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波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最新章节!
景炎四年的三月,帝国又迎来了一个有争议的人,他就是陈宜中。(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陈宜中是在听沿海跑到占城的人讲起?山大战的消息后跑回来的。他一直没有交涉成行朝驻跸占城的事,所以他又考虑了另一个去处,爪哇。在他看来,打不过,难道还躲不过吗?因此,他得到大战的消息后,准备回来实在不行接陛下和行朝干脆到海外去。但他没有想到是,他的消息太迟了,等他回到琼州,大战早已结束,而且宋军还赢了,这就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东其实也很头痛,陈宜中是个说不清的人。从历史上看,他在帝国危机时刻的很多朝政处置很有问题。当北元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是主张投降的,但到事情临头了,他又跑了,把摊子丢给了别人。陆秀夫和文天祥都曾代表他,到元军哪里进行谈判。
而行朝成立后,无论是和文天祥、陆秀夫,还是和张士杰,他又都弄得不愉快。更何况当端宗皇帝死后,陆秀夫,张士杰等人立年仅八岁的卫王赵?为帝,“时陈宜中入占城,日候其还朝,竟不至。”
但是,你又不能说陈宜中没有一点骨气,终其一生,他宁愿漂流海外也坚决不向北元投降。因此我们只能说这个人在性格上和能力上,的确是有缺陷的。
眼下他回来了,他的职位就是问题了,他原先是朝廷的首席大臣,左丞相,但东现在不可能恢复他的职位。他跑了这一年多,就是朝中很多人对他也很有意见。另一方面,朝廷现在的职位,多已有人占着了,你不可能让别人把位子让出来。但太随意的对待他,又不妥,因为陈宜中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端宗即位的功臣。
东把他的好老师找来商议,陆秀夫却不愿意发表意见。陈宜中当年黑过他,他现在说大说小了都不合适。
东想了又想:“要不就让他担任礼部尚,专门负责和番属的往来吧。”陆夫子一听,倒也没有意见,反正这一年多陈宜中就是在和番属国打交道,同时他们又决定让前礼部侍郎邓光荐做陈宜中的副手。
另外就是杨亮节,东决定把御史台交给他。这个任命其实陆秀夫是不太满意的,杨亮节喜欢专权人人都知道,秀王赵与择的死难,其实与他多少有点关系,他管御史台,你就等他给你找茬吧。(百度搜索读看看但他也知道,这里面还有太后的因素,你不摆平是不行的。
东不是不知道杨亮节的毛病,但他有点怕杨淑妃,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一直尽量躲着太后。他的想法很简单,给这位国舅找点事情干就拉倒了,省得他天天朝杨淑妃哪里跑,给自己找麻烦。
他找来杨亮节,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为了安慰他,他还告诉杨亮节:“舅舅,这个大臣和官员还是要监督的,朕把这个交给你了,你让夏士林做你的副手。”
杨亮节一听就明白了:监军是不要想了,你就去监督官员吧。虽然他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谁让他上岛迟了呢?
因为怕他又乱来,到时整天弹劾这弹劾那,弄得人心惶惶,东还交代了他:“舅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分地,你要带着人四处去查看,防止有人舞弊。另外,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瘟疫不可不防,士民起居条例也要天天检查。”
士民起居条例就是前面东弄的卫生工作指示。现在刚上岛的人那么多,许多人还不太知道或不习惯,这里面的事情不少,老杨,您就多忙忙这种有益的工作吧。
杨亮节总算给安顿下了,但陈宜中却不高兴,因为这对他来说前后反差太大。他同样也明白自己到琼州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还可以任其它的高位,比如右丞相,现在不是还没有吗?
此外,他对行朝现在的有些做法很不满意。这集中在两条上,一是历朝历代的监军竟然被陛下取消了,而且大有武人要压倒文人的趋势;另一个就是他认为工匠的地位太高了。因为他上岛后,朝廷还是专门派人去给他盖了房子的,这些人就是陆秀夫弄的什么专门建筑队,队里面有一些工匠。但这些工匠遇到了陈宜中后,按现在岛上的规矩没有下拜,仅仅是弯了一下腰,这让他大怒,什么时候这些低贱的匠人也那么跋扈了?
但那些人虽然知道他是高官,显得有点紧张,可是却没有太买他的帐,反而辩解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为得是让他们不要把活给干坏了。
这么一弄,陈宜中很是不缀:这不是把祖宗的规矩都给改了吗?他没有去找文天祥,他知道文帅哥的嘴不饶人;找杨亮节也不行,他们两人也有矛盾,哪个外戚会不会给他难看谁知道呢;还是和陆秀夫好说话。他就去见了陆秀夫,指责他们没有用圣人的道理教育陛下,把陛下教坏了。其实他也有些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
陆夫子虽说对小皇帝的所为也有些不舒服,但他总要维护自己的学生。再说,他的好学生的做法,效果可是放在那的。于是他就告诉陈宜中,这些都是事急从权,现在朝廷的境况不能不这样。
陈宜中很不赞同陆秀夫的说法,于是他就联络了一些同样不满的大臣,写了份奏疏上呈帝国皇帝,要求朝廷按祖宗的制度行事。
东又那有闲心去理这些,他正忙着应付整军呢。
校场阅军之后,翟国秀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下面的人要求加入禁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又有谁不想进入一个自己方更强的军队里面呢?何况还有地分给你。再说了,就算进入不了,也还有更多田土给弟兄们做以前的报酬,那也不枉了咱跟朝廷一场啊。
可是他们还在商议,方兴却阅军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张士杰,要求见陛下加入水军。方兴已经觉得自己吃亏了,带着那么多人,你要管吃喝拉撒,还要管军饷,现在已经欠手下不少了,交给朝廷来管正好。更重要的是,张达这小子太不地道,一声不吭直接就去找陛下了,听说陛下已经许愿给他一个炮船指挥使干,咱可是也想那炮船的。迟了一步啊。
至此,在内外压迫之下,翟国秀他们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朝廷整编的要求了。
东立刻在皇宫见了他们:“众位将军,朕知道你们是忠君爱国的,朕向你们保证,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报偿的。不要怕人少了,难道你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手下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翟国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东接着说到:“各位将军先到武学院里学习,朕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将军,不就是些鞑子吗,他们也不过是一个脑袋长在肩膀上的人,并没有两个头颅。记住,朕绝不会亏待跟随朝廷的人。”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淘汰挑选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民团和义勇被淘汰下来,只保留了二万五千多人,其中刘师勇的水师留下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部打散了编入步军。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分土地,陆秀夫等人自然又是忙的够戗。
东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把这个包袱给解决掉了,可是他还要对付陈宜中等文人的要求啊。他知道别人已经看出了他的用心,但他不能让步。看来还是要上课啊。
他告诉文天祥,把杜浒录的俘虏口供摘抄一部分给那些文人看,并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北元在抄掠屠城的时候,只有工匠是不杀的?
自己有宝不知道珍惜,想想去吧。
苏刘义、张德也来了,他们也是为监军的事。谁让苏刘义身上算有半个文人的呢?陈宜中等人也找他了,还抬出了他的老祖宗苏轼,要他向祖先学习,谏言陛下。
不管怎么说,苏刘义还是知道朝中文人力量的,再说陛下所为也的确是有很多不同于先王的做法。他倒不是想打退堂鼓,只是想提醒“年幼的”陛下,必要时,还是要安抚文人一下。
张德心里面就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陛下把督军司这一亩三分地交给咱们,咱们就应该把好了,什么叫要安抚文人?以前交给了他们,他们搞好了吗?
东笑了:“刘义将军,你考虑的很对,我们是应该需要招些文士,将来督军有空的时候,还要教兄弟们识识字,多了解点道理。”
苏刘义和张德一听傻了,这怎么又多出来个第五条了,陛下是什么意思?
东看着他俩:“二位将军,文人中间也是有人才的,刘义将军不就是家学渊源吗?”苏黑手难得地脸红了一下,和他的本家苏景瞻相比,他的读得是有距离的。
“朕以为,你们也可以到文人中间去招人,他们之中并不乏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们必须先到武学院里学习,并通过你们的考核,你们说是不是?”帝国小皇帝脸上又露出了坏笑。
能通过文化学习成为文士,又能通过武训成为武士,这在后世就是双学士啊,那可是享受硕士待遇滴,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过呢?
张德用拳一击手掌:“陛下说得对,连陛下都跑步训练,其他的人当然更应该了。”至于他心里想的是不是把那些人给训昏过去,那就没人知道了。
苏刘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
景炎四年的三月,帝国又迎来了一个有争议的人,他就是陈宜中。(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陈宜中是在听沿海跑到占城的人讲起?山大战的消息后跑回来的。他一直没有交涉成行朝驻跸占城的事,所以他又考虑了另一个去处,爪哇。在他看来,打不过,难道还躲不过吗?因此,他得到大战的消息后,准备回来实在不行接陛下和行朝干脆到海外去。但他没有想到是,他的消息太迟了,等他回到琼州,大战早已结束,而且宋军还赢了,这就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东其实也很头痛,陈宜中是个说不清的人。从历史上看,他在帝国危机时刻的很多朝政处置很有问题。当北元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是主张投降的,但到事情临头了,他又跑了,把摊子丢给了别人。陆秀夫和文天祥都曾代表他,到元军哪里进行谈判。
而行朝成立后,无论是和文天祥、陆秀夫,还是和张士杰,他又都弄得不愉快。更何况当端宗皇帝死后,陆秀夫,张士杰等人立年仅八岁的卫王赵?为帝,“时陈宜中入占城,日候其还朝,竟不至。”
但是,你又不能说陈宜中没有一点骨气,终其一生,他宁愿漂流海外也坚决不向北元投降。因此我们只能说这个人在性格上和能力上,的确是有缺陷的。
眼下他回来了,他的职位就是问题了,他原先是朝廷的首席大臣,左丞相,但东现在不可能恢复他的职位。他跑了这一年多,就是朝中很多人对他也很有意见。另一方面,朝廷现在的职位,多已有人占着了,你不可能让别人把位子让出来。但太随意的对待他,又不妥,因为陈宜中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端宗即位的功臣。
东把他的好老师找来商议,陆秀夫却不愿意发表意见。陈宜中当年黑过他,他现在说大说小了都不合适。
东想了又想:“要不就让他担任礼部尚,专门负责和番属的往来吧。”陆夫子一听,倒也没有意见,反正这一年多陈宜中就是在和番属国打交道,同时他们又决定让前礼部侍郎邓光荐做陈宜中的副手。
另外就是杨亮节,东决定把御史台交给他。这个任命其实陆秀夫是不太满意的,杨亮节喜欢专权人人都知道,秀王赵与择的死难,其实与他多少有点关系,他管御史台,你就等他给你找茬吧。(百度搜索读看看但他也知道,这里面还有太后的因素,你不摆平是不行的。
东不是不知道杨亮节的毛病,但他有点怕杨淑妃,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一直尽量躲着太后。他的想法很简单,给这位国舅找点事情干就拉倒了,省得他天天朝杨淑妃哪里跑,给自己找麻烦。
他找来杨亮节,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为了安慰他,他还告诉杨亮节:“舅舅,这个大臣和官员还是要监督的,朕把这个交给你了,你让夏士林做你的副手。”
杨亮节一听就明白了:监军是不要想了,你就去监督官员吧。虽然他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谁让他上岛迟了呢?
因为怕他又乱来,到时整天弹劾这弹劾那,弄得人心惶惶,东还交代了他:“舅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分地,你要带着人四处去查看,防止有人舞弊。另外,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瘟疫不可不防,士民起居条例也要天天检查。”
士民起居条例就是前面东弄的卫生工作指示。现在刚上岛的人那么多,许多人还不太知道或不习惯,这里面的事情不少,老杨,您就多忙忙这种有益的工作吧。
杨亮节总算给安顿下了,但陈宜中却不高兴,因为这对他来说前后反差太大。他同样也明白自己到琼州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还可以任其它的高位,比如右丞相,现在不是还没有吗?
此外,他对行朝现在的有些做法很不满意。这集中在两条上,一是历朝历代的监军竟然被陛下取消了,而且大有武人要压倒文人的趋势;另一个就是他认为工匠的地位太高了。因为他上岛后,朝廷还是专门派人去给他盖了房子的,这些人就是陆秀夫弄的什么专门建筑队,队里面有一些工匠。但这些工匠遇到了陈宜中后,按现在岛上的规矩没有下拜,仅仅是弯了一下腰,这让他大怒,什么时候这些低贱的匠人也那么跋扈了?
但那些人虽然知道他是高官,显得有点紧张,可是却没有太买他的帐,反而辩解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为得是让他们不要把活给干坏了。
这么一弄,陈宜中很是不缀:这不是把祖宗的规矩都给改了吗?他没有去找文天祥,他知道文帅哥的嘴不饶人;找杨亮节也不行,他们两人也有矛盾,哪个外戚会不会给他难看谁知道呢;还是和陆秀夫好说话。他就去见了陆秀夫,指责他们没有用圣人的道理教育陛下,把陛下教坏了。其实他也有些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
陆夫子虽说对小皇帝的所为也有些不舒服,但他总要维护自己的学生。再说,他的好学生的做法,效果可是放在那的。于是他就告诉陈宜中,这些都是事急从权,现在朝廷的境况不能不这样。
陈宜中很不赞同陆秀夫的说法,于是他就联络了一些同样不满的大臣,写了份奏疏上呈帝国皇帝,要求朝廷按祖宗的制度行事。
东又那有闲心去理这些,他正忙着应付整军呢。
校场阅军之后,翟国秀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下面的人要求加入禁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又有谁不想进入一个自己方更强的军队里面呢?何况还有地分给你。再说了,就算进入不了,也还有更多田土给弟兄们做以前的报酬,那也不枉了咱跟朝廷一场啊。
可是他们还在商议,方兴却阅军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张士杰,要求见陛下加入水军。方兴已经觉得自己吃亏了,带着那么多人,你要管吃喝拉撒,还要管军饷,现在已经欠手下不少了,交给朝廷来管正好。更重要的是,张达这小子太不地道,一声不吭直接就去找陛下了,听说陛下已经许愿给他一个炮船指挥使干,咱可是也想那炮船的。迟了一步啊。
至此,在内外压迫之下,翟国秀他们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朝廷整编的要求了。
东立刻在皇宫见了他们:“众位将军,朕知道你们是忠君爱国的,朕向你们保证,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报偿的。不要怕人少了,难道你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手下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翟国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东接着说到:“各位将军先到武学院里学习,朕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将军,不就是些鞑子吗,他们也不过是一个脑袋长在肩膀上的人,并没有两个头颅。记住,朕绝不会亏待跟随朝廷的人。”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淘汰挑选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民团和义勇被淘汰下来,只保留了二万五千多人,其中刘师勇的水师留下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部打散了编入步军。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分土地,陆秀夫等人自然又是忙的够戗。
东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把这个包袱给解决掉了,可是他还要对付陈宜中等文人的要求啊。他知道别人已经看出了他的用心,但他不能让步。看来还是要上课啊。
他告诉文天祥,把杜浒录的俘虏口供摘抄一部分给那些文人看,并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北元在抄掠屠城的时候,只有工匠是不杀的?
自己有宝不知道珍惜,想想去吧。
苏刘义、张德也来了,他们也是为监军的事。谁让苏刘义身上算有半个文人的呢?陈宜中等人也找他了,还抬出了他的老祖宗苏轼,要他向祖先学习,谏言陛下。
不管怎么说,苏刘义还是知道朝中文人力量的,再说陛下所为也的确是有很多不同于先王的做法。他倒不是想打退堂鼓,只是想提醒“年幼的”陛下,必要时,还是要安抚文人一下。
张德心里面就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陛下把督军司这一亩三分地交给咱们,咱们就应该把好了,什么叫要安抚文人?以前交给了他们,他们搞好了吗?
东笑了:“刘义将军,你考虑的很对,我们是应该需要招些文士,将来督军有空的时候,还要教兄弟们识识字,多了解点道理。”
苏刘义和张德一听傻了,这怎么又多出来个第五条了,陛下是什么意思?
东看着他俩:“二位将军,文人中间也是有人才的,刘义将军不就是家学渊源吗?”苏黑手难得地脸红了一下,和他的本家苏景瞻相比,他的读得是有距离的。
“朕以为,你们也可以到文人中间去招人,他们之中并不乏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们必须先到武学院里学习,并通过你们的考核,你们说是不是?”帝国小皇帝脸上又露出了坏笑。
能通过文化学习成为文士,又能通过武训成为武士,这在后世就是双学士啊,那可是享受硕士待遇滴,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过呢?
张德用拳一击手掌:“陛下说得对,连陛下都跑步训练,其他的人当然更应该了。”至于他心里想的是不是把那些人给训昏过去,那就没人知道了。
苏刘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