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蘑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重生农家幺妹最新章节!
过了端午节,爹还是隔上一日送两日鲜猫爪儿菜,宁婉在家里收菜,晒菜。
不论是因为送野猪肉还是过端午节,家里从没停过收菜,甚至还收了更多。野猪被杀之后,村里人就可以到原来被野猪占了的山坡去采猫爪儿菜,甚至端午节这一日也有几个人继续上山采菜,因此每天都能收上几百斤上千斤。
很快满山遍野的猫爪儿菜都长得老了,宁梁才停了送鲜菜,与宁婉在家里晒菜,晒干的菜再打捆,空了的时候就送到虎台镇去,这一次便不急了,干菜是放不坏的。
宁婉便又开始了采蘑菇、收蘑菇。天气一暖,每逢雨后三家村后的山上便一夜之间长出许多的小伞,几天之内若不采下来就会自己坏掉了,因此采蘑菇是要分时间的,最好在雨后的早晨,背着筐子上山,不必进入深山里面,就在附近用心寻找,半天下来就能采满满一筐。
这边的蘑菇主要有榛蘑、松蘑、大腿菇、白花脸和鸡油磨等几样,榛磨是长在矮木丛中的,棕褐色,个子不大,伞也比较薄,但味道十分鲜美,特别适合炖鸡吃,榛磨炖小鸡,算得上三家村,甚至虎台县,整个辽东的名菜了。
松蘑自然长在松林中,老红色,也不大,但是伞很厚,炖鸡炖肉都好吃,不如榛蘑味鲜,但吃起来肉乎乎的,十分畅快。
大腿蘑自然长着粗粗的腿,伞盖也大,最大的有半尺多长,一寸多厚,摸着硬硬的,可却特别的鲜香。把几个新鲜的大腿蘑放在窗台上,满屋子都是香气,炖肉吃又香又绵软,单独炒了吃也好。
白花脸一般都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地细嫩,因为长在草丛中不容易采到,但是吃起来又香又嫩,比前面的几种蘑菇都要贵一些。尤其有一种白花脸上面带着浅浅的粉紫色,大家叫紫花脸的,比白花脸还香还嫩,更是少见。
鸡油蘑则是鸡油一般的鲜黄色小蘑菇,光光滑滑,又十分鲜嫩,这种蘑菇只适合新鲜时吃,若是晒干了就变柴了,不容易炖烂。但是也专门有人喜欢这这一口,说是越嚼越香。
就算没有宁婉收蘑菇,三家村的人每年到这个时候也会上山采蘑菇的,自家吃的,送亲友的,刘货郎有时也会收一些。
但是今年采蘑菇的热情还是与往年不同,有了猫爪儿菜的经历,大家对于采蘑菇十分上心,也都打算再赚上一笔。采猫爪儿菜最多的几个人,一个月赚了近两贯钱呢!
罗双儿还悄悄告诉宁婉,郭家年初因为郭小燕推宁婉受了伤赔的钱,当时是借了余家的,现在也因为采猫爪儿菜换的钱而还清了。宁婉听了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到底还是想到了梦中之事,又觉得自己的生意虽小,但并不是只对自家有利,整个三家村的人都在其中得宜了。
宁婉还是与宁大娘、春玲和、罗双儿等人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大家便散开了。长年采蘑菇,每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原来蘑菇这东西每年都会在原处长出来。
这些秘密地方有的是自己找到后记下的,也有的是家里人传下来的,就比如宁婉现在到了一处山岩下,这个就是宁贤带她采蘑菇时告诉她的,听说是由奶奶传给大姑,大姑又传给她的。
宁婉拨开半人多高的杂草,果不其然地见到了一圈熟悉的紫花脸。新鲜的紫花脸十分地好看,雪白的杆,雪白的伞,但在伞的上面却不均匀地撒了一层粉紫色,看起来果真像一个花脸,待晒干了,这娇艳的颜色就变得暗淡了,接近于灰紫色。
蘑菇成长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它们时常长成一条线或者一个圈,发现了一个,在附近继续找下去,一定还会找到更多。现在这个紫花脸的蘑菇圈便能有几十个,外面一圈长得最大,里面的略小一些,就像专门有人为它们排好位置一般。
宁婉小心翼翼地将蘑菇从地里拨出来,却不带太多的土,她要将这里原样留下来,再下雨时就会长出同样的紫花脸。
收了这圈紫花脸,宁婉心里说不出的愉快,便轻声哼了起来,“九月九,秋风起,庄稼人儿早早起,高梁红来大豆黄,五谷那归仓人儿喜。”收获的喜悦都是差不多的,这曲子最能体现她现在的心情了。
不过,三家村里的人平日是不唱歌的,这些小曲儿只有小孩子们可以随意唱着玩儿,年纪大一些了就不好意思唱了,特别是女孩们,在外人面前唱歌似乎有些不正经。因此宁婉也只是见周围没有别人小声地哼着,随手采了些鸡油黄,然后她就幸运地找到了一片大腿蘑。
虽然从吃的角度宁婉最喜欢白花脸紫花脸和榛蘑,但是采到大腿蘑她却是最欣喜的,因为大腿蘑一只能顶别的蘑菇好几只,甚至十几只,只要将这一堆大腿蘑采到筐子里,她今日的收获就不少了。
蘑菇不似乎猫爪儿菜一般能放得很实,便不是很沉,因此宁婉采了满满一筐回了家,一股脑地先倒在一旁,把蘑菇上面沾的草棍落叶之类摘了去,然后分门别类地拣成几堆,无论是接下来送到酒楼还是晒干了卖,都要按不同的各类来计算的。
这时便有人喊了,“婉儿,我的蘑菇收拾好了,你来称一称吧!”
“好了!”宁婉应了一声,将自己的蘑菇放在一旁,拿了称先收大家的。还是一样的老规矩,一筐蘑菇不挑的一斤两文收,而收拾好又分过类的蘑菇价要高一些,寻常的三文钱一斤,唯有白花脸和紫花脸五文钱一斤。
因此蘑菇的重量虽然轻了,大家收到的钱却多了。而且,采蘑菇的活比起采猫爪儿菜更适合女子,她们背不动上百斤的猫爪儿菜,但采蘑菇时却更加灵巧迅速。就比如罗双儿和春玲嫂子,都采了五十多斤,是最多的。至于当时采猫爪儿菜最多的郭夏柱和宁大江却都逊色几分了。
大家采的蘑菇种类不同,宁婉收了之后便分门别类地堆成几大堆,看起来十分观壮。而挑拣得仔细,不只是为了分类之后容易卖出去,也是为了防毒蘑菇。
山中的蘑菇种类非常多,其中就有许多毒蘑菇。那些颜色特别鲜艳,红色带小白点,或艳粉色的蘑菇便是有毒的,三家村人常年采蘑菇都十分清楚,根本不会采这样的蘑菇。但是还有一种蘑菇,长得与平常的蘑菇很相似,却也是有毒的。
这就需要挑拣的时候仔细看了,这里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蘑菇伞下面的褶皱是片状的就是无毒的,而尖刺状的就是有毒的。
入口的东西不同别的,因此要格外用心。三家村的人吃惯了山珍,因此对这些也极明白的,故而采蘑菇时就很用心,没见过的蘑菇并不敢乱采,宁婉收时再认真查上一回,一定不能让毒蘑菇留下。
蘑菇鲜时送到酒楼固然要贵上很多,但是非常难运,很多路上就坏了,损失便都在这上面。因此,这些蘑菇要赶紧晒晾起来,宁婉自己手脚不停,宁清和于氏也帮忙,就连罗双儿和春玲也不先走,帮着宁家将蘑菇全部在院子里排开才回家。
各种蘑菇或干些或湿些,大约十斤左右能晒成一斤干品。晒蘑菇又与晒猫爪儿菜不一样,除了要先挑拣一回之处,还要把特别大的蘑菇撕成两半,而长腿蘑要用刀切成略薄些的片才能晒透。而晒得半干的蘑菇,又要用针和钱将它们穿起来,再挂在屋檐下继续晒。
宁婉是勤快的人,对自家收到的山货更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除了晒蘑菇,还每于爹要去虎台县之前的一天,便拣了最鲜的蘑菇放在阴凉处略通通风,却不曝晒,第二天早起将蘑菇一个个拣到篮子里再蒙上冷布,这样送到虎台县时便还是又鲜又好的。
家里还是有货先送到望远楼,自野猪肉之事后,掌柜的对宁家越发好了,给的价又都提了一些,与在街面上卖的不相上下,其实望远楼这么大的酒家,根本不在在意这点小钱,他们要的是最鲜最好的食材,这样才能拉得住食客,保住酒楼在虎台县第一的名头。
因此鲜蘑菇之类的东西,掌柜再喜欢不过了,尤其是白花脸紫花脸,只半斤八两的,便能给出十几钱,至于新鲜的鸡油黄、长腿蘑等等,一斤也能有十文钱。酒楼里只加些最简单的油盐烹调,送到客人面前,一盘却又要翻上不知多少倍。
能点鲜蘑的吃客们是不在意几百上千文钱的,吃客们吃得满意,酒楼得了名声和利,宁家也有实惠。
不过蘑菇不同于猫爪儿菜,不是天天有的,总要在雨后才能采到,因此天气晴朗时宁婉就在家里晒猫爪儿菜和蘑菇,又拿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将早晒干的艾蒿拿来编成绳子。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也要多了起来呢。
娘是闲不住的人,见幺女将堆在一窗下的艾蒿都抱了出来就知道她要编艾蒿绳了,也拿了一个凳子与她对面坐了帮忙。
宁婉拿出三根艾蒿,在顶端结成一处便交给娘帮她握住,然后就将三根艾蒿像编辫子一般地编了起来,每一根快到尽头时便另拿一根艾蒿继上继续编,一会儿工夫就编出了三尺来长,这时便可以结起来放在一旁,再编另一根。
看起来一大抱的艾蒿编成绳子就少了许多,一绺绺地挂在窗檐下,到了用的时候随手抽出一条就可以了。
过了端午节,爹还是隔上一日送两日鲜猫爪儿菜,宁婉在家里收菜,晒菜。
不论是因为送野猪肉还是过端午节,家里从没停过收菜,甚至还收了更多。野猪被杀之后,村里人就可以到原来被野猪占了的山坡去采猫爪儿菜,甚至端午节这一日也有几个人继续上山采菜,因此每天都能收上几百斤上千斤。
很快满山遍野的猫爪儿菜都长得老了,宁梁才停了送鲜菜,与宁婉在家里晒菜,晒干的菜再打捆,空了的时候就送到虎台镇去,这一次便不急了,干菜是放不坏的。
宁婉便又开始了采蘑菇、收蘑菇。天气一暖,每逢雨后三家村后的山上便一夜之间长出许多的小伞,几天之内若不采下来就会自己坏掉了,因此采蘑菇是要分时间的,最好在雨后的早晨,背着筐子上山,不必进入深山里面,就在附近用心寻找,半天下来就能采满满一筐。
这边的蘑菇主要有榛蘑、松蘑、大腿菇、白花脸和鸡油磨等几样,榛磨是长在矮木丛中的,棕褐色,个子不大,伞也比较薄,但味道十分鲜美,特别适合炖鸡吃,榛磨炖小鸡,算得上三家村,甚至虎台县,整个辽东的名菜了。
松蘑自然长在松林中,老红色,也不大,但是伞很厚,炖鸡炖肉都好吃,不如榛蘑味鲜,但吃起来肉乎乎的,十分畅快。
大腿蘑自然长着粗粗的腿,伞盖也大,最大的有半尺多长,一寸多厚,摸着硬硬的,可却特别的鲜香。把几个新鲜的大腿蘑放在窗台上,满屋子都是香气,炖肉吃又香又绵软,单独炒了吃也好。
白花脸一般都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地细嫩,因为长在草丛中不容易采到,但是吃起来又香又嫩,比前面的几种蘑菇都要贵一些。尤其有一种白花脸上面带着浅浅的粉紫色,大家叫紫花脸的,比白花脸还香还嫩,更是少见。
鸡油蘑则是鸡油一般的鲜黄色小蘑菇,光光滑滑,又十分鲜嫩,这种蘑菇只适合新鲜时吃,若是晒干了就变柴了,不容易炖烂。但是也专门有人喜欢这这一口,说是越嚼越香。
就算没有宁婉收蘑菇,三家村的人每年到这个时候也会上山采蘑菇的,自家吃的,送亲友的,刘货郎有时也会收一些。
但是今年采蘑菇的热情还是与往年不同,有了猫爪儿菜的经历,大家对于采蘑菇十分上心,也都打算再赚上一笔。采猫爪儿菜最多的几个人,一个月赚了近两贯钱呢!
罗双儿还悄悄告诉宁婉,郭家年初因为郭小燕推宁婉受了伤赔的钱,当时是借了余家的,现在也因为采猫爪儿菜换的钱而还清了。宁婉听了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到底还是想到了梦中之事,又觉得自己的生意虽小,但并不是只对自家有利,整个三家村的人都在其中得宜了。
宁婉还是与宁大娘、春玲和、罗双儿等人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大家便散开了。长年采蘑菇,每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原来蘑菇这东西每年都会在原处长出来。
这些秘密地方有的是自己找到后记下的,也有的是家里人传下来的,就比如宁婉现在到了一处山岩下,这个就是宁贤带她采蘑菇时告诉她的,听说是由奶奶传给大姑,大姑又传给她的。
宁婉拨开半人多高的杂草,果不其然地见到了一圈熟悉的紫花脸。新鲜的紫花脸十分地好看,雪白的杆,雪白的伞,但在伞的上面却不均匀地撒了一层粉紫色,看起来果真像一个花脸,待晒干了,这娇艳的颜色就变得暗淡了,接近于灰紫色。
蘑菇成长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它们时常长成一条线或者一个圈,发现了一个,在附近继续找下去,一定还会找到更多。现在这个紫花脸的蘑菇圈便能有几十个,外面一圈长得最大,里面的略小一些,就像专门有人为它们排好位置一般。
宁婉小心翼翼地将蘑菇从地里拨出来,却不带太多的土,她要将这里原样留下来,再下雨时就会长出同样的紫花脸。
收了这圈紫花脸,宁婉心里说不出的愉快,便轻声哼了起来,“九月九,秋风起,庄稼人儿早早起,高梁红来大豆黄,五谷那归仓人儿喜。”收获的喜悦都是差不多的,这曲子最能体现她现在的心情了。
不过,三家村里的人平日是不唱歌的,这些小曲儿只有小孩子们可以随意唱着玩儿,年纪大一些了就不好意思唱了,特别是女孩们,在外人面前唱歌似乎有些不正经。因此宁婉也只是见周围没有别人小声地哼着,随手采了些鸡油黄,然后她就幸运地找到了一片大腿蘑。
虽然从吃的角度宁婉最喜欢白花脸紫花脸和榛蘑,但是采到大腿蘑她却是最欣喜的,因为大腿蘑一只能顶别的蘑菇好几只,甚至十几只,只要将这一堆大腿蘑采到筐子里,她今日的收获就不少了。
蘑菇不似乎猫爪儿菜一般能放得很实,便不是很沉,因此宁婉采了满满一筐回了家,一股脑地先倒在一旁,把蘑菇上面沾的草棍落叶之类摘了去,然后分门别类地拣成几堆,无论是接下来送到酒楼还是晒干了卖,都要按不同的各类来计算的。
这时便有人喊了,“婉儿,我的蘑菇收拾好了,你来称一称吧!”
“好了!”宁婉应了一声,将自己的蘑菇放在一旁,拿了称先收大家的。还是一样的老规矩,一筐蘑菇不挑的一斤两文收,而收拾好又分过类的蘑菇价要高一些,寻常的三文钱一斤,唯有白花脸和紫花脸五文钱一斤。
因此蘑菇的重量虽然轻了,大家收到的钱却多了。而且,采蘑菇的活比起采猫爪儿菜更适合女子,她们背不动上百斤的猫爪儿菜,但采蘑菇时却更加灵巧迅速。就比如罗双儿和春玲嫂子,都采了五十多斤,是最多的。至于当时采猫爪儿菜最多的郭夏柱和宁大江却都逊色几分了。
大家采的蘑菇种类不同,宁婉收了之后便分门别类地堆成几大堆,看起来十分观壮。而挑拣得仔细,不只是为了分类之后容易卖出去,也是为了防毒蘑菇。
山中的蘑菇种类非常多,其中就有许多毒蘑菇。那些颜色特别鲜艳,红色带小白点,或艳粉色的蘑菇便是有毒的,三家村人常年采蘑菇都十分清楚,根本不会采这样的蘑菇。但是还有一种蘑菇,长得与平常的蘑菇很相似,却也是有毒的。
这就需要挑拣的时候仔细看了,这里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蘑菇伞下面的褶皱是片状的就是无毒的,而尖刺状的就是有毒的。
入口的东西不同别的,因此要格外用心。三家村的人吃惯了山珍,因此对这些也极明白的,故而采蘑菇时就很用心,没见过的蘑菇并不敢乱采,宁婉收时再认真查上一回,一定不能让毒蘑菇留下。
蘑菇鲜时送到酒楼固然要贵上很多,但是非常难运,很多路上就坏了,损失便都在这上面。因此,这些蘑菇要赶紧晒晾起来,宁婉自己手脚不停,宁清和于氏也帮忙,就连罗双儿和春玲也不先走,帮着宁家将蘑菇全部在院子里排开才回家。
各种蘑菇或干些或湿些,大约十斤左右能晒成一斤干品。晒蘑菇又与晒猫爪儿菜不一样,除了要先挑拣一回之处,还要把特别大的蘑菇撕成两半,而长腿蘑要用刀切成略薄些的片才能晒透。而晒得半干的蘑菇,又要用针和钱将它们穿起来,再挂在屋檐下继续晒。
宁婉是勤快的人,对自家收到的山货更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除了晒蘑菇,还每于爹要去虎台县之前的一天,便拣了最鲜的蘑菇放在阴凉处略通通风,却不曝晒,第二天早起将蘑菇一个个拣到篮子里再蒙上冷布,这样送到虎台县时便还是又鲜又好的。
家里还是有货先送到望远楼,自野猪肉之事后,掌柜的对宁家越发好了,给的价又都提了一些,与在街面上卖的不相上下,其实望远楼这么大的酒家,根本不在在意这点小钱,他们要的是最鲜最好的食材,这样才能拉得住食客,保住酒楼在虎台县第一的名头。
因此鲜蘑菇之类的东西,掌柜再喜欢不过了,尤其是白花脸紫花脸,只半斤八两的,便能给出十几钱,至于新鲜的鸡油黄、长腿蘑等等,一斤也能有十文钱。酒楼里只加些最简单的油盐烹调,送到客人面前,一盘却又要翻上不知多少倍。
能点鲜蘑的吃客们是不在意几百上千文钱的,吃客们吃得满意,酒楼得了名声和利,宁家也有实惠。
不过蘑菇不同于猫爪儿菜,不是天天有的,总要在雨后才能采到,因此天气晴朗时宁婉就在家里晒猫爪儿菜和蘑菇,又拿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将早晒干的艾蒿拿来编成绳子。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也要多了起来呢。
娘是闲不住的人,见幺女将堆在一窗下的艾蒿都抱了出来就知道她要编艾蒿绳了,也拿了一个凳子与她对面坐了帮忙。
宁婉拿出三根艾蒿,在顶端结成一处便交给娘帮她握住,然后就将三根艾蒿像编辫子一般地编了起来,每一根快到尽头时便另拿一根艾蒿继上继续编,一会儿工夫就编出了三尺来长,这时便可以结起来放在一旁,再编另一根。
看起来一大抱的艾蒿编成绳子就少了许多,一绺绺地挂在窗檐下,到了用的时候随手抽出一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