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兵临城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明扬天下最新章节!
***
燕京城里的大明君臣似乎有些不可理喻,或者是他们对宣府大同的“精锐”太过自信。
总之李自成的主力在山西,明廷却将设防的重点摆在燕京到保定一线,主要防备的是从南来进攻的大顺军偏师刘芳亮一部。代帝出征的东阁大学士李建泰就驻在保定。
结果宣、大总兵接连投降,就连居庸关这道京西门户的守军也望风而降。
京西门户突然失守,京城里的君臣还不得而知,当他们接到消息时,李自成已经率军席卷昌平、沙河等地,兵锋直指京城。
猝不及防的京师顿时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
更可怕的是,大顺军已先派出大量的人员扮作往来客商,在京城内外四处传扬说大顺军不杀人,不爱财,不歼**,不抢掠,平买平卖,蠲免钱粮,且将富家银钱,分赈穷民,颇爱斯文,秀才迎者先赏银子,嗣即考校,一等可作知府,二等可作知县;
大家听说选来的府县伪官多是山陕秀才,更信以为真,于是不通秀才,皆望做官,无知穷民,皆望得钱,拖欠朝廷钱粮者,皆望蠲免;
民间到处在传播“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语。人们把迎接李自成称为“迎真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急切地盼望着大顺军的到来。
三月十三曰,大顺军放火焚烧大明位于昌平的皇陵之后,迅速兵逼京城,兵部匆忙派出探马前往昌平打探敌情,结果这些探马直接投降大顺军去了,没有一个人回报。
大顺军前锋游骑已经到达京城的平则门,城内的君臣对敌情还一无所知。
三月十七曰,大顺军对京师完成合围,开始围攻九门,重点攻打彰义门,门外原先设立的三大营,全部向大顺军缴械投降了。
京师长其缺少粮饷,士兵逃跑的非常多,到此时还在城墙上防守的少得可怜,无奈之下,崇祯只能用宦官补充;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最后的时刻,太监竟成了守卫京城的主力,对于那些整天慷慨激昂,大骂阉党的文人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金銮殿上,崇祯召集群臣问对策,结果没有一个人出声,包括在二月份刚刚接替陈演出任内阁首辅、一向口若悬河的魏藻德也是一声不吭。
崇祯强忍着愤怒扫视着耷拉着脑袋的群臣,城外炮声隆隆,大殿里一片死寂,崇祯再三催问,仍是无人作答,心中不禁极度悲凉,一言不发,离开那张金龙盘绕的龙椅,也不说散朝,径直走入龙椅后面的屏风去。
这时大殿中终于有大臣开始蹭鼻涕抹眼泪,低声呜咽,弄得整个金銮殿里愁去惨淡,仿佛个个死了爹娘似的,那种末曰的凄怆让人不忍多看。
与城内金銮殿上的死寂绝然相反的是,城外的李自成大帐之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次大帐内只有李自成、丞相牛金星、大国师宋献策三人在场。
只听牛金星说道:“大国师可曾想过辽东的明军劲旅以及满清鞑子?大因师可知欲得天下者,大义不可失?”
宋献策立即驳道:“大王顺天而行,顺应**,何曾有失大义?”
“大王在太原刚刚颁布诏书,言明君非甚暗,此时破城弑君,岂不失之大义?”
宋献策被驳得哑口无言,牛金星趁热打铁,转头对李自成说道:“大王,我军在山西损失不少精锐,此时破城虽是不难,但破城弑君,先失大义,紧接着又成众矢之的。如今窃居湖广江西的秦牧已成劲敌,四川的张献忠也成割据之势,更可虑的是关外的鞑子;
鞑子这些年来年年扣关而入,大王一但入主燕京,第一个要面对的恐怕就是鞑子的铁骑,真到哪时,攻守易位,大王立即便陷入崇祯现在的困局,全力应付鞑子恐怕尚且力有不第,更如何去扫平南方?
咱们不得不全力和鞑子拼消耗的时候,秦牧、张献忠却在安然发展,一天天坐大。明廷集天下之力,尚且难以应付关外鞑子。如今大王只占据江北之地,且中原残破,赤地千里,关中刚刚收复,未及治理,试问大王拿什么来与关外的鞑子消耗?”
牛金星的话,让李自成脊背暗暗生凉,诚如牛金星所言,一但打下燕京城,崇祯这个烂摊子就得由自己来接手,关外的鞑子岂是易予?
自己凭着残破的江北之地与鞑子死磕,秦牧与张献忠却在南边坐收渔翁之利,不断壮大自己,将来还要以弑君之罪讨伐自己,连大义之名也占去了。
人家既得了里子又得了面子,自己却顶着弑君的大罪去与关外的鞑子拼命,这算个什么事?
宋献策冷笑道:“丞相不必危言耸听,大王,臣听说吴三桂家人皆在京中,城破之后,咱们先挟持其家人,再先派人去招降吴三桂,不怕吴三桂不归降大王,到时有他的关宁铁骑在山海关顶着,咱们一样可以抽调兵力扫平天下。”
“大国师敢保证一定能招降吴三桂?万一吴三桂不降,大国师打算怎么办?”牛金星寸步不让地反驳道。
宋献策也不含糊,立即讥讽道:“丞相明见万里,出征之前为何不劝阻?如今劳师动众,耗费无数,好不容易兵临城下,眼看燕京一击可破,丞相却要放弃了,请问牛丞相是何居心?再问牛丞相,我几十万大顺军将士会不会答应?大王,京师一下,吴三桂龟缩山海关,供给已断,别无选择,只能归附大王,对此大王不必担心。”
李自成听了宋献策的话,也不禁向牛金星投来了怀疑的目光,当初出征时,作为丞相的牛金星不但没有反对,还表示过支持来着,如今到了这骨节眼上,你却要大军灰溜溜地放弃攻城,这确实不合常理。
牛金星连忙解释道:“大王,当初发兵东征,与如今适可而止,并不矛盾。大王,起大军东征,扫荡三边,尽平山西,可以拔除明廷所能威胁到我大顺朝的力量,而且占据了山西河南,在战略上可对京城形成合围之势,此局一成,大王便占尽主动。
再者,如今大王兵临城下,引而不发,逼崇祯签下城下之盟,大王既可保全大义之名,又可以让明廷继续顶着辽东,大王即可抽身,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兵南下,从容扫荡天下各股势力,待天下平定,再让崇祯禅位,如此一来,与立即破城弑君相比,高下立判,请大王三思。”
牛金星的话让李自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宋献策却立即驳道:“大王,关中初定,中原残破,我百万雄师粮草供给已极为困难。放眼大江以北,如今唯有京城内有钱粮;
大王,京城之内**遍地,权贵如云,囤积的钱粮无数,如今眼看可一举攻下,若就此作罢,军中将士必定会心生不满,再者,没有京中的钱粮,我大军粮饷不济,军心必乱,还谈何扫荡天下?”
宋献策可谓是说到点子上去了,打仗是需要钱粮的,但无论是关中还是山西,更不论河南了,这些年来战火不断,灾荒连年,瘟疫不断,已经极为残破,能筹集到的钱粮极为有限。
他这一路东征虽是节节取胜,但打了胜仗一样是要封赏将士,抚恤战死者的。光是这些就要花费无数。
这一路过来抢到的那点钱粮都不够大军人吃马嚼,若是得不到京城内的钱粮,他的大军还真维持不下去了。
牛金星的话很有道理,宋献策提到的现实问题却又不能不对面,怎么办?
牛金星接着说道:“大王,逼崇祯签城下之盟时,可同时让其付我钱粮。”
********************************************
ps:春雨绵绵,半个月不见阳光了。嗯,愿幸福象毛毛雨,原票票也象毛毛雨,下个不停。
***
燕京城里的大明君臣似乎有些不可理喻,或者是他们对宣府大同的“精锐”太过自信。
总之李自成的主力在山西,明廷却将设防的重点摆在燕京到保定一线,主要防备的是从南来进攻的大顺军偏师刘芳亮一部。代帝出征的东阁大学士李建泰就驻在保定。
结果宣、大总兵接连投降,就连居庸关这道京西门户的守军也望风而降。
京西门户突然失守,京城里的君臣还不得而知,当他们接到消息时,李自成已经率军席卷昌平、沙河等地,兵锋直指京城。
猝不及防的京师顿时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
更可怕的是,大顺军已先派出大量的人员扮作往来客商,在京城内外四处传扬说大顺军不杀人,不爱财,不歼**,不抢掠,平买平卖,蠲免钱粮,且将富家银钱,分赈穷民,颇爱斯文,秀才迎者先赏银子,嗣即考校,一等可作知府,二等可作知县;
大家听说选来的府县伪官多是山陕秀才,更信以为真,于是不通秀才,皆望做官,无知穷民,皆望得钱,拖欠朝廷钱粮者,皆望蠲免;
民间到处在传播“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语。人们把迎接李自成称为“迎真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急切地盼望着大顺军的到来。
三月十三曰,大顺军放火焚烧大明位于昌平的皇陵之后,迅速兵逼京城,兵部匆忙派出探马前往昌平打探敌情,结果这些探马直接投降大顺军去了,没有一个人回报。
大顺军前锋游骑已经到达京城的平则门,城内的君臣对敌情还一无所知。
三月十七曰,大顺军对京师完成合围,开始围攻九门,重点攻打彰义门,门外原先设立的三大营,全部向大顺军缴械投降了。
京师长其缺少粮饷,士兵逃跑的非常多,到此时还在城墙上防守的少得可怜,无奈之下,崇祯只能用宦官补充;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最后的时刻,太监竟成了守卫京城的主力,对于那些整天慷慨激昂,大骂阉党的文人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金銮殿上,崇祯召集群臣问对策,结果没有一个人出声,包括在二月份刚刚接替陈演出任内阁首辅、一向口若悬河的魏藻德也是一声不吭。
崇祯强忍着愤怒扫视着耷拉着脑袋的群臣,城外炮声隆隆,大殿里一片死寂,崇祯再三催问,仍是无人作答,心中不禁极度悲凉,一言不发,离开那张金龙盘绕的龙椅,也不说散朝,径直走入龙椅后面的屏风去。
这时大殿中终于有大臣开始蹭鼻涕抹眼泪,低声呜咽,弄得整个金銮殿里愁去惨淡,仿佛个个死了爹娘似的,那种末曰的凄怆让人不忍多看。
与城内金銮殿上的死寂绝然相反的是,城外的李自成大帐之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次大帐内只有李自成、丞相牛金星、大国师宋献策三人在场。
只听牛金星说道:“大国师可曾想过辽东的明军劲旅以及满清鞑子?大因师可知欲得天下者,大义不可失?”
宋献策立即驳道:“大王顺天而行,顺应**,何曾有失大义?”
“大王在太原刚刚颁布诏书,言明君非甚暗,此时破城弑君,岂不失之大义?”
宋献策被驳得哑口无言,牛金星趁热打铁,转头对李自成说道:“大王,我军在山西损失不少精锐,此时破城虽是不难,但破城弑君,先失大义,紧接着又成众矢之的。如今窃居湖广江西的秦牧已成劲敌,四川的张献忠也成割据之势,更可虑的是关外的鞑子;
鞑子这些年来年年扣关而入,大王一但入主燕京,第一个要面对的恐怕就是鞑子的铁骑,真到哪时,攻守易位,大王立即便陷入崇祯现在的困局,全力应付鞑子恐怕尚且力有不第,更如何去扫平南方?
咱们不得不全力和鞑子拼消耗的时候,秦牧、张献忠却在安然发展,一天天坐大。明廷集天下之力,尚且难以应付关外鞑子。如今大王只占据江北之地,且中原残破,赤地千里,关中刚刚收复,未及治理,试问大王拿什么来与关外的鞑子消耗?”
牛金星的话,让李自成脊背暗暗生凉,诚如牛金星所言,一但打下燕京城,崇祯这个烂摊子就得由自己来接手,关外的鞑子岂是易予?
自己凭着残破的江北之地与鞑子死磕,秦牧与张献忠却在南边坐收渔翁之利,不断壮大自己,将来还要以弑君之罪讨伐自己,连大义之名也占去了。
人家既得了里子又得了面子,自己却顶着弑君的大罪去与关外的鞑子拼命,这算个什么事?
宋献策冷笑道:“丞相不必危言耸听,大王,臣听说吴三桂家人皆在京中,城破之后,咱们先挟持其家人,再先派人去招降吴三桂,不怕吴三桂不归降大王,到时有他的关宁铁骑在山海关顶着,咱们一样可以抽调兵力扫平天下。”
“大国师敢保证一定能招降吴三桂?万一吴三桂不降,大国师打算怎么办?”牛金星寸步不让地反驳道。
宋献策也不含糊,立即讥讽道:“丞相明见万里,出征之前为何不劝阻?如今劳师动众,耗费无数,好不容易兵临城下,眼看燕京一击可破,丞相却要放弃了,请问牛丞相是何居心?再问牛丞相,我几十万大顺军将士会不会答应?大王,京师一下,吴三桂龟缩山海关,供给已断,别无选择,只能归附大王,对此大王不必担心。”
李自成听了宋献策的话,也不禁向牛金星投来了怀疑的目光,当初出征时,作为丞相的牛金星不但没有反对,还表示过支持来着,如今到了这骨节眼上,你却要大军灰溜溜地放弃攻城,这确实不合常理。
牛金星连忙解释道:“大王,当初发兵东征,与如今适可而止,并不矛盾。大王,起大军东征,扫荡三边,尽平山西,可以拔除明廷所能威胁到我大顺朝的力量,而且占据了山西河南,在战略上可对京城形成合围之势,此局一成,大王便占尽主动。
再者,如今大王兵临城下,引而不发,逼崇祯签下城下之盟,大王既可保全大义之名,又可以让明廷继续顶着辽东,大王即可抽身,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兵南下,从容扫荡天下各股势力,待天下平定,再让崇祯禅位,如此一来,与立即破城弑君相比,高下立判,请大王三思。”
牛金星的话让李自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宋献策却立即驳道:“大王,关中初定,中原残破,我百万雄师粮草供给已极为困难。放眼大江以北,如今唯有京城内有钱粮;
大王,京城之内**遍地,权贵如云,囤积的钱粮无数,如今眼看可一举攻下,若就此作罢,军中将士必定会心生不满,再者,没有京中的钱粮,我大军粮饷不济,军心必乱,还谈何扫荡天下?”
宋献策可谓是说到点子上去了,打仗是需要钱粮的,但无论是关中还是山西,更不论河南了,这些年来战火不断,灾荒连年,瘟疫不断,已经极为残破,能筹集到的钱粮极为有限。
他这一路东征虽是节节取胜,但打了胜仗一样是要封赏将士,抚恤战死者的。光是这些就要花费无数。
这一路过来抢到的那点钱粮都不够大军人吃马嚼,若是得不到京城内的钱粮,他的大军还真维持不下去了。
牛金星的话很有道理,宋献策提到的现实问题却又不能不对面,怎么办?
牛金星接着说道:“大王,逼崇祯签城下之盟时,可同时让其付我钱粮。”
********************************************
ps:春雨绵绵,半个月不见阳光了。嗯,愿幸福象毛毛雨,原票票也象毛毛雨,下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