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背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最新章节!
姚枢放下了手中的笔,揉了揉太阳穴,他已记不住这是第几次动笔了。(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每次他想写点心得下来,都是只写了一点点,而且要么他不满意,要么干脆就写不下去。后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实际上它们还是关联的。
他看了看许衡,许衡沉静地坐在哪里,这个他眼中的真正学者,眼睛已经变的更深邃,脸上还出现了潮红。姚枢担心地说道:“仲平。”
许衡回过头来看了看姚枢,他摇了摇头:“公茂,这些问题我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大题目,求得是整个从古到今治乱兴亡的长久之道,有君有臣,有内有外,有上有下,还有大义,它不是一下就能回答的。”
李?、王文统叛乱之后,忽必烈对汉臣产生了很深的疑惧,对汉法也产生了动摇。为了坚定忽必烈实施汉法的决心,许衡从前代得失的角度,阐述了实行汉法的必要,他在给忽必烈的《时务五事》中指出:
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十六帝,百七十年,辽九帝,二百有八年;金九帝,百二十年,皆历年最多。其他不行汉法,如刘、石、姚、符、慕容、赫连等,专尚威劫持卤莽,皆不过二三十年而倾败相继。……以是论之,国家既自朔漠入中原,居汉地,主汉民,其当用汉法无疑也。
而且他更断言:“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国之法,非三十年不可成功。”
许衡的历史功底无疑是非常深厚的,他的历史视角之广,和刘伯温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之所以上,同样为的是中原的道统。可是,他却受到了阿合马的排挤。不仅如此,当至元八年他改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去太学从事他喜爱的教育培养后辈时,他仍然遭到了阿合马的暗算。
“十年,阿合马屡毁汉法,诸生禀食或不继,衡固请退。”
阿合马把国家的教育经费给砍了,太学里的有些学生连饭都吃不饱,许衡终于彻底地失望了。忽必烈再穷,他要是想让太学里的学生们吃饱饭,哪还是没有问题的。阿合马的行为,其实也表明了老忽的某种态度,没有他的放任,阿合马怎敢这样做?
许衡辞职回家了,也许在哪里教育人,同样能维护汉家的文化,传承圣人的道统,这也是这个时代一些文人相同的做法。(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是因为北元要制定新的历法,他才再度被招了回来。
听了他所言,姚枢急切地问到:“那难道他们知道答案?”
许衡的眼神很复杂:“我不知道,但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本就不同寻常,他对此必有所得,我想见见他。”
老夫子说得真没错,那小子本就是穿越者,当然大异这个时代的常人。可您真要见他,他溜得肯定比兔子还快。和您讨论,要不了几句,咱肯定就露馅了,这不是要咱的小命吗?那是绝对不可以滴。
姚枢吃惊地看着许衡,许衡苦笑了一下:“我也就说说而已,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姚枢非常清楚,且不说现在琼州和他们双方敌对,彼此隔绝,难以交流,就算能沟通,他和许衡也一直多病。以他俩人的身体,去几千里外的岭南,根本撑不到地方,虽然他心底里也很想和对方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许衡接着说到:“公茂,新历法已即将完成,我也想早点走了。”
姚枢明白了,许衡已经没心思弄这些东西了,一个更大的题目已经吸引了他。“仲平,”他颤声说到。
“公茂,”许衡阻止了他再开口,他的眼中流露的是真挚的情感。“还是在苏门的时候好。”
苏门山,他们的交往就是从哪里开始的。那时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的精神却那么富足,那是一段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人的悲哀之一,就是总在失去以后,才知道其宝贵。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变成迟暮的老人。他们看透、看破了许多事情,也许只有寥寥的几样东西还无法令他们忘怀,那其中就有人类的感情。
姚枢的眼睛里有着闪光,这会不会成为最后的离别?“仲平,”他深施一礼。
许衡同样极为正式的还了一礼。
他们追求的、他们想维护的,甚至他们想传承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充满着古风的礼节当中了。
当姚枢萧索的背影在视线中越来越远之时,许衡知道他心中充满的是和自己同样的失望。
至元二年二月,北元正式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著为令。到了至元五年三月,再下令:罢诸路女直、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儿、乃蛮、唐兀特人仍旧。
这个“达鲁花赤”的意思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这个官衔的设置,相当于后世中央政府的特派员,除了负有监督各级地方官员的职责,各地的行政,实际上他也总揽一切。
在这个天下为官之人的排序中,原中原之人已经彻底从朝廷的重要位置上被排斥了出来,汉人更是放在了最后,他们的地位也就比江南之人高一点。至于其它将中原汉人百姓当作奴隶的“驱口”等等东西,就更不用提了。
这还是他们以前所希望、憧憬的汉法了吗?圣人说的“治国平天下”,平出来的怕不是这样的天下吧?
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永远都是靠不住的。
姚枢是在第二年,即至元十七年去世的。在去世之前,他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南边传来的几个问题。
而许衡在同年以身体有病为由,坚辞请归,在离开了大都回了老家怀州之后,他除了继续教授学生之外,其余的时间一直在苦思哪几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他在至元十八年去世。
但他们两人直到去世,都抱憾地没有找到他们认为满意的答案。可是,他们却把问题留给了他们的家人和弟子,由此,北方的士林中就有了著名的“治乱兴亡之五问”。而当北方的学者开始和江南的文人探讨这些问题时,它们又引起了江南学者的重视。随着他们探讨的深入,所有人最后都把目光放到了哪个曾经的蛮荒小岛,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可是无论是姚枢还是许衡,随着他们的谢世,它都意味着忽必烈在潜邸时所聚集的人才最终凋零了。也许这已经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开始。更也许这就是新的轮回的起点,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宋景炎四年十一月末的凌晨,当守卫定海的兵丁从睡梦中醒来之后,他们吃惊的发现,一个庞大的船队已经云集在了海面。这个时候的定海实际上应该是后世的镇海。
他们很快察觉到,这些船只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转向了翁州(即现在的舟山岛),另一部分则向他们驶来。随着船只越来越近,他们看清了有些战船上飘扬着的战旗,哪上面是斗大的“张”字。在靠近海岸后,有十余艘战船冲出船队,它们成一字排列,用侧舷面向了他们,下一刻,他们所站立的港口码头城墙上就响起了成串的爆炸声。
张士杰冷冷地看着港口里、城墙上已经四处奔逃的人们,轻轻地挥了挥手,船队中传出了一阵号角,宋军的船只开始涌进港口。在左大和张士虎的指挥下,有些宋军未等船只完全靠岸,就跳下船涉水冲向了码头上的城门。城门早已被轰塌,宋军很快就冲进了城里。
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描述的,城内零星的抵抗很快就被凶狠的江淮军给扑灭。整个城里所有人立刻都知道,哪个“张北佬”又回来了。
定海等于是张老大的老巢,周围的情况没有人比他和他的手下更熟悉,这地方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江淮军的目标。再加上事先有军情司的情报,等张士杰进入城内时,宋军已完全控制了整个城镇。
而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翁州,文天祥指挥着邹?和流求赶来的张应科两部,也迅速攻占了昌国(这是后世的定海所在),随即又控制了全岛。至此,宋军东进计划中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翁州此时又称为昌国州,昌国这个地名来自于宋神宗,取其意“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北元是在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因舟山岛为东南的门户,刚刚升昌国县为州。这个时候,由于沿海百姓前来逃离战乱,整个岛上现有居民达到了两万多户,人口超过了十二万。
在参谋院的策划中,定海和翁州都被定为宋军的前进基地。其中又以翁州更为重要,因为它靠近沿海,悬于海上,有刘师勇的水师在,一旦占领,就会更安全。故此它将是整个东进计划中的人员和物资集散地。所有抢来的物资都将先被运到这里,然后在户部和其它官员的划拨下,分别运往琼州和流求。
姚枢放下了手中的笔,揉了揉太阳穴,他已记不住这是第几次动笔了。(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每次他想写点心得下来,都是只写了一点点,而且要么他不满意,要么干脆就写不下去。后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实际上它们还是关联的。
他看了看许衡,许衡沉静地坐在哪里,这个他眼中的真正学者,眼睛已经变的更深邃,脸上还出现了潮红。姚枢担心地说道:“仲平。”
许衡回过头来看了看姚枢,他摇了摇头:“公茂,这些问题我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大题目,求得是整个从古到今治乱兴亡的长久之道,有君有臣,有内有外,有上有下,还有大义,它不是一下就能回答的。”
李?、王文统叛乱之后,忽必烈对汉臣产生了很深的疑惧,对汉法也产生了动摇。为了坚定忽必烈实施汉法的决心,许衡从前代得失的角度,阐述了实行汉法的必要,他在给忽必烈的《时务五事》中指出:
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十六帝,百七十年,辽九帝,二百有八年;金九帝,百二十年,皆历年最多。其他不行汉法,如刘、石、姚、符、慕容、赫连等,专尚威劫持卤莽,皆不过二三十年而倾败相继。……以是论之,国家既自朔漠入中原,居汉地,主汉民,其当用汉法无疑也。
而且他更断言:“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国之法,非三十年不可成功。”
许衡的历史功底无疑是非常深厚的,他的历史视角之广,和刘伯温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之所以上,同样为的是中原的道统。可是,他却受到了阿合马的排挤。不仅如此,当至元八年他改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去太学从事他喜爱的教育培养后辈时,他仍然遭到了阿合马的暗算。
“十年,阿合马屡毁汉法,诸生禀食或不继,衡固请退。”
阿合马把国家的教育经费给砍了,太学里的有些学生连饭都吃不饱,许衡终于彻底地失望了。忽必烈再穷,他要是想让太学里的学生们吃饱饭,哪还是没有问题的。阿合马的行为,其实也表明了老忽的某种态度,没有他的放任,阿合马怎敢这样做?
许衡辞职回家了,也许在哪里教育人,同样能维护汉家的文化,传承圣人的道统,这也是这个时代一些文人相同的做法。(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是因为北元要制定新的历法,他才再度被招了回来。
听了他所言,姚枢急切地问到:“那难道他们知道答案?”
许衡的眼神很复杂:“我不知道,但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本就不同寻常,他对此必有所得,我想见见他。”
老夫子说得真没错,那小子本就是穿越者,当然大异这个时代的常人。可您真要见他,他溜得肯定比兔子还快。和您讨论,要不了几句,咱肯定就露馅了,这不是要咱的小命吗?那是绝对不可以滴。
姚枢吃惊地看着许衡,许衡苦笑了一下:“我也就说说而已,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姚枢非常清楚,且不说现在琼州和他们双方敌对,彼此隔绝,难以交流,就算能沟通,他和许衡也一直多病。以他俩人的身体,去几千里外的岭南,根本撑不到地方,虽然他心底里也很想和对方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许衡接着说到:“公茂,新历法已即将完成,我也想早点走了。”
姚枢明白了,许衡已经没心思弄这些东西了,一个更大的题目已经吸引了他。“仲平,”他颤声说到。
“公茂,”许衡阻止了他再开口,他的眼中流露的是真挚的情感。“还是在苏门的时候好。”
苏门山,他们的交往就是从哪里开始的。那时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的精神却那么富足,那是一段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人的悲哀之一,就是总在失去以后,才知道其宝贵。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变成迟暮的老人。他们看透、看破了许多事情,也许只有寥寥的几样东西还无法令他们忘怀,那其中就有人类的感情。
姚枢的眼睛里有着闪光,这会不会成为最后的离别?“仲平,”他深施一礼。
许衡同样极为正式的还了一礼。
他们追求的、他们想维护的,甚至他们想传承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充满着古风的礼节当中了。
当姚枢萧索的背影在视线中越来越远之时,许衡知道他心中充满的是和自己同样的失望。
至元二年二月,北元正式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著为令。到了至元五年三月,再下令:罢诸路女直、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儿、乃蛮、唐兀特人仍旧。
这个“达鲁花赤”的意思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这个官衔的设置,相当于后世中央政府的特派员,除了负有监督各级地方官员的职责,各地的行政,实际上他也总揽一切。
在这个天下为官之人的排序中,原中原之人已经彻底从朝廷的重要位置上被排斥了出来,汉人更是放在了最后,他们的地位也就比江南之人高一点。至于其它将中原汉人百姓当作奴隶的“驱口”等等东西,就更不用提了。
这还是他们以前所希望、憧憬的汉法了吗?圣人说的“治国平天下”,平出来的怕不是这样的天下吧?
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永远都是靠不住的。
姚枢是在第二年,即至元十七年去世的。在去世之前,他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南边传来的几个问题。
而许衡在同年以身体有病为由,坚辞请归,在离开了大都回了老家怀州之后,他除了继续教授学生之外,其余的时间一直在苦思哪几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他在至元十八年去世。
但他们两人直到去世,都抱憾地没有找到他们认为满意的答案。可是,他们却把问题留给了他们的家人和弟子,由此,北方的士林中就有了著名的“治乱兴亡之五问”。而当北方的学者开始和江南的文人探讨这些问题时,它们又引起了江南学者的重视。随着他们探讨的深入,所有人最后都把目光放到了哪个曾经的蛮荒小岛,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可是无论是姚枢还是许衡,随着他们的谢世,它都意味着忽必烈在潜邸时所聚集的人才最终凋零了。也许这已经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开始。更也许这就是新的轮回的起点,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宋景炎四年十一月末的凌晨,当守卫定海的兵丁从睡梦中醒来之后,他们吃惊的发现,一个庞大的船队已经云集在了海面。这个时候的定海实际上应该是后世的镇海。
他们很快察觉到,这些船只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转向了翁州(即现在的舟山岛),另一部分则向他们驶来。随着船只越来越近,他们看清了有些战船上飘扬着的战旗,哪上面是斗大的“张”字。在靠近海岸后,有十余艘战船冲出船队,它们成一字排列,用侧舷面向了他们,下一刻,他们所站立的港口码头城墙上就响起了成串的爆炸声。
张士杰冷冷地看着港口里、城墙上已经四处奔逃的人们,轻轻地挥了挥手,船队中传出了一阵号角,宋军的船只开始涌进港口。在左大和张士虎的指挥下,有些宋军未等船只完全靠岸,就跳下船涉水冲向了码头上的城门。城门早已被轰塌,宋军很快就冲进了城里。
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描述的,城内零星的抵抗很快就被凶狠的江淮军给扑灭。整个城里所有人立刻都知道,哪个“张北佬”又回来了。
定海等于是张老大的老巢,周围的情况没有人比他和他的手下更熟悉,这地方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江淮军的目标。再加上事先有军情司的情报,等张士杰进入城内时,宋军已完全控制了整个城镇。
而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翁州,文天祥指挥着邹?和流求赶来的张应科两部,也迅速攻占了昌国(这是后世的定海所在),随即又控制了全岛。至此,宋军东进计划中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翁州此时又称为昌国州,昌国这个地名来自于宋神宗,取其意“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北元是在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因舟山岛为东南的门户,刚刚升昌国县为州。这个时候,由于沿海百姓前来逃离战乱,整个岛上现有居民达到了两万多户,人口超过了十二万。
在参谋院的策划中,定海和翁州都被定为宋军的前进基地。其中又以翁州更为重要,因为它靠近沿海,悬于海上,有刘师勇的水师在,一旦占领,就会更安全。故此它将是整个东进计划中的人员和物资集散地。所有抢来的物资都将先被运到这里,然后在户部和其它官员的划拨下,分别运往琼州和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