对应何种射击姿势。例如枪托顶在身体上的什么位置,手臂怎么收,如何控制呼吸,射击前要注意的各个要点。
部队里面的作战训练部门为此可是反复讨论,实验。参与小规模训练的精锐战士们被折腾的够呛,教导部队里面是怨声载道。至于训练结果么……,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最后作战训练部门只能简化了标准,不管是什么距离,都采用了统一的射击姿势。
即便有着无数的不满意,可经过简短教育和训练的部队上了战场,火枪手们的表现完全超出清军一大截。
清军的射击往往是直接瞄准,而且手臂力量训练不足,持枪姿势不正确,往往射击的时候枪口偏下,原本就糟糕之极的射击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而理解掌握了弹道的韦泽部下们,进行过针对训练,即便是子弹不能准确打中第一排的清军,也能确保弹丸大概能够沿着曲线弹道飞进清军队伍,射击效率大大提高。
轻描淡写的一句“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背后有着无数的辛苦努力,无数付出的坚信。韦泽说出来的时候,内心说不出的骄傲与满意。而且近两千人的队伍中,毕竟有些有天份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名韦泽觉得可造之材被选拔出来,由韦泽亲自教育培养。这些人或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够成为韦泽能够使用的一股科技的力量。
罗大纲当然不清楚这些,他甚至不能理解为何“把枪口抬高一些”。但是此时正在战场上,罗大纲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拽住韦泽问太多问题。他把视线再次投放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的战斗中,转眼间都把方才的问题给忘记了。
韦泽的火枪射击并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之处,甚至在射击上还稍微抄袭了一些清军向荣的连环射击的办法。以及逼近了清军的三个卒并没有同时射击,而是采取轮流射击的方式。连续不断的火力不断的打击着清军,清军被猛烈的射击打乱的队形,最初勉强有点支线味道的清军战线先是如同垂死的蛇般扭动起来,然后整个清军就乱了。
“该冲锋了吧?”罗大纲忍不住对韦泽喊道。太平军的拿手好戏,就是等清军混乱的时候发动白刃冲锋。只不过以前是靠清军自己先连环放枪之后,清军部队来不及装填火药,这时候突然突进。现在清军在与韦泽部队的对射中竟然被打乱了阵形,此时乃是绝佳的机会。
话音方落,却见韦泽部队三个卒的卒长竟然带着一排应该是重新装填好子弹的部队向前连走一段,在距离清军30步的距离上开火。这下原本就开始混乱的清军彻底混乱了。跟在这排火枪手一同进发的还有长枪队,在硝烟中,长枪队以极快的速度奔过不到30步的距离,开始猛烈的刺杀起清军来。
接着,正如罗大纲所想的那样,清军彻底崩溃了。
就在罗大纲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到韦泽冷笑一声,“到刘长清了。这家伙可是滑头得很,好几次都逃出性命。却不知道他这次有没有如此的好命!”
罗大纲也知道刘长清,不过他和刘长清没打过什么仗,只有大垌战役的时候曾经参与从两翼包抄刘长清所部的战斗。结果那次刘长清是抛下前出营地跑了,而大垌战役中太平军杀了四五千清军,连清军提督乌兰泰以及数名清军总兵都身首异处,所以罗大纲倒不觉得刘长清逃跑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刘长清没逃跑才是奇怪的事情。
听韦泽这么激烈的语气,罗大刚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此时罗大纲的心思完全放到了回想方才的一系列战斗过程中去了,韦泽打了一场明明白白的仗,也得到了明明白白的胜利。回想这么短短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切,罗大纲越想越觉得看似简单的每一步中,都有着更多刚见到时候没注意的东西。此时莫说清军将领的死活,就连太平军各部开始的最后围歼战斗,罗大纲都视而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