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各种疏漏(二更求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千金不滚粗最新章节!
寒门县令回去了,文瑜也没有呆多久,至于文珺,她又忙了起来。连庄户们的集市也险些没有功夫去。
她忙的不是别的,正是庄子上的蒙学。
虽然说中原百姓自来淳朴,可是大多数的小孩子,那都是天使与恶魔的混合体。即便是庄子上的孩子们被教导得不错,不会做出糟蹋粮食的事情,可是可着实够呛。
大大小小的孩子,居然不顾初春水寒,在河中央袅水!
文珺光远远地看着就觉得害怕。
这要是抽筋了可怎么得了?
现在的溪流可并不比从前。以前的河水也就那么一点宽,最深的地方也就一丈,可是现在经过清理的河道可不止这么一点点。两边的河滩地重新变成了河道使得河面硬生生地拓宽了数丈不说,大管事还派人往河中央挖了许多的河沙出来,硬生生地将河道往下挖了一丈有余。这些清出来的河沙、淤泥,除了一小部分被用来造桥、修筑山上的三座别院,修建了两个小码头,还建了一条宽宽的路,将山上的别院和下面的作坊以及官道都连在了一起。
翟大管事还计划着在两条河流的两岸都建上堤坝,在河面上多架几座桥。
不得不说,翟大管事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一年之内就办好了这些事情。这座庄子上的人口也多了三百多户,许多人都在文珺的作坊里面做活,有的还是酒楼茶楼的小伙计。当然,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住了这么几个人,还真是少了一点。
春播已经结束,田地里那心嫩的绿色,还有粼粼的波光,骄傲地告诉世人,这里是多么富饶。
还有采茶女们,背着箩筐,在山间一面哼着小调一面忙活。山上远远地飘来了歌声,声声悦耳。
现在可是采春茶的季节。虽然清明已经过了,但是,好歹这春茶还可以收到立夏。等过了立夏,这茶园子就要好好地保护起来,直到立秋以后才可以收秋茶。
虽然说这茶叶都是供应藏书楼的。却不是不名一文,相反,已经有不少客商过来问了。如果不是因为要先紧着藏书楼那边,只怕今年这茶园子就不止这么一点进项了。
不过,无论是上面的管事,还是下面的采茶女,大家宁可全部供给给藏书楼。这可是状元茶,是读书人喝的茶,是有学问的人吃的茶,哪里是随便什么人都配吃的?有银子就了不起么?
华夏儿女呵,就是如此可爱。
对于文珺这样的葛朗台来说,只要能够变成银子,那就是好的。可是对于庄子上的这些人来说,茶叶能够带来的收益又如何比得上这状元茶的名头?
在他们的眼里,就是金山银山都比不得这茶叶金贵。
如今,他们可不差这一点子银钱。
这也是翟大管事的本事了。
文珺的庄子上,地多,人少。用来耕地的都是马,农具又是足足的,石灰窑、印书作坊和造纸作坊,还有两个养殖场的收益都很不错。帐也清楚。
这也造成了庄户们的可支配收入比别的地方多了很多。
新添了那三百多户人家,就是别处迁来的,在庄子上卖苦力,日子久了,就把家人接过来了。
这个庄子上还要修堤坝,还要修水塘,需要人手的地方多了去了。更让他们舍不得走的,还有最近隐隐传来的消息,那就是庄子上要建蒙学,家里的孩子们,只要带上一点口粮,就可以去读书。
庄户们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快发疯了。没错,蒙学很简单,就是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包括姓氏的书写,还有数术,外出做点小买卖,也不至于被糊弄了去,也要看得懂官府文书,不至于让人诈骗了去。之后,就是一篇千字文了。
就是这么点东西,时间也短,不过是一年半罢了。如果想继续学的,先生又点头的,也可以继续跟着先生们学四书。
让庄户们想不透的,便是为什么主家坚持女孩子也要一起去读书。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学了本事,就是嫁了人,也是有底气,能管家的。如果运气好,被选进去伺候姑娘,那更是祖上冒了青烟了。
这样想着,庄户们对孩子们去读书的事儿都喜闻乐见,即便是自家女儿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也被做父母的撵着去了。
有一个会来事儿又善心的主家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老孙头坐在家门口一面编着手里的竹筐,一面想着心事。他们一家虽然算不得这庄子上的老人,却也有些资历了。他们是当初文珺买下这一整片地,才跟着村人们并入文珺的庄子,成为文珺的庄户或者说佃户的。
以前老孙头还担心过,现在他觉得如今这样也不错。老孙头的大儿子服兵役打仗去了,留下了大儿媳妇和两个小孙孙,下面两个儿子则在石灰窑上做事儿。三个儿媳妇如今都在茶园子里。
正是因为他们不是这庄子上原来的老人,所以,像印书作坊、造纸作坊、养殖场,这些地方都没有资格去。
那里都满人了。
好在茶园子经常需要赶时间,茶坊那边人手也缺,他的三个儿媳妇这才轮上了差使。
如此,老孙头已经很满意了。更不要说,如今庄子上要办蒙学了,孩子们可以去读书,认两个字,不像自己,一辈子都是睁眼的瞎子。日后就是进城也容易找到事情做。
那跳跃着的篾片,那有条不紊的手,那一点一点编织成型的竹筐,无一不表现出老孙头对目前生活的满足。
老孙头从来都是个有主意的人。庄子上心里有点小算盘的人,也不止老孙头一个。
在这个人人都注重学问、一张有字的纸都会被供起来的年代,有机会上进,作为长辈为什么不给儿孙们争取?
一时之间,无数的老人涌到翟大管事跟前,跟翟大管事报名,还有的人还为自己的儿子请求一个机会。一时之间,山下的那套大宅院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很。
而另一头,文珺也发觉了庄子上的不对劲。这里的人都太空闲了。尤其是那些女人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回家织一点布。还有的人,家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找到活计。
文珺想了想,还是决定将真菌种植场给弄起来。
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这些都是山珍,在京师里的需求大着呢。
香菇,文珺曾经在另一个世界里面看着自己的邻居弄过,她还去帮过忙呢。至于后面的两个,那种植办法都已经写进了教科书。而且,真菌的种植,都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已经忙得脚不着地的翟大管事听说了文珺的计划之后,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之前,那两棵铁皮石斛已经让他吃惊不小 ,现在又来这个真菌养殖场。
翟大管事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这种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翟大管事表示,自己不嫌多。天知道,每次看见自己手里的账本有那么多的亏空,他都有些没脸见人了。
哪怕亏空本来并不是他的错,可是作为管家,手里出现这么大的亏空,连主子买地,都是另外支银子的,叫翟大管事的面子上如何过得去。尤其是他可是知道他弟弟已经给自家主子弄来了数万两黄金了。
对于文珺来说,翟大管事会怎么想,她根本就无关紧要。反正这样的事情,她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什么选地方,什么盖房子,什么打家具,什么砍伐木头、备料,都不需要她来动手。
千金小姐的日子还真是舒服。她只要动动口,然后等到了时候收钱就可以了。
是现在就开始小规模种植,还是先做好一切准备,都不需要她这个郡君劳心。翟大管事会做得好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至少翟大管事已经叫人准备锯末了。
蒙学那边已经开始做桌椅书架,这锯末自然少不了。庄子上也给文珺做过几次香菇、几次黑木耳,也给文珺备过几次银耳羹了。这泡过银耳、黑木耳的水,这泡过香菇的水和香菇的根蒂,都有用场。
不过,文珺还是不满意,她需要一种需要大量的劳力的作坊,而这种作坊最好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而不是跟这些养殖场一样,只要少少的几个人就能够高效地提供农产品。
庄子上还是以农产品为主,而不是以农副产品为支柱产业,这就造成了产品结构的不平衡。
还有药材,这个倒是需要大量的劳力,可是门槛要求太高,那个老道显然对自己的道观更上心,也不愿意多教几个。真是麻烦。
药材不比作物。
药材都是天生天养的,还不能采摘过度。有的药材,全身上下,从上面的顶芽、花朵,到下面的茎,乃至地下的根都可以入药,对采摘的要求就非常高。还要注意留种的问题。
想到这些,文珺又是叹了一口气。
作坊上的人还是太少了,等河堤修好,会有大量的劳力剩余。这对庄子的发展并不是很好。RS
寒门县令回去了,文瑜也没有呆多久,至于文珺,她又忙了起来。连庄户们的集市也险些没有功夫去。
她忙的不是别的,正是庄子上的蒙学。
虽然说中原百姓自来淳朴,可是大多数的小孩子,那都是天使与恶魔的混合体。即便是庄子上的孩子们被教导得不错,不会做出糟蹋粮食的事情,可是可着实够呛。
大大小小的孩子,居然不顾初春水寒,在河中央袅水!
文珺光远远地看着就觉得害怕。
这要是抽筋了可怎么得了?
现在的溪流可并不比从前。以前的河水也就那么一点宽,最深的地方也就一丈,可是现在经过清理的河道可不止这么一点点。两边的河滩地重新变成了河道使得河面硬生生地拓宽了数丈不说,大管事还派人往河中央挖了许多的河沙出来,硬生生地将河道往下挖了一丈有余。这些清出来的河沙、淤泥,除了一小部分被用来造桥、修筑山上的三座别院,修建了两个小码头,还建了一条宽宽的路,将山上的别院和下面的作坊以及官道都连在了一起。
翟大管事还计划着在两条河流的两岸都建上堤坝,在河面上多架几座桥。
不得不说,翟大管事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一年之内就办好了这些事情。这座庄子上的人口也多了三百多户,许多人都在文珺的作坊里面做活,有的还是酒楼茶楼的小伙计。当然,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住了这么几个人,还真是少了一点。
春播已经结束,田地里那心嫩的绿色,还有粼粼的波光,骄傲地告诉世人,这里是多么富饶。
还有采茶女们,背着箩筐,在山间一面哼着小调一面忙活。山上远远地飘来了歌声,声声悦耳。
现在可是采春茶的季节。虽然清明已经过了,但是,好歹这春茶还可以收到立夏。等过了立夏,这茶园子就要好好地保护起来,直到立秋以后才可以收秋茶。
虽然说这茶叶都是供应藏书楼的。却不是不名一文,相反,已经有不少客商过来问了。如果不是因为要先紧着藏书楼那边,只怕今年这茶园子就不止这么一点进项了。
不过,无论是上面的管事,还是下面的采茶女,大家宁可全部供给给藏书楼。这可是状元茶,是读书人喝的茶,是有学问的人吃的茶,哪里是随便什么人都配吃的?有银子就了不起么?
华夏儿女呵,就是如此可爱。
对于文珺这样的葛朗台来说,只要能够变成银子,那就是好的。可是对于庄子上的这些人来说,茶叶能够带来的收益又如何比得上这状元茶的名头?
在他们的眼里,就是金山银山都比不得这茶叶金贵。
如今,他们可不差这一点子银钱。
这也是翟大管事的本事了。
文珺的庄子上,地多,人少。用来耕地的都是马,农具又是足足的,石灰窑、印书作坊和造纸作坊,还有两个养殖场的收益都很不错。帐也清楚。
这也造成了庄户们的可支配收入比别的地方多了很多。
新添了那三百多户人家,就是别处迁来的,在庄子上卖苦力,日子久了,就把家人接过来了。
这个庄子上还要修堤坝,还要修水塘,需要人手的地方多了去了。更让他们舍不得走的,还有最近隐隐传来的消息,那就是庄子上要建蒙学,家里的孩子们,只要带上一点口粮,就可以去读书。
庄户们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快发疯了。没错,蒙学很简单,就是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包括姓氏的书写,还有数术,外出做点小买卖,也不至于被糊弄了去,也要看得懂官府文书,不至于让人诈骗了去。之后,就是一篇千字文了。
就是这么点东西,时间也短,不过是一年半罢了。如果想继续学的,先生又点头的,也可以继续跟着先生们学四书。
让庄户们想不透的,便是为什么主家坚持女孩子也要一起去读书。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学了本事,就是嫁了人,也是有底气,能管家的。如果运气好,被选进去伺候姑娘,那更是祖上冒了青烟了。
这样想着,庄户们对孩子们去读书的事儿都喜闻乐见,即便是自家女儿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也被做父母的撵着去了。
有一个会来事儿又善心的主家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老孙头坐在家门口一面编着手里的竹筐,一面想着心事。他们一家虽然算不得这庄子上的老人,却也有些资历了。他们是当初文珺买下这一整片地,才跟着村人们并入文珺的庄子,成为文珺的庄户或者说佃户的。
以前老孙头还担心过,现在他觉得如今这样也不错。老孙头的大儿子服兵役打仗去了,留下了大儿媳妇和两个小孙孙,下面两个儿子则在石灰窑上做事儿。三个儿媳妇如今都在茶园子里。
正是因为他们不是这庄子上原来的老人,所以,像印书作坊、造纸作坊、养殖场,这些地方都没有资格去。
那里都满人了。
好在茶园子经常需要赶时间,茶坊那边人手也缺,他的三个儿媳妇这才轮上了差使。
如此,老孙头已经很满意了。更不要说,如今庄子上要办蒙学了,孩子们可以去读书,认两个字,不像自己,一辈子都是睁眼的瞎子。日后就是进城也容易找到事情做。
那跳跃着的篾片,那有条不紊的手,那一点一点编织成型的竹筐,无一不表现出老孙头对目前生活的满足。
老孙头从来都是个有主意的人。庄子上心里有点小算盘的人,也不止老孙头一个。
在这个人人都注重学问、一张有字的纸都会被供起来的年代,有机会上进,作为长辈为什么不给儿孙们争取?
一时之间,无数的老人涌到翟大管事跟前,跟翟大管事报名,还有的人还为自己的儿子请求一个机会。一时之间,山下的那套大宅院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很。
而另一头,文珺也发觉了庄子上的不对劲。这里的人都太空闲了。尤其是那些女人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回家织一点布。还有的人,家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找到活计。
文珺想了想,还是决定将真菌种植场给弄起来。
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这些都是山珍,在京师里的需求大着呢。
香菇,文珺曾经在另一个世界里面看着自己的邻居弄过,她还去帮过忙呢。至于后面的两个,那种植办法都已经写进了教科书。而且,真菌的种植,都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已经忙得脚不着地的翟大管事听说了文珺的计划之后,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之前,那两棵铁皮石斛已经让他吃惊不小 ,现在又来这个真菌养殖场。
翟大管事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这种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翟大管事表示,自己不嫌多。天知道,每次看见自己手里的账本有那么多的亏空,他都有些没脸见人了。
哪怕亏空本来并不是他的错,可是作为管家,手里出现这么大的亏空,连主子买地,都是另外支银子的,叫翟大管事的面子上如何过得去。尤其是他可是知道他弟弟已经给自家主子弄来了数万两黄金了。
对于文珺来说,翟大管事会怎么想,她根本就无关紧要。反正这样的事情,她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什么选地方,什么盖房子,什么打家具,什么砍伐木头、备料,都不需要她来动手。
千金小姐的日子还真是舒服。她只要动动口,然后等到了时候收钱就可以了。
是现在就开始小规模种植,还是先做好一切准备,都不需要她这个郡君劳心。翟大管事会做得好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至少翟大管事已经叫人准备锯末了。
蒙学那边已经开始做桌椅书架,这锯末自然少不了。庄子上也给文珺做过几次香菇、几次黑木耳,也给文珺备过几次银耳羹了。这泡过银耳、黑木耳的水,这泡过香菇的水和香菇的根蒂,都有用场。
不过,文珺还是不满意,她需要一种需要大量的劳力的作坊,而这种作坊最好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而不是跟这些养殖场一样,只要少少的几个人就能够高效地提供农产品。
庄子上还是以农产品为主,而不是以农副产品为支柱产业,这就造成了产品结构的不平衡。
还有药材,这个倒是需要大量的劳力,可是门槛要求太高,那个老道显然对自己的道观更上心,也不愿意多教几个。真是麻烦。
药材不比作物。
药材都是天生天养的,还不能采摘过度。有的药材,全身上下,从上面的顶芽、花朵,到下面的茎,乃至地下的根都可以入药,对采摘的要求就非常高。还要注意留种的问题。
想到这些,文珺又是叹了一口气。
作坊上的人还是太少了,等河堤修好,会有大量的劳力剩余。这对庄子的发展并不是很好。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