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小说网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33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3)
第33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最新章节!
太公答道:“将军队安置在山顶之上,就容易被敌人隔绝孤立;将军队安置在山麓之上,就容易被敌人围困。在山地环境中作战,就必须将军队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戒备。军队驻守山的北面或者南面。军队若驻扎在山的南面,就要戒备山的北面;若驻扎在山的北面,就要戒备山的南面;若驻扎在山的左面,就要戒备山的右面;若驻扎在山的右面,就要戒备山的左面。凡是敌人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把守,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都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旌旗,以便相互联络;整顿三军,严阵以待,不要让敌人得知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一座山城。部队的行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列阵,法令已经颁行,奇正相辅的阵法已经确定,各部队都编成冲阵,安置在山上比较突出的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样,当敌来攻时,我全军顽强抵抗,敌军虽多,必被打败,其将领就可成为我军俘虏。”
本篇讲述山地防御的战术。部队驻扎在山上、山下的弊端:“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部队在山上驻扎时,应布为鸟云之阵。这样既可支援各方作战,又可控制住机动部队。山的四面八方必须警戒巡视,在敌军可能入侵的地段,派重兵严守,而且用战车阻绝通道和谷口,高竖旗帜,重视联络,全军待命,随时准备战斗。如此便形成牢不可破的“山堡”。当敌来攻时,即可将敌击败。
但是,山地作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些因素又给机动、联络和后勤补给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无论是攻是守,都有利弊。对于守方而言,可根据山险以逸待劳,但如对方切断我军补给和水资源,则容易不战自败,为敌所栖。对于攻方而言,有利于隐蔽接敌、迂回、包围和渗透敌军。但敌方占据有利地形,控制道路、谷地、险隘,则容易成为笼中的金丝鸟,为敌所囚。
总之一句话,对于攻守双方来讲,都应该趋利避害,根据此刻的地利因素,灵活应变,以获得胜利。历史上,三国大将马谡的街亭之败就是为敌所栖,最终咎由自取,品尝苦果。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为实现刘备的遗愿,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再次发动北上伐魏的战争。他的作战计划是声东击西,由斜谷出发进攻郿城(今陕西眉县北),以赵云、邓芝为首扮为疑兵,而从箕谷(今陕西宝鸡东南)亲率主力部队自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占陇右。正月,他的计策成功,“扬声由斜谷道取郿”,却“身率大军攻祁山”,使魏国群臣大骇不已。以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安定(今甘肃泾川)为主的三郡立即降蜀。魏明帝曹睿心急如焚,急令魏国名将张郃领步骑五万,西拒蜀军。
魏蜀双方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争夺陇右为目标的大战蓄势待发。诸葛亮一面攻打陇西(今甘肃陇西)、广魏(今甘肃天水东北)二郡,以最快方式占领陇右;一面时刻准备迎战魏国援军。魏将张郃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渡渭水,急扑街亭(今甘肃天水县东南街子口),打击蜀军侧后方,企图一举击垮蜀军,抢回陇右。诸葛亮为防主力遭受打击,命马谡率军驻扎街亭。
街亭是指渭河与麦积山之间的地方,是关陇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地势十分重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马谡到街亭后,因地势之利傲慢怠敌,违反军师依山傍水的战术部署,不以守为攻,反而“以攻为守”,将部队布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见此情况,副将军王平指出:“街亭山一无粮道,二无水源,如曹军围困街亭,切断一切供给,我军不战而败。因此请主将三思,还是以军师原计划依山傍水扎营。”谁想马谡充耳不闻、刚愎自用,认为在此可“我军布于山上,居高临下,倘若敌军来攻,必可一鼓作气溃敌无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使之义无反顾,这正是制胜的秘诀”。王平再三劝阻,无奈马谡固执己见,只得徒然悲叹。
张郃进兵,得知马谡舍水上山,喜上眉梢,即令士兵挖沟断河,切断水源、封堵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顶,步步逼近后开始放火烧山。霎时间黑烟漫天,火光里燥热难耐,部队士气大损。魏军看准时机,以虎狼之势大举推进,蜀军节节败退。所谓兵败如山倒,最终街亭告失,统帅马谡狼狈逃走。诸葛亮无奈,只好撤军。这是蜀国第一次攻魏失败,也因此留下世人铭记、千古传颂的经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鸟云泽兵第六:与敌夹河对峙,诈敌、伏兵不可少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宜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①,四旁无邑,又无草木。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②,为之奈何?”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③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敌人越我前后,吾三军败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④为宝。”
武王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以逾于水;吾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分为冲阵,便兵所处。须其毕出,发我伏兵,疾击其后,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骑分为鸟云之阵,备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见我战合,其大军必济水而来。发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冲其左右。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宜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曰:“善哉。”
①斥卤之地:荒芜贫瘠的盐碱地。
②刍牧:饲养和放牧。
③索便:寻找机会。
④精微:精细隐蔽。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隔河对峙,敌军粮草充足,士卒众多,我军资材贫乏,士卒寡少。我想渡河进攻,却无力前进;我想拖延时日,又缺乏粮草。而且我军驻扎在荒芜贫瘠的盐碱地,附近既没有城池又没有草木,军队无处掠取物资,牛马无处吃草,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军队没有战备,牛马没有饲料,士卒没有粮食,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寻找机会,欺骗敌人,迅速向其他地方迁移,并在后面安置伏兵,以阻挡敌人的追击。”
武王问:“如果我军欺骗不了敌军,我军士卒迷惑恐慌,敌人包抄我军前后,我全军溃败陷入混乱而逃,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时寻求退路的办法,主要是用财物引诱敌人前来掠夺,同时对敌方使者行贿。此事必须谨慎细致,一定不能使敌人察觉。”
武王问:“敌人已得知我方设有伏兵,大军不肯渡河,另派一支小部队渡河向我进攻,我全军恐慌,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部署为四武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等敌军全部渡河后,出动我方伏兵,迅猛攻击敌人侧后,弓箭手从两旁射击敌人左右。同时把我军战车和骑兵布列为鸟云之阵,前后戒备,使全军顽强战斗。敌人发现我军与它的小部队交战,其主力部队必会前来渡河。这时就出动我军的伏兵,迅猛攻击敌军侧后,并用战车和骑兵攻击敌军两翼。这样,敌军即使人数众多,也会被我军打败,其将帅也必然逃走。
“大凡用兵,基本原则是:当与敌对阵面临作战时,必须把军队布列为冲阵,安排在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再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就是出奇制胜的方法。所谓鸟云,就是像鸟散云合那样,灵活机动,变化无穷。”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前文我们一直未讲解何谓鸟云之阵。所谓鸟云就是,像鸟一样灵动,像云一样变化无穷。鸟云之阵一般多用于骑兵与战车,骑兵的快速移动像飞鸟一般快速出击,凶狠而高效;战车的缓慢移动就像天上的浮云,迟缓却变化多端,当敌方冲击战车时就像用拳头打进云朵里,让其深陷其中。
本篇描述我军进攻敌军遭遇河川战时的战术和方法。首先是同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在器械不备、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应设法欺诈敌人,赶快脱离险区,并沿路设置伏兵,防止敌军追击。等敌人先遣部队渡河后,向其发起猛烈攻击。此时敌人大部队见先遣部队形势危急,必会渡河前来支援。这时我军从四周围攻,敌人必败。文章最后指出,用兵作战必须机动灵活,鸟疾云散,变化无穷。
河川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方式之一。河川战的关键在于渡水与反渡水。方法有强渡、分渡和暗渡。渡水在河川战里极其重要,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反渡水的方法是立足于自保阻水而守,立足于歼敌半渡而击。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国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伺机灭吴。周敬王四十二年,吴国大旱,勾践认为灭吴的时机成熟,而自己也准备充分,于是决定出兵伐吴。
同年三月,越王与大将范蠡领五万大军侵入吴国边境。吴王夫差闻讯,立刻领兵六万迎战越军,双方在笠泽(今江苏苏州南,与吴淞江走向相同的古河道)隔江对峙。夜半,越王将部队分为两路,又从两路部队中各抽一队,命一队逆江而上,进至上游五里处,另一队顺江而下,进至下游五里处。午夜,两支部队此起彼伏,鸣鼓呐喊,佯装进攻。吴王忽闻江面上、下游擂鼓喧天,误以为越军趁夜渡江两面夹攻,自作聪明地兵分两路前去堵截,仅留中军待命。勾践得知吴军已分兵前去围追后,派中军六千锐卒为先锋,瞒天过海,衔枚渡江,步步围向吴军大营。在调虎离山、暗度陈仓之后,忽然向吴军发起破釜沉舟的冲击,这出其不意的突袭使吴军惊慌失措、士气低迷。出击的两路吴军听闻军营遭袭返程回救,未想又遭越军两队追讨,军心涣散,溃败。越军越战越勇、气势如虹,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连败吴军。一时间吴军犹如惊弓之鸟,退守姑苏后惶惶不可终日、草木皆兵,此后吴国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王灭吴,吴王夫差自缢。
越军利用夜黑风高,两翼佯动,诱敌分兵,乘虚偷渡,中央突破,取得了古代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渡江奇袭战的胜利。
少众第七:以少胜多,并非无法
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
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①,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②,邻国之助。”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①暮:底本作“路”,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②与:援助。
武王问太公说:“我要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要以寡敌众,必须趁着暮色,在草木茂密的地带埋伏军队,在险窄的道路上阻击敌人。要以弱击强,必须得到大国的援助、邻国的支持。”
武王问:“如果我方没有深草地带可供埋伏,也没有艰险道路可以利用,敌军也不是在傍晚时候到达;我方既没有大国的援助,也没有邻国的支持,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应该虚张声势,用引诱欺骗的手段迷惑敌军。诱使敌人迂回前进,使其经过深草地带;引诱敌人绕走远道,耽误行军时间,使其正好在傍晚的时候与我军交战。趁敌人先头部队还没全部渡水,后续部队来不及宿营时,出动我军伏兵,迅速猛烈地攻击敌军的两翼,并令我战车和骑兵扰乱敌军的前后。这样,敌人即使众多,也会被我军打败。恭敬地侍奉大国的君主,以礼结交邻国的贤士,多送财物,言辞谦逊,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的支持、邻国的援助了。”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所谓少众,即以少胜众,也就是通常说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历史上,有无数以弱胜强的经典范例。大部分都是在夜晚、草丛、窄路的条件下,采取伏击、截击等战法歼灭敌人。以弱击强,首先应虚张声势,示形动敌,诱使敌军经过深草、水泽等地,然后伏击敌人。同时利用各种外交手段,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之与,邻国之助”。
太公答道:“将军队安置在山顶之上,就容易被敌人隔绝孤立;将军队安置在山麓之上,就容易被敌人围困。在山地环境中作战,就必须将军队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戒备。军队驻守山的北面或者南面。军队若驻扎在山的南面,就要戒备山的北面;若驻扎在山的北面,就要戒备山的南面;若驻扎在山的左面,就要戒备山的右面;若驻扎在山的右面,就要戒备山的左面。凡是敌人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把守,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都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旌旗,以便相互联络;整顿三军,严阵以待,不要让敌人得知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一座山城。部队的行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列阵,法令已经颁行,奇正相辅的阵法已经确定,各部队都编成冲阵,安置在山上比较突出的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样,当敌来攻时,我全军顽强抵抗,敌军虽多,必被打败,其将领就可成为我军俘虏。”
本篇讲述山地防御的战术。部队驻扎在山上、山下的弊端:“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部队在山上驻扎时,应布为鸟云之阵。这样既可支援各方作战,又可控制住机动部队。山的四面八方必须警戒巡视,在敌军可能入侵的地段,派重兵严守,而且用战车阻绝通道和谷口,高竖旗帜,重视联络,全军待命,随时准备战斗。如此便形成牢不可破的“山堡”。当敌来攻时,即可将敌击败。
但是,山地作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些因素又给机动、联络和后勤补给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无论是攻是守,都有利弊。对于守方而言,可根据山险以逸待劳,但如对方切断我军补给和水资源,则容易不战自败,为敌所栖。对于攻方而言,有利于隐蔽接敌、迂回、包围和渗透敌军。但敌方占据有利地形,控制道路、谷地、险隘,则容易成为笼中的金丝鸟,为敌所囚。
总之一句话,对于攻守双方来讲,都应该趋利避害,根据此刻的地利因素,灵活应变,以获得胜利。历史上,三国大将马谡的街亭之败就是为敌所栖,最终咎由自取,品尝苦果。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为实现刘备的遗愿,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再次发动北上伐魏的战争。他的作战计划是声东击西,由斜谷出发进攻郿城(今陕西眉县北),以赵云、邓芝为首扮为疑兵,而从箕谷(今陕西宝鸡东南)亲率主力部队自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占陇右。正月,他的计策成功,“扬声由斜谷道取郿”,却“身率大军攻祁山”,使魏国群臣大骇不已。以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安定(今甘肃泾川)为主的三郡立即降蜀。魏明帝曹睿心急如焚,急令魏国名将张郃领步骑五万,西拒蜀军。
魏蜀双方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争夺陇右为目标的大战蓄势待发。诸葛亮一面攻打陇西(今甘肃陇西)、广魏(今甘肃天水东北)二郡,以最快方式占领陇右;一面时刻准备迎战魏国援军。魏将张郃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渡渭水,急扑街亭(今甘肃天水县东南街子口),打击蜀军侧后方,企图一举击垮蜀军,抢回陇右。诸葛亮为防主力遭受打击,命马谡率军驻扎街亭。
街亭是指渭河与麦积山之间的地方,是关陇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地势十分重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马谡到街亭后,因地势之利傲慢怠敌,违反军师依山傍水的战术部署,不以守为攻,反而“以攻为守”,将部队布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见此情况,副将军王平指出:“街亭山一无粮道,二无水源,如曹军围困街亭,切断一切供给,我军不战而败。因此请主将三思,还是以军师原计划依山傍水扎营。”谁想马谡充耳不闻、刚愎自用,认为在此可“我军布于山上,居高临下,倘若敌军来攻,必可一鼓作气溃敌无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使之义无反顾,这正是制胜的秘诀”。王平再三劝阻,无奈马谡固执己见,只得徒然悲叹。
张郃进兵,得知马谡舍水上山,喜上眉梢,即令士兵挖沟断河,切断水源、封堵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顶,步步逼近后开始放火烧山。霎时间黑烟漫天,火光里燥热难耐,部队士气大损。魏军看准时机,以虎狼之势大举推进,蜀军节节败退。所谓兵败如山倒,最终街亭告失,统帅马谡狼狈逃走。诸葛亮无奈,只好撤军。这是蜀国第一次攻魏失败,也因此留下世人铭记、千古传颂的经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鸟云泽兵第六:与敌夹河对峙,诈敌、伏兵不可少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宜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①,四旁无邑,又无草木。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②,为之奈何?”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③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敌人越我前后,吾三军败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④为宝。”
武王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以逾于水;吾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分为冲阵,便兵所处。须其毕出,发我伏兵,疾击其后,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骑分为鸟云之阵,备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见我战合,其大军必济水而来。发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冲其左右。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宜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曰:“善哉。”
①斥卤之地:荒芜贫瘠的盐碱地。
②刍牧:饲养和放牧。
③索便:寻找机会。
④精微:精细隐蔽。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隔河对峙,敌军粮草充足,士卒众多,我军资材贫乏,士卒寡少。我想渡河进攻,却无力前进;我想拖延时日,又缺乏粮草。而且我军驻扎在荒芜贫瘠的盐碱地,附近既没有城池又没有草木,军队无处掠取物资,牛马无处吃草,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军队没有战备,牛马没有饲料,士卒没有粮食,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寻找机会,欺骗敌人,迅速向其他地方迁移,并在后面安置伏兵,以阻挡敌人的追击。”
武王问:“如果我军欺骗不了敌军,我军士卒迷惑恐慌,敌人包抄我军前后,我全军溃败陷入混乱而逃,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时寻求退路的办法,主要是用财物引诱敌人前来掠夺,同时对敌方使者行贿。此事必须谨慎细致,一定不能使敌人察觉。”
武王问:“敌人已得知我方设有伏兵,大军不肯渡河,另派一支小部队渡河向我进攻,我全军恐慌,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部署为四武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等敌军全部渡河后,出动我方伏兵,迅猛攻击敌人侧后,弓箭手从两旁射击敌人左右。同时把我军战车和骑兵布列为鸟云之阵,前后戒备,使全军顽强战斗。敌人发现我军与它的小部队交战,其主力部队必会前来渡河。这时就出动我军的伏兵,迅猛攻击敌军侧后,并用战车和骑兵攻击敌军两翼。这样,敌军即使人数众多,也会被我军打败,其将帅也必然逃走。
“大凡用兵,基本原则是:当与敌对阵面临作战时,必须把军队布列为冲阵,安排在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再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就是出奇制胜的方法。所谓鸟云,就是像鸟散云合那样,灵活机动,变化无穷。”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前文我们一直未讲解何谓鸟云之阵。所谓鸟云就是,像鸟一样灵动,像云一样变化无穷。鸟云之阵一般多用于骑兵与战车,骑兵的快速移动像飞鸟一般快速出击,凶狠而高效;战车的缓慢移动就像天上的浮云,迟缓却变化多端,当敌方冲击战车时就像用拳头打进云朵里,让其深陷其中。
本篇描述我军进攻敌军遭遇河川战时的战术和方法。首先是同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在器械不备、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应设法欺诈敌人,赶快脱离险区,并沿路设置伏兵,防止敌军追击。等敌人先遣部队渡河后,向其发起猛烈攻击。此时敌人大部队见先遣部队形势危急,必会渡河前来支援。这时我军从四周围攻,敌人必败。文章最后指出,用兵作战必须机动灵活,鸟疾云散,变化无穷。
河川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方式之一。河川战的关键在于渡水与反渡水。方法有强渡、分渡和暗渡。渡水在河川战里极其重要,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反渡水的方法是立足于自保阻水而守,立足于歼敌半渡而击。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国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伺机灭吴。周敬王四十二年,吴国大旱,勾践认为灭吴的时机成熟,而自己也准备充分,于是决定出兵伐吴。
同年三月,越王与大将范蠡领五万大军侵入吴国边境。吴王夫差闻讯,立刻领兵六万迎战越军,双方在笠泽(今江苏苏州南,与吴淞江走向相同的古河道)隔江对峙。夜半,越王将部队分为两路,又从两路部队中各抽一队,命一队逆江而上,进至上游五里处,另一队顺江而下,进至下游五里处。午夜,两支部队此起彼伏,鸣鼓呐喊,佯装进攻。吴王忽闻江面上、下游擂鼓喧天,误以为越军趁夜渡江两面夹攻,自作聪明地兵分两路前去堵截,仅留中军待命。勾践得知吴军已分兵前去围追后,派中军六千锐卒为先锋,瞒天过海,衔枚渡江,步步围向吴军大营。在调虎离山、暗度陈仓之后,忽然向吴军发起破釜沉舟的冲击,这出其不意的突袭使吴军惊慌失措、士气低迷。出击的两路吴军听闻军营遭袭返程回救,未想又遭越军两队追讨,军心涣散,溃败。越军越战越勇、气势如虹,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连败吴军。一时间吴军犹如惊弓之鸟,退守姑苏后惶惶不可终日、草木皆兵,此后吴国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王灭吴,吴王夫差自缢。
越军利用夜黑风高,两翼佯动,诱敌分兵,乘虚偷渡,中央突破,取得了古代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渡江奇袭战的胜利。
少众第七:以少胜多,并非无法
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
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①,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②,邻国之助。”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①暮:底本作“路”,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②与:援助。
武王问太公说:“我要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要以寡敌众,必须趁着暮色,在草木茂密的地带埋伏军队,在险窄的道路上阻击敌人。要以弱击强,必须得到大国的援助、邻国的支持。”
武王问:“如果我方没有深草地带可供埋伏,也没有艰险道路可以利用,敌军也不是在傍晚时候到达;我方既没有大国的援助,也没有邻国的支持,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应该虚张声势,用引诱欺骗的手段迷惑敌军。诱使敌人迂回前进,使其经过深草地带;引诱敌人绕走远道,耽误行军时间,使其正好在傍晚的时候与我军交战。趁敌人先头部队还没全部渡水,后续部队来不及宿营时,出动我军伏兵,迅速猛烈地攻击敌军的两翼,并令我战车和骑兵扰乱敌军的前后。这样,敌人即使众多,也会被我军打败。恭敬地侍奉大国的君主,以礼结交邻国的贤士,多送财物,言辞谦逊,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的支持、邻国的援助了。”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所谓少众,即以少胜众,也就是通常说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历史上,有无数以弱胜强的经典范例。大部分都是在夜晚、草丛、窄路的条件下,采取伏击、截击等战法歼灭敌人。以弱击强,首先应虚张声势,示形动敌,诱使敌军经过深草、水泽等地,然后伏击敌人。同时利用各种外交手段,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之与,邻国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