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格物致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入席就坐之后,林昭见到了多位洛阳名士!
林昭作为其中最年轻之人,自然而然受到最多的关注。虽说年纪轻轻,职位不高,学问似乎也一般,但是没有能够否认林昭的名气大。
侦破辽使被杀案,出使辽国,还误打误撞地帮助辽国解决了一桩叛乱,据说还是萧皇后与太子、公主的救命恩人。每逢辽使来汴京,都会问及林昭,已经传为一桩趣闻。
在登州阿云案中的表现,更是在某种程度扭转了大宋朝改革变法的趋势,使得熙宁变法能够突破重重阻力,得以顺利推行。
在杭州的作为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平定了一场叛乱,为北宋开国以来长房和二房的斗争再次划伤一个逗号。随后还毫不留情地将余杭郡王赵宗咏父子拉下马!
濮王一系在大宋朝的崇高地位受到冲击,对宗室、乃至朝局都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林昭破坏力惊人,每到一处总是让一些人难以安心,甚至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不过林昭让眼前这些人熟知,或者在意的则是因为前段时间在青苗法中的态度和作为。
先是在不经意之间帮助王安石开启变法,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是王安石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曾几何时,甚至把他与吕惠卿相提并论。
但是事实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当真正开始推行青苗法的时候,林昭出乎意料地提出反对。虽然他反对的方式并不是那么激烈,动静也不大,但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以及以前的作为,注定了会引起轩然大*,受万千关注。
有人猜测林昭是因为与王安石父子关系出现裂痕,立场才有所改变的。但是通过过往的了解和适才短暂的交谈,司马光明显能够感觉到,林昭是出自于本心的选择。要知道,司马学士暗中注意林昭很久了,而且看人的眼光也颇为独到。
林昭并非是为钻营升官之道才为王安石做事的,其实仔细看看,林昭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为王安石做过什么。他从来都是就事论事,只是事情做完的会产生的相关影响让人有所误会罢了!
也许在此之前,林昭确实是看好王安石变法的,也愿意表示支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说明林昭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断成长,他是一个心地纯良的年轻人,至少在青苗法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更为理智公正,颇有几分为国为民的忠义。他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会因此而做出相应的选择。
在场有许多人觉得,林昭今后在变法上的立场会转变为保守,甚至成为旧党中人。但是司马光却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林昭对自己的那番话,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宋朝时期,随着桌椅的不断完善,虽说合餐制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在主流的宴会场合,还是以分餐制为主的。
今日邵雍安乐窝宴客就是如此,一人一案,桌上放着些许餐具与菜肴。
既然是分餐制,那座位的安排自然就有讲究了,林昭的座位仅次于程颐、程颢。至于其他一些前来作陪的“名仕”,自然屈居后位了。
因为在场之人大都是学术大家,谈论的东西自然离不开诗书礼仪,儒家典籍了。
这些并非林昭所擅长,听程颐、程颢兄弟提及什么理,什么气,天理如何等等,林昭只能望而兴叹,几乎搭不上一句话。
只听程颐道:“ 理先于万物的,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lun理道德,纲纪法度皆由天理所定。遵循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程颢又充道:“人性本善,性即理也,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故而“无人欲即皆天理”。”
林昭心里咯噔一下,这应该就是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最初的来源吧!虽说也有几分道理,可是更有种荼毒千年的感觉,林昭心里微微有些不舒坦了。
程颐道:“这是我兄弟最新的一些想法,与表叔讲‘气’之道略微有些差异,还请表叔见谅!”
毕竟他们兄弟曾经师从于表叔张载,如今搞出与师父不同的学说来,心中难免担心会有违尊师重道……
张载却摆手笑道:“正叔多虑了,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你们如此有想法,如今潜心钻研学问,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而且你们的想法很好,很有见地!”
正叔是程颐的表字,听张载如此说,两兄弟稍微放心一点。那边邵雍也道:“许久不曾见到如此精辟的见地了,伯淳、正叔很有想法啊,继续说吧!”
难不成平日里这些人的晚宴都是学术讨论会吗?林昭不禁有些头大。如果只是如此的话,何必要邀请我呢?到底是想让我学习儒家典籍,还是让我来受折磨的呢?林昭心中只能报之以苦笑,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好好听着就是了。
那边二程兄弟得了张载与邵雍两位大师的赞许,心中兴奋,继续滔滔不绝。只听程颢道:“ 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比如女子,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提及:阳贵而阴贱……男尊女卑……故而女子孀居之后不宜改嫁,夫为妻纲,女子应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总而言之,话越说越是过分,全是关于存天理灭人欲,以及男尊女卑的话语。
其他的林昭并不在乎,随你们去说吧,但是如此论及女子的地位与男女关系。对于林昭这么一个现代的文明人而言,着实听不下去了。
所以林昭的表情微微有种不自然,而这一幕恰好被上座的邵雍瞧见,不禁问道:“东阳可是有什么不同见解!”
程颐与程颢的目光也落在林昭身上,说道:“不知东阳对此有何见解?”
“但说无妨,我们也好讨论一番!”
林昭本来没兴趣参加的,但是现在是骑虎难下了,不说两句似乎过意不去。当即道:“见解谈不上,只是适才伯淳兄谈及男尊女卑……这个虽然有些道理,但是……”
毕竟在古代,尤其是进入父系为主的封建社会,男性是主要劳动力,社会地位相对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何况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要是公然全盘反对,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林昭委婉道:“但是女子并非附庸,她们也有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幸福的权利。
名节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罔顾了女子的幸福,她们的存在,以及她们的权利吧?有道是阴阳调和,这个世界离不开男人,同样也离不开女子,他们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和我们是同等的,所以男女应该平等!”
林昭这番话多少有点惊世骇俗,在场之人都有些愣神了。男女平等?开什么玩笑?自从商周以来,男尊女卑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多少年来根本没有人怀疑过。
即便是胡风较重,较为开放的隋唐时期,女子的地位似乎比较高,但是终究还是有限,还是要差男子许多。
否则武则天以女子身份登基称帝,就不至于招来那么严重的非议与激烈反对的了,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天经地义。所以林昭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一方面有些石破天惊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像是一个笑话!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林昭,眼神中满是不解与惊讶,林昭的想法还真是奇怪!
“东阳,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程颢道:“女子当须重视贞洁,懂得礼义廉耻,夫妻之间……”
“也许自古以来确实如此,即便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也不能将女子当作是附庸,忽视她们的感受……”林昭知道,男女平等这种后世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在现在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他还是想要表达出来,也许是会起到那么一丝作用,也算是为千年所有的女性尽点心吧!
“此话当真奇怪?女子岂可与男人相提并论,男人三妻四妾,地位崇高本就如此。听闻你林东阳也有侍妾,你与她的平等在哪里呢?”有末座的陪客冷不丁地问了这么一句。
“至少我是真心喜欢才会娶回家中,而且一旦进门,我便会真心实意对对她,彼此有情义,而且只不是将她作为一个侍妾,或者是一个女子,这就是我所能给她的平等!”
林昭道:“礼教尊卑肯定是要有的,自然不能荒废错乱,我只是想说这个程度需要把握好。我们的要求不能太过苛责,有句话叫做矫枉过正,过犹而不及不正是如此吗?”
有人略微沉思,似乎为林昭之言所打动,也有人丝毫不为所动,连连摇头。甚至还有人鄙夷林昭,孔夫子都讲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们有此反应再正常不过。
司马光显然是会错了意,他觉得林昭倒不是说为女子争取什么,言语之中表达出来的核心思想在最后一句话。
过犹而不及,矫枉过正!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无是处,比如王安石的改革策略……
程颢道:“可是如此一来,岂非纲常废弛……”
纲常在古代史非常严肃的问题,林昭也不敢大意,说道:“礼制纲常自然不能废弛,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凡事要有个度,要适可而止,百姓无论男女都要遵守朝廷法度,礼义仁孝,尊老爱幼之度,不过却也不必要存天理,灭人欲吧?”
搞了半天并非是根本分歧,只是个程度的问题!不过如此一来,就说明林昭并不认同程颐程颢兄弟关于理的说法了。
“东阳兄关于理有何见解?”程颢微微有些受挫,毕竟学说没有得到别人认可。
林昭本来不想纠缠于这些问题的,此时也算是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道:“理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心才是最重要的。”
邵雍心中顿时一笑,今晚的宴会还当真是非同寻常。关于学问的已经有“气”、“理”之说,如今林昭又摆出来一个“心”。当真是有意思,颇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
甚至连司马光也来了兴趣,张载和二程兄弟有精彩见地是意料之中的,林昭则完全出乎意料。他们都很好奇,林昭这个“心”到底是怎么个说法?
林昭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被迫参与如此深奥话题的。事已至此,想要避退已经没有可能了。硬着头皮发言的同时,林昭发现这似乎也是个机会。
程朱理学固然在某种程度对后世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都是一代名家著书立说提出来的东西,潜移默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轻易是改变不了的,但是现在林昭有从根源上改变的机会。
或许“伪装”成为学术高人,提出一些想法,继而去影响程颐和程颢,以及张载、邵雍这些人。
林昭并未想过自己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大儒,但是完全可以借用别人之口,去宣扬这种理念。当然了,前提这个学说要有足够的魅力也说服力,让人心动,甚至让人信服,那么后世能与程朱理学不相上下的唯有陆王心学了。
林昭对于这些东西也都只是一知半解,这会只能是硬着头皮说点什么。相信即便自己说的很简单生涩,甚至有些许漏洞,对于这些学术牛人们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何况其实心学最初还是从程颢这里开始的,只不过后来被陆九渊进一步深化,逐步发扬光大了而已。
林昭侃侃而谈道:“所谓心即本心,也是人的精神,正如伯淳与正叔兄所言,要用天理在压倒私欲。但实际上更多是本心的选择,本心有善的良知,也有恶的私欲,人所需要的就是良知的选择。
如何才能保持善的良知呢?唯有格物致知,也就是靠实践来体会,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在不断的格物致知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做到致良知。我们还需要在乎什么天理?在乎什么人欲吗?”
说完之后,大堂上顿时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可以说是落针可闻。众人全部被林昭的言语给震惊了,看似朴实无华的语句,似乎说出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林昭所言与二程兄弟的观点似乎是殊途同归,但明显能从其中发现些许的差异。其实不管是气还是理,甚至是林昭所言的心,本身所言阐述的东西差别并不是那么大。但是他们只是不断强调所为天理与人欲,用一种理论或者规则却约束人心,终究还是停留在了被动的规则上。
但是林昭呢?没有提出任何的约束,而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格物致知,通过实践与自省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是一种主动完善与提升的行动,隐约之间似乎略微高出那么一筹!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主动面对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管什么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很容易,但是解决一个问题并不容易!
邵雍、张载与司马光很震惊,二程兄弟则不觉有些黯然,本来不成体系的一些想法,瞬间就有些凌乱,甚至有那么一丝不自信。林昭这个所谓的“心”与格物致知,着实带给他们不小的冲击。
他们不会想到,作为发言者的林昭,到现在脑袋还是一片混乱,甚至不知道刚才究竟说些什么?他只是将自己能记起来的东西堆砌,用看起来条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而实际上却是一片混沌。
林昭呆呆地看着眼前众人,没有一点反应?这是个什么情况?莫非说错了不该说的话?心中难免忐忑!早知道就扯这些稀里糊涂的东西了,以至于如此尴尬!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邵雍突然笑了,作为主人,他第一个打破了眼前尴尬而诡异的局面。
“东阳啊,没看出来你的学问深入,如此有见地!”邵雍赞叹不已,林昭的想法让人很震惊,弱冠之年便有这样的见地当真难能可贵。
林昭放下心来,知道稀里糊涂的装逼,算是成功了,摇头道:“哪里,只是小子平日里读书做事的一些粗浅想法,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指正。”
司马光隐约似乎明白了,林昭何以能在如此年纪,表现的如此出色。很大原因就是他这个看似朴实无华,却又很有道理思想。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去做就是了,这是他告诉林昭的,又何尝不是林昭自己的想法呢?突然之间,司马光内心之中似乎被触动了。只要于国于民有利,何必非要去计较的那么清楚呢?格物致知,也许私欲是可以转化为良知的……
一时间,司马学士似乎想通了什么……RS
入席就坐之后,林昭见到了多位洛阳名士!
林昭作为其中最年轻之人,自然而然受到最多的关注。虽说年纪轻轻,职位不高,学问似乎也一般,但是没有能够否认林昭的名气大。
侦破辽使被杀案,出使辽国,还误打误撞地帮助辽国解决了一桩叛乱,据说还是萧皇后与太子、公主的救命恩人。每逢辽使来汴京,都会问及林昭,已经传为一桩趣闻。
在登州阿云案中的表现,更是在某种程度扭转了大宋朝改革变法的趋势,使得熙宁变法能够突破重重阻力,得以顺利推行。
在杭州的作为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平定了一场叛乱,为北宋开国以来长房和二房的斗争再次划伤一个逗号。随后还毫不留情地将余杭郡王赵宗咏父子拉下马!
濮王一系在大宋朝的崇高地位受到冲击,对宗室、乃至朝局都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林昭破坏力惊人,每到一处总是让一些人难以安心,甚至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不过林昭让眼前这些人熟知,或者在意的则是因为前段时间在青苗法中的态度和作为。
先是在不经意之间帮助王安石开启变法,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是王安石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曾几何时,甚至把他与吕惠卿相提并论。
但是事实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当真正开始推行青苗法的时候,林昭出乎意料地提出反对。虽然他反对的方式并不是那么激烈,动静也不大,但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以及以前的作为,注定了会引起轩然大*,受万千关注。
有人猜测林昭是因为与王安石父子关系出现裂痕,立场才有所改变的。但是通过过往的了解和适才短暂的交谈,司马光明显能够感觉到,林昭是出自于本心的选择。要知道,司马学士暗中注意林昭很久了,而且看人的眼光也颇为独到。
林昭并非是为钻营升官之道才为王安石做事的,其实仔细看看,林昭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为王安石做过什么。他从来都是就事论事,只是事情做完的会产生的相关影响让人有所误会罢了!
也许在此之前,林昭确实是看好王安石变法的,也愿意表示支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说明林昭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断成长,他是一个心地纯良的年轻人,至少在青苗法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更为理智公正,颇有几分为国为民的忠义。他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会因此而做出相应的选择。
在场有许多人觉得,林昭今后在变法上的立场会转变为保守,甚至成为旧党中人。但是司马光却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林昭对自己的那番话,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宋朝时期,随着桌椅的不断完善,虽说合餐制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在主流的宴会场合,还是以分餐制为主的。
今日邵雍安乐窝宴客就是如此,一人一案,桌上放着些许餐具与菜肴。
既然是分餐制,那座位的安排自然就有讲究了,林昭的座位仅次于程颐、程颢。至于其他一些前来作陪的“名仕”,自然屈居后位了。
因为在场之人大都是学术大家,谈论的东西自然离不开诗书礼仪,儒家典籍了。
这些并非林昭所擅长,听程颐、程颢兄弟提及什么理,什么气,天理如何等等,林昭只能望而兴叹,几乎搭不上一句话。
只听程颐道:“ 理先于万物的,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lun理道德,纲纪法度皆由天理所定。遵循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程颢又充道:“人性本善,性即理也,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故而“无人欲即皆天理”。”
林昭心里咯噔一下,这应该就是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最初的来源吧!虽说也有几分道理,可是更有种荼毒千年的感觉,林昭心里微微有些不舒坦了。
程颐道:“这是我兄弟最新的一些想法,与表叔讲‘气’之道略微有些差异,还请表叔见谅!”
毕竟他们兄弟曾经师从于表叔张载,如今搞出与师父不同的学说来,心中难免担心会有违尊师重道……
张载却摆手笑道:“正叔多虑了,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你们如此有想法,如今潜心钻研学问,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而且你们的想法很好,很有见地!”
正叔是程颐的表字,听张载如此说,两兄弟稍微放心一点。那边邵雍也道:“许久不曾见到如此精辟的见地了,伯淳、正叔很有想法啊,继续说吧!”
难不成平日里这些人的晚宴都是学术讨论会吗?林昭不禁有些头大。如果只是如此的话,何必要邀请我呢?到底是想让我学习儒家典籍,还是让我来受折磨的呢?林昭心中只能报之以苦笑,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好好听着就是了。
那边二程兄弟得了张载与邵雍两位大师的赞许,心中兴奋,继续滔滔不绝。只听程颢道:“ 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比如女子,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提及:阳贵而阴贱……男尊女卑……故而女子孀居之后不宜改嫁,夫为妻纲,女子应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总而言之,话越说越是过分,全是关于存天理灭人欲,以及男尊女卑的话语。
其他的林昭并不在乎,随你们去说吧,但是如此论及女子的地位与男女关系。对于林昭这么一个现代的文明人而言,着实听不下去了。
所以林昭的表情微微有种不自然,而这一幕恰好被上座的邵雍瞧见,不禁问道:“东阳可是有什么不同见解!”
程颐与程颢的目光也落在林昭身上,说道:“不知东阳对此有何见解?”
“但说无妨,我们也好讨论一番!”
林昭本来没兴趣参加的,但是现在是骑虎难下了,不说两句似乎过意不去。当即道:“见解谈不上,只是适才伯淳兄谈及男尊女卑……这个虽然有些道理,但是……”
毕竟在古代,尤其是进入父系为主的封建社会,男性是主要劳动力,社会地位相对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何况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要是公然全盘反对,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林昭委婉道:“但是女子并非附庸,她们也有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幸福的权利。
名节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罔顾了女子的幸福,她们的存在,以及她们的权利吧?有道是阴阳调和,这个世界离不开男人,同样也离不开女子,他们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和我们是同等的,所以男女应该平等!”
林昭这番话多少有点惊世骇俗,在场之人都有些愣神了。男女平等?开什么玩笑?自从商周以来,男尊女卑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多少年来根本没有人怀疑过。
即便是胡风较重,较为开放的隋唐时期,女子的地位似乎比较高,但是终究还是有限,还是要差男子许多。
否则武则天以女子身份登基称帝,就不至于招来那么严重的非议与激烈反对的了,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天经地义。所以林昭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一方面有些石破天惊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像是一个笑话!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林昭,眼神中满是不解与惊讶,林昭的想法还真是奇怪!
“东阳,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程颢道:“女子当须重视贞洁,懂得礼义廉耻,夫妻之间……”
“也许自古以来确实如此,即便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也不能将女子当作是附庸,忽视她们的感受……”林昭知道,男女平等这种后世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在现在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他还是想要表达出来,也许是会起到那么一丝作用,也算是为千年所有的女性尽点心吧!
“此话当真奇怪?女子岂可与男人相提并论,男人三妻四妾,地位崇高本就如此。听闻你林东阳也有侍妾,你与她的平等在哪里呢?”有末座的陪客冷不丁地问了这么一句。
“至少我是真心喜欢才会娶回家中,而且一旦进门,我便会真心实意对对她,彼此有情义,而且只不是将她作为一个侍妾,或者是一个女子,这就是我所能给她的平等!”
林昭道:“礼教尊卑肯定是要有的,自然不能荒废错乱,我只是想说这个程度需要把握好。我们的要求不能太过苛责,有句话叫做矫枉过正,过犹而不及不正是如此吗?”
有人略微沉思,似乎为林昭之言所打动,也有人丝毫不为所动,连连摇头。甚至还有人鄙夷林昭,孔夫子都讲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们有此反应再正常不过。
司马光显然是会错了意,他觉得林昭倒不是说为女子争取什么,言语之中表达出来的核心思想在最后一句话。
过犹而不及,矫枉过正!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无是处,比如王安石的改革策略……
程颢道:“可是如此一来,岂非纲常废弛……”
纲常在古代史非常严肃的问题,林昭也不敢大意,说道:“礼制纲常自然不能废弛,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凡事要有个度,要适可而止,百姓无论男女都要遵守朝廷法度,礼义仁孝,尊老爱幼之度,不过却也不必要存天理,灭人欲吧?”
搞了半天并非是根本分歧,只是个程度的问题!不过如此一来,就说明林昭并不认同程颐程颢兄弟关于理的说法了。
“东阳兄关于理有何见解?”程颢微微有些受挫,毕竟学说没有得到别人认可。
林昭本来不想纠缠于这些问题的,此时也算是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道:“理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心才是最重要的。”
邵雍心中顿时一笑,今晚的宴会还当真是非同寻常。关于学问的已经有“气”、“理”之说,如今林昭又摆出来一个“心”。当真是有意思,颇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
甚至连司马光也来了兴趣,张载和二程兄弟有精彩见地是意料之中的,林昭则完全出乎意料。他们都很好奇,林昭这个“心”到底是怎么个说法?
林昭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被迫参与如此深奥话题的。事已至此,想要避退已经没有可能了。硬着头皮发言的同时,林昭发现这似乎也是个机会。
程朱理学固然在某种程度对后世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都是一代名家著书立说提出来的东西,潜移默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轻易是改变不了的,但是现在林昭有从根源上改变的机会。
或许“伪装”成为学术高人,提出一些想法,继而去影响程颐和程颢,以及张载、邵雍这些人。
林昭并未想过自己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大儒,但是完全可以借用别人之口,去宣扬这种理念。当然了,前提这个学说要有足够的魅力也说服力,让人心动,甚至让人信服,那么后世能与程朱理学不相上下的唯有陆王心学了。
林昭对于这些东西也都只是一知半解,这会只能是硬着头皮说点什么。相信即便自己说的很简单生涩,甚至有些许漏洞,对于这些学术牛人们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何况其实心学最初还是从程颢这里开始的,只不过后来被陆九渊进一步深化,逐步发扬光大了而已。
林昭侃侃而谈道:“所谓心即本心,也是人的精神,正如伯淳与正叔兄所言,要用天理在压倒私欲。但实际上更多是本心的选择,本心有善的良知,也有恶的私欲,人所需要的就是良知的选择。
如何才能保持善的良知呢?唯有格物致知,也就是靠实践来体会,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在不断的格物致知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做到致良知。我们还需要在乎什么天理?在乎什么人欲吗?”
说完之后,大堂上顿时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可以说是落针可闻。众人全部被林昭的言语给震惊了,看似朴实无华的语句,似乎说出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林昭所言与二程兄弟的观点似乎是殊途同归,但明显能从其中发现些许的差异。其实不管是气还是理,甚至是林昭所言的心,本身所言阐述的东西差别并不是那么大。但是他们只是不断强调所为天理与人欲,用一种理论或者规则却约束人心,终究还是停留在了被动的规则上。
但是林昭呢?没有提出任何的约束,而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格物致知,通过实践与自省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是一种主动完善与提升的行动,隐约之间似乎略微高出那么一筹!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主动面对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管什么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很容易,但是解决一个问题并不容易!
邵雍、张载与司马光很震惊,二程兄弟则不觉有些黯然,本来不成体系的一些想法,瞬间就有些凌乱,甚至有那么一丝不自信。林昭这个所谓的“心”与格物致知,着实带给他们不小的冲击。
他们不会想到,作为发言者的林昭,到现在脑袋还是一片混乱,甚至不知道刚才究竟说些什么?他只是将自己能记起来的东西堆砌,用看起来条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而实际上却是一片混沌。
林昭呆呆地看着眼前众人,没有一点反应?这是个什么情况?莫非说错了不该说的话?心中难免忐忑!早知道就扯这些稀里糊涂的东西了,以至于如此尴尬!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邵雍突然笑了,作为主人,他第一个打破了眼前尴尬而诡异的局面。
“东阳啊,没看出来你的学问深入,如此有见地!”邵雍赞叹不已,林昭的想法让人很震惊,弱冠之年便有这样的见地当真难能可贵。
林昭放下心来,知道稀里糊涂的装逼,算是成功了,摇头道:“哪里,只是小子平日里读书做事的一些粗浅想法,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指正。”
司马光隐约似乎明白了,林昭何以能在如此年纪,表现的如此出色。很大原因就是他这个看似朴实无华,却又很有道理思想。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去做就是了,这是他告诉林昭的,又何尝不是林昭自己的想法呢?突然之间,司马光内心之中似乎被触动了。只要于国于民有利,何必非要去计较的那么清楚呢?格物致知,也许私欲是可以转化为良知的……
一时间,司马学士似乎想通了什么……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