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乱世英雄 第一章 灵帝归天(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天烽最新章节!
救护少帝有功的董卓将所带士兵屯于洛阳城外,而他为确保安全更将长安留守的十万兵马陆续调往洛阳。每日上朝,董卓均由铁甲骑兵护卫招摇过市横行洛阳,其西凉士兵军纪败坏,到处抢劫、**本地百姓。洛阳居民惶惶不可终日,逃亡之人越来越多,昔日繁华的洛阳城也伴随着西凉铁蹄的践踏迅速衰败。
奇怪的是,此时仍有人敢于踏进洛阳。这些人身材魁梧健硕,满口的辽东口音,多半作为商队雇用的保镖混进城内。他们进入洛阳后很快分散在各个商铺和民居之中。横行无忌的西凉兵在遇到这些操着辽东口音的壮汉时全部退避三舍。不为别的,只因董卓念及高勇早年相助之情,特别叮嘱手下兵将不许对辽东人动粗。
八月初,后军校尉鲍信来找袁绍愤慨言道:“董卓每日勒兵入城,招摇过市,必有异心。应当尽快除去!”
袁绍却冷冷的回应道:“朝廷新定,不可轻举妄动!”
不甘心的鲍信又跑到王允那里述说这一情况,王允也是言之无物的胡说一通,最后答复道:“容后再议!”
鲍信无奈,私自带领部曲返回泰山。
董卓见朝廷没有反对自己的声音,便软硬兼施,将原何进部曲统统招降。由此兵权在握他更加肆无忌惮,野心急速膨胀。终有一日,董卓找来百官,于宴席上借着酒意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不可无威仪!而当今皇上十分懦弱,不及陈留王十分之一,吾欲改立陈留王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众大臣听到后均默不作声,更有隐隐哭泣者。这时一人推桌而起,怒道:“汝是何人?敢妄言废立!少帝乃是先帝嫡子,刚刚继位,并无过错,焉敢乱言废立!”
董卓一看原来是年前升任荆州刺史的丁原。大怒,起身上前欲取其性命,忽见丁原身后一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董卓看到那冷峻的目光打了一个激灵,心道:“此人是谁?怎让人有畏惧之心!”
李儒看到气氛尴尬,马上打圆场,举起酒杯说道:“今日家宴,仅为饮酒,不谈国事!”
晚上,董卓问那人是谁,李儒道:“此人乃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
董卓哀叹道:“此人如为吾有,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日清晨,刚刚睡醒的丁原突然发现床头放有一竹简,细看上面写道:董贼盛怒,欲于今日讨伐使君!丁原看罢大骂道:“董卓国贼,吾与汝势不两立!”遂点齐所带兵马到城西董卓军营外搦战。董卓此时目空一切,立刻提兵迎战。
两军摆开雁形阵对峙,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持戟,随丁原出战。丁原见到董卓来到阵前,破口大骂:“国家不幸,宦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汝无半分功劳,焉敢妄言废立!”
董卓大怒,还未及答话,却见吕布拍马而来,董军一名部将催马迎战,此人本打算在董卓面前立功,故冒死前往。没想到吕布举戟直刺,部将举枪去磕。吕布是谁,那是一员无敌猛将!这部将的本事差远了,全力一枪竟没撼动方天画戟分毫,眼看大戟透胸而过。吕布没有半分停顿直奔董卓杀来。
董卓大惊失色,拨马转头便跑。丁原随即引兵掩杀。董卓大败,回到营帐后唉声叹气,言道:“想不到吕布厉害至此!可惜不为吾所用!”
这时帐下一员将领出班奏道:“主公毋扰,吾与吕布本是同乡。此人见利忘义,勇而无谋。属下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其来降!”
董卓一看原来是虎贲中郎将李肃,立时高兴道:“如此甚好!”
李肃看到董卓已然同意,便要求道:“既如此,属下想借主公一匹宝马,千两黄金!”
董卓立即命人取来赤菟宝马和千两黄金外带宝珠(P:就是玻璃珠。)十余颗交与李肃。
夜里,吕布见到赤菟宝马和宝珠数颗果然心动。二更时分,吕布偷偷潜入丁原账内,杀了熟睡中的丁原,然后大声宣布:“反贼丁原已被吾诛杀!愿意跟随的留下,不愿意的离开!”于是大部分的士兵当然选择了离开。
第二日吕布拿着丁原的人头投降董卓,并且拜董卓为义父。此时董卓在洛阳已经没有敌手,于是李儒建议早定废立之计!
三日后,董卓再次摆开宴席邀请百官,由于丁原被杀,百官慑于董卓威势,来得很齐。宴上董卓再次提到另立新君。本以为这一次没有人会阻止了,不想那太傅袁隗之侄袁绍站起来怒喝道:“当今天子并无过错,汝要废嫡立庶,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这一次冷冷的说道:“天下事在吾!谁敢不从?汝是不是看吾手中宝剑不够锋利!”言罢抽出宝剑砍下案角。
袁绍也不甘示弱,立刻执剑在手高声应道:“吾剑也未必不够锋利!”
李儒急忙在董卓轻声言道:“现今不宜妄杀!”袁绍遂辞别百官,投奔冀州而去。
回去后,董卓大怒,非要杀掉袁绍。这时,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说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将其逼急聚众而起,天下响应者肯定不少,不若给他一个郡守,以安其心!”不久朝廷下旨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董卓请少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
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转自《三国演义》第四回)
随后,董卓请陈留王继位,是为献帝,改年号为初平。太后与弘农王被安排进永安宫,由董卓派兵把守,群臣不得擅入。自此董卓开始专擅朝政。
弘农王被关入永安宫后,每日衣食不足,与唐妃和太后艰难度日。一日看到双燕齐飞,弘农王刘辨轻吟一首诗:“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不巧被董卓安排的下人听到,报告给了董卓。
董卓大喜,对部下言道:“哈哈!终于有了杀他们的借口了!”于是立即命令李儒连夜带领十名侍卫前去永安宫。
此时的弘农王正准备与唐妃休息,突见李儒带领侍卫闯进。弘农王大惊,何太后也急忙赶了过来。只见李儒手中拿着红口小瓶,来到三人面前,李儒用淫邪的目光打量了何太后与唐妃许久,才冷冷的对弘农王说道:“奉相国之命,特来送弘农王升天!”
唐妃闻听此言当即痛哭出来,何太后脸色惨白摇晃着退后两步靠在墙上。
刘辨反而异常镇定,平静的说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说完回头深情的望着唐妃轻言道:“希望来世不要生于帝王家!那时你我再继续做夫妻。”言罢转身准备去拿毒酒。
恰在此时,房顶上传来几声轻微响动。李儒乃习武之人,自然知道这是房顶上有人走动的声音。可是永安宫周围有重兵把守,何人有如此本领?李儒猛然紧张起来,张口欲喊:“什么人?”
话未出口,却见窗户“咔嚓”一声被踢破,断片四散飞落。随后黑黑的窗外滑进几个黑影,与此同时“嗖嗖”几下弩箭破空之声传来……李儒身边十名侍卫当即有八人喉咙中箭倒地身亡!
这几个黑影身手矫捷,飞入屋内的过程中熟练的扔掉小型弩,伸手将腰间的钢勾摘掉,最后借势落地翻滚!其中三个黑影闪电般分别向李儒和另外两名侍卫滚去。李儒方欲退后抽出佩剑,却发现黑衣人已然骤至眼前,旋即感到肋下一凉,来不及呼喊便栽倒于地。
在倒向地面的瞬间,李儒同样看到另外两名侍卫那不敢置信的眼神。他们的肋下也各被刺入一刀,而他们手中的剑才仅仅抽出一半。
其余五个黑衣人迅速地打昏了几个被吓得目瞪口呆的仕女,
刘辩刚要出言质问,一名黑衣人伸手示意其噤声。同时与两外两人快步走近,麻利的将尚在震惊之中的刘辨、唐妃和何太后三人分别用软绳绑好、棉布塞嘴、背在身后。而后迅速挂好钢勾,顺着绳索攀爬上了屋顶。
在屋顶上利用绳索不停的跳跃攀爬,几起几落出了永安宫。余下几人打扫战场,收拾弩箭,检查没有任何痕迹后才迅速撤离。带着刘辨三人的五名黑衣人出了皇宫后,钻入一辆马车,随后马车开始飞奔。由于是在深夜,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不久之后,马车在一家商铺门口停下,刘辩三人被藏在木箱内分装三辆马车上。而后再次向北门驶去。藏在木箱内的刘辩隐约听到外面的对话:
“谁?哦……原来是王哥啊!怎么这个时候出城啊!现在上头有令夜里禁止出城。”
“刘将军,咱们谁跟谁啊!这不有点货必须明天早上送到,否则是要赔钱的。你可不知道我们辽东商人如果被人告违约可要罚款十倍啊!”
“去去去!有那么要重吗!再说这是上头严令……”
“叮”两根金条互相撞击发出的清脆悦耳之声过后……
“看在我们老交情的份上,快走吧!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啊!”
“谢了!以后还要请刘将军多多帮忙啊!”
吱嘎嘎过后城门开启,三辆马车迅速驶离洛阳。
第二天天亮后,几名蒙面人将三人放出,改乘另一辆有篷马车,并且递给刘辨、唐妃与何太后一些食物和衣物让他们换好。行驶不久,后边又追来几名骑马的人。这些人汇合一处向着北方行进。
刘辨于昨晚已经被吓呆,虽然死里逃生,但亲眼见到那种快速有效的杀戮手法,一气呵成的默契行动,到现在仍未缓过劲来。途中听到后期赶来的一人说道:“报告团长,善后工作全部完成。我方无一人伤亡,敌人也没有发现我们的行踪。”
另一个人“嗯”了一声,问道:“洛阳的情况如何?”
那人说道:“大乱,到处都在搜查。不过团长,这一次也真是轻松,几下就全摆平了!”
“这都是靠着平时的训练,大都督果然厉害,你看我们所遇到的情况在训练的时候都练过!”
刘辨听的大奇,心道:“这个大都督是谁?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十月,洛阳闹翻了天。董卓派李儒出去不久突然感到一阵心神不安,总觉的有不好的事将会发生。后半夜他又命令李肃前去永安宫看看情况。这样董卓才稍感安心。
不久李肃急急忙忙回报:弘农王、唐妃和太后离奇失踪,李儒身受重伤;所带十名侍卫,八名死于箭伤,两名死于刀伤。
董卓大惊,立刻命人封锁城门,在城内捉拿叛党。此外急招太医救治李儒。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反而让那些士兵发了抄家财,徒让洛阳百姓遭殃!
三天后,李儒苏醒过来,旁边的太医擦了把汗说道:“回相爷,李太傅已经没有危险了,只需要将养一月便会痊愈。”
董卓放松了紧绷的心情,李儒听到太医的话,慢慢开口问道:“为何儒没有死?”
太医说道:“常人之心在左,而太傅之心却是在右。如此才救了太傅一命。”
董卓看着李儒,问道:“可知那些人是什么来历?”
李儒勉强的摇了摇头,回忆道:“这些人身手极其敏捷,绝不普通!……对了!他们用的弩形体小,好像由精钢所铸!”董卓听到钢弩二字,脑海中立刻闪出一个人来——高勇!不过董卓自我安慰道:“应该不会是他!他应该已经死在冀州了。”
这件事闹了几天后渐渐的平息了。董卓对外谎称弘农王病故,将一个假人置于棺内,葬在洛阳城外。此后董卓开始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并且时常引兵在城外杀掠,弄得民不聊生。
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暴行,深感痛心,于是怀揣匕首,寻机刺杀董卓。不想董卓天生力大,伍孚行刺不成被杀。不久,渤海太守袁绍给王允送来密信,言道:“近闻董卓专横跋扈,恣意妄为。群臣慑于其威,司徒乃是朝廷重臣怎可见此而不闻不问。现在绍在渤海苦练军兵,希望司徒在朝内为援,如此当可匡扶社稷!”
王允看到信后,痛哭流涕。可是也毫无办法。不久其借着家宴邀请一些知心大臣入府。席间王允将所想说出,众人无不痛哭。
看到他们一个个懦弱的模样,曹操忽地站起,有些怒气道:“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哭有何用?操愿行刺董卓!”
王允一听大喜,将家传宝刀赠与曹操。第二日,曹操行刺董卓时被董卓察觉,后落荒而逃。董卓随后发出缉捕通告。
不几日,曹操途经中牟县,被守城军兵抓获。夜里,中牟县县令陈宫敬佩曹操为人,将曹操放掉,并与其同行。随后来到曹操故交吕伯奢家中,因为误会,曹操杀其全家。并且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壮语,陈宫恶其为人,弃之,转而投奔东郡。曹操则因为害怕陈宫告密,急行回到陈留。
另一面,经过十余日赶路,刘辨等人到达右北平,改乘四轮马车之后,一路之上甚是平坦。刘辨挑开车帘,但见路边树木整齐排列,远处田野片片沟渠纵横。有时经过小镇,只见小镇中房屋宽大明亮,百姓衣饰鲜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的还有异族服饰的人穿行其间。
唐妃困惑的问道:“夫君,这里是辽东吗?妾身记得那些大臣常说辽东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怎会有如此景色?”
刘辨摇摇头,同样迷惑的说道:“我也不知为何!”又过了两天,他们来到了北方最大的城市——奉天城!
这回刘辨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比洛阳还要高大的插着“高”字大旗的城墙,近五丈宽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城门,衣甲鲜亮的卫兵,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赶车的人突然说道:“终于回家了!”马车随后减速驶入奉天城。
进入城内,刘辨的双眼被种种新奇景象充斥。这里临街的房屋有的高达五层,各种店铺一应俱全,道路宽敞,马车穿行在中间,行人步行在两侧,各种叫卖之声此起彼伏。何太后不由感慨道:“此地比洛阳繁华甚多!”
穿过几条街道后马车驶入一栋不大的府院。随后刘辨等人被带到一间大厅内休息。正在刘辨感到奇怪之际。门外进来一名衣冠朴素之人,此人走上前单膝跪拜:“臣玄菟太守高勇拜见弘农王!”
刘辨对于高勇并不如何知晓,可何太后却是大惊,她一边仔细打量眼前的男子一边颤声问道:“你便是高勇?”
高勇仰起头回道:“正是。”
刘辨看着这位面容和善的高勇问道:“不知高卿家将本王请来意欲何为?”
高勇露出平淡却又神秘的微笑,说道:“臣救弘农王乃是为报先帝提携之恩。臣已在城内为弘农王安排好住处。弘农王以后将是奉天城的一位普通百姓,可以过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每月臣都会送去金钱保证弘农王衣食无忧。”
刘辨不知真假,但仍高兴道:“真的?本王真的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
高勇点了点头,说道:“弘农王还可以到学校上学,交好多知心朋友。如果将来学有所成还可以当官为百姓造福。此外在臣的管辖范围内,弘农王可以随意走动,不过切忌不要暴露身份,到时候恐怕会引来灾祸。”
何太后听到他们二人对话,一颗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再次缓慢沉下,落寞失望的泪水在眼角滚动。刘辨与唐妃却是满脸兴奋。
高勇接着说道:“等一会出了这道门,弘农王便是普通百姓了。如果您愿意,可以经常到臣府内来玩。只是需要请您忘记自己弘农王的身份。此外还要麻烦太后多多照顾。”
何太后见到欣喜的儿子和儿媳,已经下沉的心突然再次上升,那是一种出现希望的象征。她拂袖擦拭掉眼泪,说道:“我会照顾好我的孩儿的。我最后一次以太后的身份感谢高卿家!”言罢向高勇深施一礼。
高勇对何太后说道:“这也是为了补偿臣内心的愧疚之意。还有,臣会为你们报仇的。”
不久,公园湖边一座普通的府院住进了三口人,一位美貌妇人以及她的儿子及儿媳。周围的邻居都十分的热情,但是这份热情之中还混杂着些许恭敬,因为府院的牌匾‘逍遥居’是由东北八郡的大都督高勇亲自题写。
自此,作了几个月皇帝的刘辨安心在此生活。多年后,刘辨靠着学识成为最高议会议员,也成为支持高勇的铁杆派。其长子刘奉官至警备部部长,次子刘天成为最高巡回法院大法官。
救护少帝有功的董卓将所带士兵屯于洛阳城外,而他为确保安全更将长安留守的十万兵马陆续调往洛阳。每日上朝,董卓均由铁甲骑兵护卫招摇过市横行洛阳,其西凉士兵军纪败坏,到处抢劫、**本地百姓。洛阳居民惶惶不可终日,逃亡之人越来越多,昔日繁华的洛阳城也伴随着西凉铁蹄的践踏迅速衰败。
奇怪的是,此时仍有人敢于踏进洛阳。这些人身材魁梧健硕,满口的辽东口音,多半作为商队雇用的保镖混进城内。他们进入洛阳后很快分散在各个商铺和民居之中。横行无忌的西凉兵在遇到这些操着辽东口音的壮汉时全部退避三舍。不为别的,只因董卓念及高勇早年相助之情,特别叮嘱手下兵将不许对辽东人动粗。
八月初,后军校尉鲍信来找袁绍愤慨言道:“董卓每日勒兵入城,招摇过市,必有异心。应当尽快除去!”
袁绍却冷冷的回应道:“朝廷新定,不可轻举妄动!”
不甘心的鲍信又跑到王允那里述说这一情况,王允也是言之无物的胡说一通,最后答复道:“容后再议!”
鲍信无奈,私自带领部曲返回泰山。
董卓见朝廷没有反对自己的声音,便软硬兼施,将原何进部曲统统招降。由此兵权在握他更加肆无忌惮,野心急速膨胀。终有一日,董卓找来百官,于宴席上借着酒意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不可无威仪!而当今皇上十分懦弱,不及陈留王十分之一,吾欲改立陈留王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众大臣听到后均默不作声,更有隐隐哭泣者。这时一人推桌而起,怒道:“汝是何人?敢妄言废立!少帝乃是先帝嫡子,刚刚继位,并无过错,焉敢乱言废立!”
董卓一看原来是年前升任荆州刺史的丁原。大怒,起身上前欲取其性命,忽见丁原身后一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董卓看到那冷峻的目光打了一个激灵,心道:“此人是谁?怎让人有畏惧之心!”
李儒看到气氛尴尬,马上打圆场,举起酒杯说道:“今日家宴,仅为饮酒,不谈国事!”
晚上,董卓问那人是谁,李儒道:“此人乃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
董卓哀叹道:“此人如为吾有,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日清晨,刚刚睡醒的丁原突然发现床头放有一竹简,细看上面写道:董贼盛怒,欲于今日讨伐使君!丁原看罢大骂道:“董卓国贼,吾与汝势不两立!”遂点齐所带兵马到城西董卓军营外搦战。董卓此时目空一切,立刻提兵迎战。
两军摆开雁形阵对峙,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持戟,随丁原出战。丁原见到董卓来到阵前,破口大骂:“国家不幸,宦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汝无半分功劳,焉敢妄言废立!”
董卓大怒,还未及答话,却见吕布拍马而来,董军一名部将催马迎战,此人本打算在董卓面前立功,故冒死前往。没想到吕布举戟直刺,部将举枪去磕。吕布是谁,那是一员无敌猛将!这部将的本事差远了,全力一枪竟没撼动方天画戟分毫,眼看大戟透胸而过。吕布没有半分停顿直奔董卓杀来。
董卓大惊失色,拨马转头便跑。丁原随即引兵掩杀。董卓大败,回到营帐后唉声叹气,言道:“想不到吕布厉害至此!可惜不为吾所用!”
这时帐下一员将领出班奏道:“主公毋扰,吾与吕布本是同乡。此人见利忘义,勇而无谋。属下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其来降!”
董卓一看原来是虎贲中郎将李肃,立时高兴道:“如此甚好!”
李肃看到董卓已然同意,便要求道:“既如此,属下想借主公一匹宝马,千两黄金!”
董卓立即命人取来赤菟宝马和千两黄金外带宝珠(P:就是玻璃珠。)十余颗交与李肃。
夜里,吕布见到赤菟宝马和宝珠数颗果然心动。二更时分,吕布偷偷潜入丁原账内,杀了熟睡中的丁原,然后大声宣布:“反贼丁原已被吾诛杀!愿意跟随的留下,不愿意的离开!”于是大部分的士兵当然选择了离开。
第二日吕布拿着丁原的人头投降董卓,并且拜董卓为义父。此时董卓在洛阳已经没有敌手,于是李儒建议早定废立之计!
三日后,董卓再次摆开宴席邀请百官,由于丁原被杀,百官慑于董卓威势,来得很齐。宴上董卓再次提到另立新君。本以为这一次没有人会阻止了,不想那太傅袁隗之侄袁绍站起来怒喝道:“当今天子并无过错,汝要废嫡立庶,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这一次冷冷的说道:“天下事在吾!谁敢不从?汝是不是看吾手中宝剑不够锋利!”言罢抽出宝剑砍下案角。
袁绍也不甘示弱,立刻执剑在手高声应道:“吾剑也未必不够锋利!”
李儒急忙在董卓轻声言道:“现今不宜妄杀!”袁绍遂辞别百官,投奔冀州而去。
回去后,董卓大怒,非要杀掉袁绍。这时,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说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将其逼急聚众而起,天下响应者肯定不少,不若给他一个郡守,以安其心!”不久朝廷下旨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董卓请少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
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转自《三国演义》第四回)
随后,董卓请陈留王继位,是为献帝,改年号为初平。太后与弘农王被安排进永安宫,由董卓派兵把守,群臣不得擅入。自此董卓开始专擅朝政。
弘农王被关入永安宫后,每日衣食不足,与唐妃和太后艰难度日。一日看到双燕齐飞,弘农王刘辨轻吟一首诗:“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不巧被董卓安排的下人听到,报告给了董卓。
董卓大喜,对部下言道:“哈哈!终于有了杀他们的借口了!”于是立即命令李儒连夜带领十名侍卫前去永安宫。
此时的弘农王正准备与唐妃休息,突见李儒带领侍卫闯进。弘农王大惊,何太后也急忙赶了过来。只见李儒手中拿着红口小瓶,来到三人面前,李儒用淫邪的目光打量了何太后与唐妃许久,才冷冷的对弘农王说道:“奉相国之命,特来送弘农王升天!”
唐妃闻听此言当即痛哭出来,何太后脸色惨白摇晃着退后两步靠在墙上。
刘辨反而异常镇定,平静的说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说完回头深情的望着唐妃轻言道:“希望来世不要生于帝王家!那时你我再继续做夫妻。”言罢转身准备去拿毒酒。
恰在此时,房顶上传来几声轻微响动。李儒乃习武之人,自然知道这是房顶上有人走动的声音。可是永安宫周围有重兵把守,何人有如此本领?李儒猛然紧张起来,张口欲喊:“什么人?”
话未出口,却见窗户“咔嚓”一声被踢破,断片四散飞落。随后黑黑的窗外滑进几个黑影,与此同时“嗖嗖”几下弩箭破空之声传来……李儒身边十名侍卫当即有八人喉咙中箭倒地身亡!
这几个黑影身手矫捷,飞入屋内的过程中熟练的扔掉小型弩,伸手将腰间的钢勾摘掉,最后借势落地翻滚!其中三个黑影闪电般分别向李儒和另外两名侍卫滚去。李儒方欲退后抽出佩剑,却发现黑衣人已然骤至眼前,旋即感到肋下一凉,来不及呼喊便栽倒于地。
在倒向地面的瞬间,李儒同样看到另外两名侍卫那不敢置信的眼神。他们的肋下也各被刺入一刀,而他们手中的剑才仅仅抽出一半。
其余五个黑衣人迅速地打昏了几个被吓得目瞪口呆的仕女,
刘辩刚要出言质问,一名黑衣人伸手示意其噤声。同时与两外两人快步走近,麻利的将尚在震惊之中的刘辨、唐妃和何太后三人分别用软绳绑好、棉布塞嘴、背在身后。而后迅速挂好钢勾,顺着绳索攀爬上了屋顶。
在屋顶上利用绳索不停的跳跃攀爬,几起几落出了永安宫。余下几人打扫战场,收拾弩箭,检查没有任何痕迹后才迅速撤离。带着刘辨三人的五名黑衣人出了皇宫后,钻入一辆马车,随后马车开始飞奔。由于是在深夜,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不久之后,马车在一家商铺门口停下,刘辩三人被藏在木箱内分装三辆马车上。而后再次向北门驶去。藏在木箱内的刘辩隐约听到外面的对话:
“谁?哦……原来是王哥啊!怎么这个时候出城啊!现在上头有令夜里禁止出城。”
“刘将军,咱们谁跟谁啊!这不有点货必须明天早上送到,否则是要赔钱的。你可不知道我们辽东商人如果被人告违约可要罚款十倍啊!”
“去去去!有那么要重吗!再说这是上头严令……”
“叮”两根金条互相撞击发出的清脆悦耳之声过后……
“看在我们老交情的份上,快走吧!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啊!”
“谢了!以后还要请刘将军多多帮忙啊!”
吱嘎嘎过后城门开启,三辆马车迅速驶离洛阳。
第二天天亮后,几名蒙面人将三人放出,改乘另一辆有篷马车,并且递给刘辨、唐妃与何太后一些食物和衣物让他们换好。行驶不久,后边又追来几名骑马的人。这些人汇合一处向着北方行进。
刘辨于昨晚已经被吓呆,虽然死里逃生,但亲眼见到那种快速有效的杀戮手法,一气呵成的默契行动,到现在仍未缓过劲来。途中听到后期赶来的一人说道:“报告团长,善后工作全部完成。我方无一人伤亡,敌人也没有发现我们的行踪。”
另一个人“嗯”了一声,问道:“洛阳的情况如何?”
那人说道:“大乱,到处都在搜查。不过团长,这一次也真是轻松,几下就全摆平了!”
“这都是靠着平时的训练,大都督果然厉害,你看我们所遇到的情况在训练的时候都练过!”
刘辨听的大奇,心道:“这个大都督是谁?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十月,洛阳闹翻了天。董卓派李儒出去不久突然感到一阵心神不安,总觉的有不好的事将会发生。后半夜他又命令李肃前去永安宫看看情况。这样董卓才稍感安心。
不久李肃急急忙忙回报:弘农王、唐妃和太后离奇失踪,李儒身受重伤;所带十名侍卫,八名死于箭伤,两名死于刀伤。
董卓大惊,立刻命人封锁城门,在城内捉拿叛党。此外急招太医救治李儒。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反而让那些士兵发了抄家财,徒让洛阳百姓遭殃!
三天后,李儒苏醒过来,旁边的太医擦了把汗说道:“回相爷,李太傅已经没有危险了,只需要将养一月便会痊愈。”
董卓放松了紧绷的心情,李儒听到太医的话,慢慢开口问道:“为何儒没有死?”
太医说道:“常人之心在左,而太傅之心却是在右。如此才救了太傅一命。”
董卓看着李儒,问道:“可知那些人是什么来历?”
李儒勉强的摇了摇头,回忆道:“这些人身手极其敏捷,绝不普通!……对了!他们用的弩形体小,好像由精钢所铸!”董卓听到钢弩二字,脑海中立刻闪出一个人来——高勇!不过董卓自我安慰道:“应该不会是他!他应该已经死在冀州了。”
这件事闹了几天后渐渐的平息了。董卓对外谎称弘农王病故,将一个假人置于棺内,葬在洛阳城外。此后董卓开始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并且时常引兵在城外杀掠,弄得民不聊生。
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暴行,深感痛心,于是怀揣匕首,寻机刺杀董卓。不想董卓天生力大,伍孚行刺不成被杀。不久,渤海太守袁绍给王允送来密信,言道:“近闻董卓专横跋扈,恣意妄为。群臣慑于其威,司徒乃是朝廷重臣怎可见此而不闻不问。现在绍在渤海苦练军兵,希望司徒在朝内为援,如此当可匡扶社稷!”
王允看到信后,痛哭流涕。可是也毫无办法。不久其借着家宴邀请一些知心大臣入府。席间王允将所想说出,众人无不痛哭。
看到他们一个个懦弱的模样,曹操忽地站起,有些怒气道:“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哭有何用?操愿行刺董卓!”
王允一听大喜,将家传宝刀赠与曹操。第二日,曹操行刺董卓时被董卓察觉,后落荒而逃。董卓随后发出缉捕通告。
不几日,曹操途经中牟县,被守城军兵抓获。夜里,中牟县县令陈宫敬佩曹操为人,将曹操放掉,并与其同行。随后来到曹操故交吕伯奢家中,因为误会,曹操杀其全家。并且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壮语,陈宫恶其为人,弃之,转而投奔东郡。曹操则因为害怕陈宫告密,急行回到陈留。
另一面,经过十余日赶路,刘辨等人到达右北平,改乘四轮马车之后,一路之上甚是平坦。刘辨挑开车帘,但见路边树木整齐排列,远处田野片片沟渠纵横。有时经过小镇,只见小镇中房屋宽大明亮,百姓衣饰鲜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的还有异族服饰的人穿行其间。
唐妃困惑的问道:“夫君,这里是辽东吗?妾身记得那些大臣常说辽东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怎会有如此景色?”
刘辨摇摇头,同样迷惑的说道:“我也不知为何!”又过了两天,他们来到了北方最大的城市——奉天城!
这回刘辨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比洛阳还要高大的插着“高”字大旗的城墙,近五丈宽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城门,衣甲鲜亮的卫兵,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赶车的人突然说道:“终于回家了!”马车随后减速驶入奉天城。
进入城内,刘辨的双眼被种种新奇景象充斥。这里临街的房屋有的高达五层,各种店铺一应俱全,道路宽敞,马车穿行在中间,行人步行在两侧,各种叫卖之声此起彼伏。何太后不由感慨道:“此地比洛阳繁华甚多!”
穿过几条街道后马车驶入一栋不大的府院。随后刘辨等人被带到一间大厅内休息。正在刘辨感到奇怪之际。门外进来一名衣冠朴素之人,此人走上前单膝跪拜:“臣玄菟太守高勇拜见弘农王!”
刘辨对于高勇并不如何知晓,可何太后却是大惊,她一边仔细打量眼前的男子一边颤声问道:“你便是高勇?”
高勇仰起头回道:“正是。”
刘辨看着这位面容和善的高勇问道:“不知高卿家将本王请来意欲何为?”
高勇露出平淡却又神秘的微笑,说道:“臣救弘农王乃是为报先帝提携之恩。臣已在城内为弘农王安排好住处。弘农王以后将是奉天城的一位普通百姓,可以过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每月臣都会送去金钱保证弘农王衣食无忧。”
刘辨不知真假,但仍高兴道:“真的?本王真的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
高勇点了点头,说道:“弘农王还可以到学校上学,交好多知心朋友。如果将来学有所成还可以当官为百姓造福。此外在臣的管辖范围内,弘农王可以随意走动,不过切忌不要暴露身份,到时候恐怕会引来灾祸。”
何太后听到他们二人对话,一颗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再次缓慢沉下,落寞失望的泪水在眼角滚动。刘辨与唐妃却是满脸兴奋。
高勇接着说道:“等一会出了这道门,弘农王便是普通百姓了。如果您愿意,可以经常到臣府内来玩。只是需要请您忘记自己弘农王的身份。此外还要麻烦太后多多照顾。”
何太后见到欣喜的儿子和儿媳,已经下沉的心突然再次上升,那是一种出现希望的象征。她拂袖擦拭掉眼泪,说道:“我会照顾好我的孩儿的。我最后一次以太后的身份感谢高卿家!”言罢向高勇深施一礼。
高勇对何太后说道:“这也是为了补偿臣内心的愧疚之意。还有,臣会为你们报仇的。”
不久,公园湖边一座普通的府院住进了三口人,一位美貌妇人以及她的儿子及儿媳。周围的邻居都十分的热情,但是这份热情之中还混杂着些许恭敬,因为府院的牌匾‘逍遥居’是由东北八郡的大都督高勇亲自题写。
自此,作了几个月皇帝的刘辨安心在此生活。多年后,刘辨靠着学识成为最高议会议员,也成为支持高勇的铁杆派。其长子刘奉官至警备部部长,次子刘天成为最高巡回法院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