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苦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最新章节!
宋景炎三年七月,张世杰派人传信到琼州,告知朝廷他在广南东路新会县的?山,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落脚点,他已率军移师到那里并开始建立基地,希望朝廷在他准备好以后,也能移到哪里,如此可以更好地号召沿海的百姓。百度搜索读看看):。
而几乎在同时,杜浒也传递来最新的消息,北元平章政事阿里海涯帅军进驻雷州。
在获知这两个消息后,帝国的小皇帝让陆秀夫和宋瑞他们先商议,而他自己却带着人跑到昌江府去了。
昌江府建在琼州第二大河流昌江的边上,不同于过去帝国的其他市镇,它的城墙还没有完全筑成,但更多的房屋却按区划早已建起。从外面看,整个城市的基调有点灰白色,因为许多房屋,包括正在建的城墙的外面都涂了一层灰色的东西,即使是市镇内延伸到江边是道路也是灰白色的。
如果你到了城镇的里面,你能感觉到的只有两个,一是热闹,二是嘈杂,因为这里到处都是作坊。但这座新城镇的守卫非常森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通常能见到的进出的人基本上都是帝国的士兵,可是即使是他们,也要经过三道关卡来验身。帝国目前最大的军械制造场所就设在这里,在这里制作的每一个军械,都会有专门的帝国士兵将他们拉到昌江边上,然后再运走。
在昌江边的一条船上,东和黄之杰以及几个请来的工匠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帝国君主查看完市镇回到船上之后,就一直在和这几个人商议,他舀着一张纸,一边在那上面写写画画,一边还时不时地问一下几个工匠。
待黄之杰等人离开后,载着帝国君主的船只顺江而下,直到临海的昌江港,在哪里他和刘师勇一起汇合。这个时候的昌江港还不像后世有一段时间里那样的兴旺,港口内除了几艘运货用的船只,主要停驻着一支三十余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这是帝国最新的水师炮船舰队。
前来迎接陛下的刘师勇,陪着小皇帝巡视了这些新式的战船。这些战船其实已经和最早由刘师勇监造的哪艘实验性的船只有了很大区别,因为它们更适合帝国水师的实际需要。帝国君主曾经下旨给造船的工匠,只要有人提出对战船改进的建议,而且最终被水师采用的,赐官一级。因此,在工匠们的“热心”下,帝国最新的炮船无论在海上的适航性上、还是在速度上,均有了很大的改进。读看看小说网更新我们速度第一)另外,还有个重要的改进是,它装载的火炮数量由十六门增加到了二十四门。
以目前琼州的造船能力,其实完全还可以造更多这样的战船,但东让刘师勇停了下来。原因有两个,一是霹雳炮的生产还远远跟不上,即使是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生产,也只装备了六艘战船。因为支持张世杰的军械、以及日常水师和岛上步军的训练同样耗费了不少的铁料。
另一个是东认为,火炮和战船都还有改进的余地,现在造那么多,实在是浪费。虽然他不是航海爱好者,但也知道,在大航海时代,像这样的木制战船上,装一百门炮很正常。还是为以后不断地提高改进留点资源吧。
无论是道士和吉安,还是陪在陛下身边的刘师勇,此时心里都很疑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喜欢“异想天开”的小皇帝在想什么。
刘师勇很想趁北兵渡海的时候和他们交一下手,首先是因为他现在很有信心,虽然目前装备好的炮船不多,但他认为已足够收拾对手。其次他想报一箭之仇,焦山那通红的江面和他弟弟身陷堑壕的场景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但陛下否决了他出动炮船的建议:“刘将军,炮船的弟兄们还要操练,暂时不要暴露。白沙港外海面就让一些过去的战船去巡逻。”
道士和吉安的心情却很复杂,小皇帝最近闹腾的少了,这有些不对头。这个“人小鬼大”的皇帝如此这般,肯定是有什么事,但他们又不好问。
没有办法啊,并不是人人天生都是演员,遇事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
其实东也很苦恼,因为他无法和别人交流。一个穿越者所要遭受的最大折磨,就是心灵的孤独,因为没有人可以述说。你敢和别人说吗?
他知道,阿里海涯进入雷州半岛,实际就预示着?山之战即将开始了。但他不会过于重视阿里海涯,因为阿里海涯不是后世的某支军队,能以木船横渡琼州海峡进行跨海攻击。史载:“七月,阿里海涯略地海外,唯琼州安抚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拒于白沙口,相约固守,以死自誓。”而直到当年的十一月,“……阿里海涯遣人招安抚使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于琼州,不从,率兵御之。癸巳,琼州民作乱,执与珞等降,与珞及安国、之杰皆死之。”
从七月开始一直到十一月底,近五个月的时间,阿里海涯都没攻下琼州,也许根本就没有攻。而当时的赵与珞并没有什么兵,也就谢明、谢复兄弟俩那么点义勇,要不是老赵为了供应行朝搜刮太重,惹的当地民众愤怒,自己人叛了,阿里海涯根本就舀不下琼州。他就是一“假牙“!
但东也不是没有准备,因为历史毕竟不同了,万一忽必烈来个擒贼先擒王呢?又或阿里海涯的实力远大于原来历史上他应具备的呢?他撤回文天祥和张应科,就是为了应付可能的变化。有了这两只队伍,无论谁来攻,至少他能守,能守才方能战啊。这样他就始终能保持刘师勇的水师作为一只机动打击力量。
但是,?山之战的真正主角张弘范和李恒就不同了。历史的记录是:“十一月,张弘范以舟师由海道袭漳、潮、惠三州,李恒以步骑由梅岭袭广州。……李恒兵至清远,宋王道夫迎战,大败。恒遂击凌震,震又败。道夫、震并弃广州遁,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
关键就是“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这说明李恒和张弘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同作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包围歼灭宋军于沿海。自己真正的对手其实是他们两人。
忽必烈不愧为雄才大略的马上君主,他故伎重演,再度玩了一个大包围。历史上的蒙古人利用其快速的机动性,经常进行大规模的包抄战。而这中间最经典的,是对宋帝国的超大规模的迂回。也就是通过对云南、四川的攻击,他们从西南部对南宋进行了大规模的迂回包抄,迫使四川的宋军无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增援,并最终在中路的襄阳取得了突破,割裂了南宋帝国的长江防线。
东站在船上,望着大海,心里很是有点烦闷。因为对他来说,?山之战这时对他已没有多少悬念。我们只要想一下,如果在张世杰和张弘范进行最后的决战时,海上有一支宋军的援军出现,这场大战还会是原来那样的结果吗?
实际上从他让刘师勇建立起新的水师起,?山之战的结局就已经变了。即使没有火炮和手榴弹,也没有新战船,只要刘师勇能率水师及时赶到,内外夹攻,最差的结果,接应张世杰和他属下大部逃离,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他真正要做到的,也许是如何使?山之战的效果最大化。
但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上面所讲的他无法说,他总不能告诉所有人,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就按我说的办。
另一个更重要,那就是历史现在已经改变了。原先张士杰进行的是无机动兵力、无后方退路的大战,但现在不同了,在帝国的这盘棋上,已经多了琼州这个退路。而在机动打击力量上,再有六个月时间的准备,新水师到时实际的力量将更为强大,虽然无论是张士杰他们、还是张弘范都并不知道自己这方拥有如此力量。
条件不同,指挥者的决策就会不同,战争进行的过程就同样会有所不同。有了退路的张士杰会怎样打这场大战呢?琼州这里如何进行双方的协调呢?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让张士杰领悟他的目的呢?还有,即使张士杰能领悟,他那里众多的“派系”能不能保证完整的执行部署呢?头痛啊。
在东哪个小小的皇宫内,陆秀夫、文天祥、刘师勇、苏刘义和他们的陛下一起听了杜浒的通报。阿里海涯已经开始向海峡边移动,但雷州的船只并不多,而且没有大的海船。这个消息让每个人都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人人都意识到阿里海涯并无攻下琼州的能力。但每个人也都感到了危机,今天阿里海涯出现在对面,以后呢?
陆秀夫和宋瑞转告陛下,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去和张士杰汇合,二是让张士杰撤回海岛,只有合在一起,朝廷的力量才会更大些。从他们自己来说,倾向撤军回琼州是显然的。即使是很有信心的刘师勇和苏刘义也认为,虽然阿里海涯对琼州的威胁并不大,但为了预防以后对手增兵,将张士杰撤回海岛,应当更合适。只有杜浒没有发表见解,因为他的职责就是提供军情。
听了他们的意见,东没有说话。他相信自己的判断,阿里海涯没有能力攻下琼州,他磨磨蹭蹭了五个月,只能说明岸上的旱鸭子到了海上,就是软脚蟹。只要在座的这些人知道了张弘范和李恒出现在沿海,他们就会明白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但要想把?山之战的战果最大化,就必须和张士杰见一面,预先沟通,否则自己这方无法做到协调。可是他非常尴尬的发现,历史给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所有人中间只有他自己是明白人。他这个远没有建立起哪个时代所谓的帝王权威的君主,在这个重要的决策过程中,所能依靠的方法与其说是“诱导”,还不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忽悠”。
宋景炎三年七月,张世杰派人传信到琼州,告知朝廷他在广南东路新会县的?山,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落脚点,他已率军移师到那里并开始建立基地,希望朝廷在他准备好以后,也能移到哪里,如此可以更好地号召沿海的百姓。百度搜索读看看):。
而几乎在同时,杜浒也传递来最新的消息,北元平章政事阿里海涯帅军进驻雷州。
在获知这两个消息后,帝国的小皇帝让陆秀夫和宋瑞他们先商议,而他自己却带着人跑到昌江府去了。
昌江府建在琼州第二大河流昌江的边上,不同于过去帝国的其他市镇,它的城墙还没有完全筑成,但更多的房屋却按区划早已建起。从外面看,整个城市的基调有点灰白色,因为许多房屋,包括正在建的城墙的外面都涂了一层灰色的东西,即使是市镇内延伸到江边是道路也是灰白色的。
如果你到了城镇的里面,你能感觉到的只有两个,一是热闹,二是嘈杂,因为这里到处都是作坊。但这座新城镇的守卫非常森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通常能见到的进出的人基本上都是帝国的士兵,可是即使是他们,也要经过三道关卡来验身。帝国目前最大的军械制造场所就设在这里,在这里制作的每一个军械,都会有专门的帝国士兵将他们拉到昌江边上,然后再运走。
在昌江边的一条船上,东和黄之杰以及几个请来的工匠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帝国君主查看完市镇回到船上之后,就一直在和这几个人商议,他舀着一张纸,一边在那上面写写画画,一边还时不时地问一下几个工匠。
待黄之杰等人离开后,载着帝国君主的船只顺江而下,直到临海的昌江港,在哪里他和刘师勇一起汇合。这个时候的昌江港还不像后世有一段时间里那样的兴旺,港口内除了几艘运货用的船只,主要停驻着一支三十余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这是帝国最新的水师炮船舰队。
前来迎接陛下的刘师勇,陪着小皇帝巡视了这些新式的战船。这些战船其实已经和最早由刘师勇监造的哪艘实验性的船只有了很大区别,因为它们更适合帝国水师的实际需要。帝国君主曾经下旨给造船的工匠,只要有人提出对战船改进的建议,而且最终被水师采用的,赐官一级。因此,在工匠们的“热心”下,帝国最新的炮船无论在海上的适航性上、还是在速度上,均有了很大的改进。读看看小说网更新我们速度第一)另外,还有个重要的改进是,它装载的火炮数量由十六门增加到了二十四门。
以目前琼州的造船能力,其实完全还可以造更多这样的战船,但东让刘师勇停了下来。原因有两个,一是霹雳炮的生产还远远跟不上,即使是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生产,也只装备了六艘战船。因为支持张世杰的军械、以及日常水师和岛上步军的训练同样耗费了不少的铁料。
另一个是东认为,火炮和战船都还有改进的余地,现在造那么多,实在是浪费。虽然他不是航海爱好者,但也知道,在大航海时代,像这样的木制战船上,装一百门炮很正常。还是为以后不断地提高改进留点资源吧。
无论是道士和吉安,还是陪在陛下身边的刘师勇,此时心里都很疑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喜欢“异想天开”的小皇帝在想什么。
刘师勇很想趁北兵渡海的时候和他们交一下手,首先是因为他现在很有信心,虽然目前装备好的炮船不多,但他认为已足够收拾对手。其次他想报一箭之仇,焦山那通红的江面和他弟弟身陷堑壕的场景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但陛下否决了他出动炮船的建议:“刘将军,炮船的弟兄们还要操练,暂时不要暴露。白沙港外海面就让一些过去的战船去巡逻。”
道士和吉安的心情却很复杂,小皇帝最近闹腾的少了,这有些不对头。这个“人小鬼大”的皇帝如此这般,肯定是有什么事,但他们又不好问。
没有办法啊,并不是人人天生都是演员,遇事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
其实东也很苦恼,因为他无法和别人交流。一个穿越者所要遭受的最大折磨,就是心灵的孤独,因为没有人可以述说。你敢和别人说吗?
他知道,阿里海涯进入雷州半岛,实际就预示着?山之战即将开始了。但他不会过于重视阿里海涯,因为阿里海涯不是后世的某支军队,能以木船横渡琼州海峡进行跨海攻击。史载:“七月,阿里海涯略地海外,唯琼州安抚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拒于白沙口,相约固守,以死自誓。”而直到当年的十一月,“……阿里海涯遣人招安抚使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于琼州,不从,率兵御之。癸巳,琼州民作乱,执与珞等降,与珞及安国、之杰皆死之。”
从七月开始一直到十一月底,近五个月的时间,阿里海涯都没攻下琼州,也许根本就没有攻。而当时的赵与珞并没有什么兵,也就谢明、谢复兄弟俩那么点义勇,要不是老赵为了供应行朝搜刮太重,惹的当地民众愤怒,自己人叛了,阿里海涯根本就舀不下琼州。他就是一“假牙“!
但东也不是没有准备,因为历史毕竟不同了,万一忽必烈来个擒贼先擒王呢?又或阿里海涯的实力远大于原来历史上他应具备的呢?他撤回文天祥和张应科,就是为了应付可能的变化。有了这两只队伍,无论谁来攻,至少他能守,能守才方能战啊。这样他就始终能保持刘师勇的水师作为一只机动打击力量。
但是,?山之战的真正主角张弘范和李恒就不同了。历史的记录是:“十一月,张弘范以舟师由海道袭漳、潮、惠三州,李恒以步骑由梅岭袭广州。……李恒兵至清远,宋王道夫迎战,大败。恒遂击凌震,震又败。道夫、震并弃广州遁,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
关键就是“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这说明李恒和张弘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同作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包围歼灭宋军于沿海。自己真正的对手其实是他们两人。
忽必烈不愧为雄才大略的马上君主,他故伎重演,再度玩了一个大包围。历史上的蒙古人利用其快速的机动性,经常进行大规模的包抄战。而这中间最经典的,是对宋帝国的超大规模的迂回。也就是通过对云南、四川的攻击,他们从西南部对南宋进行了大规模的迂回包抄,迫使四川的宋军无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增援,并最终在中路的襄阳取得了突破,割裂了南宋帝国的长江防线。
东站在船上,望着大海,心里很是有点烦闷。因为对他来说,?山之战这时对他已没有多少悬念。我们只要想一下,如果在张世杰和张弘范进行最后的决战时,海上有一支宋军的援军出现,这场大战还会是原来那样的结果吗?
实际上从他让刘师勇建立起新的水师起,?山之战的结局就已经变了。即使没有火炮和手榴弹,也没有新战船,只要刘师勇能率水师及时赶到,内外夹攻,最差的结果,接应张世杰和他属下大部逃离,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他真正要做到的,也许是如何使?山之战的效果最大化。
但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上面所讲的他无法说,他总不能告诉所有人,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就按我说的办。
另一个更重要,那就是历史现在已经改变了。原先张士杰进行的是无机动兵力、无后方退路的大战,但现在不同了,在帝国的这盘棋上,已经多了琼州这个退路。而在机动打击力量上,再有六个月时间的准备,新水师到时实际的力量将更为强大,虽然无论是张士杰他们、还是张弘范都并不知道自己这方拥有如此力量。
条件不同,指挥者的决策就会不同,战争进行的过程就同样会有所不同。有了退路的张士杰会怎样打这场大战呢?琼州这里如何进行双方的协调呢?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让张士杰领悟他的目的呢?还有,即使张士杰能领悟,他那里众多的“派系”能不能保证完整的执行部署呢?头痛啊。
在东哪个小小的皇宫内,陆秀夫、文天祥、刘师勇、苏刘义和他们的陛下一起听了杜浒的通报。阿里海涯已经开始向海峡边移动,但雷州的船只并不多,而且没有大的海船。这个消息让每个人都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人人都意识到阿里海涯并无攻下琼州的能力。但每个人也都感到了危机,今天阿里海涯出现在对面,以后呢?
陆秀夫和宋瑞转告陛下,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去和张士杰汇合,二是让张士杰撤回海岛,只有合在一起,朝廷的力量才会更大些。从他们自己来说,倾向撤军回琼州是显然的。即使是很有信心的刘师勇和苏刘义也认为,虽然阿里海涯对琼州的威胁并不大,但为了预防以后对手增兵,将张士杰撤回海岛,应当更合适。只有杜浒没有发表见解,因为他的职责就是提供军情。
听了他们的意见,东没有说话。他相信自己的判断,阿里海涯没有能力攻下琼州,他磨磨蹭蹭了五个月,只能说明岸上的旱鸭子到了海上,就是软脚蟹。只要在座的这些人知道了张弘范和李恒出现在沿海,他们就会明白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但要想把?山之战的战果最大化,就必须和张士杰见一面,预先沟通,否则自己这方无法做到协调。可是他非常尴尬的发现,历史给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所有人中间只有他自己是明白人。他这个远没有建立起哪个时代所谓的帝王权威的君主,在这个重要的决策过程中,所能依靠的方法与其说是“诱导”,还不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