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弃妇再嫁最新章节!
不止粮食涨价,油盐酱醋等也都涨价了,尤其是盐.
江玉堂始终记得张硕曾经说过的话,家里的赵婆子又是贫家出身,有经验,因此,他和丽娘陆陆续续已买了好几次粮食和许多油盐酱醋,悉数藏在地窖中.
等他们告辞后,老张眉头皱得死紧,对儿子说道:"今年的年景怕是真的不行了,半点指望都没有,赶紧想法子把家里的猪崽子都卖了."说完,他自己急忙摇头否决自己说过的话,道:"不,留一头猪崽,不能让我俩孙子年底没肉吃."
秀姑问道:"爹,真到这种地步了?"她虽然在家里绣花,可是经常听到村里传到自己耳朵里的消息,都说要闹大灾荒了,能不心慌意乱吗?
"是啊,往年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不是一季绝收就只饿一年,而是数年,没粮种,下一季粮食从何处来?若是两季接连绝收,基本可以确定要闹灾荒了.咱们这里穷乡僻壤,到时候就算朝廷赈灾,口粮也未必能发下来,别说粮种了,这事啊,不能指望朝廷."想到地窖里堆积的粮食,老张不若村中其他人家那般忧愁,考虑起了其他,"灾荒一起,处处大乱,咱们家不能不防,好在去年咱们把陈粮运到城里时对外都说卖掉了,家里只留了几石口粮."
吃一堑长一智,从前被抢上门,如今无论如何都不能重蹈覆辙.
老张心再善,事关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他就得处处小心,不能随便发善心,大乱之年的善心未必有善报.旧年打仗时卖粮是因明面上西偏房堆积了大批陈粮,人人皆知找上了门来,不得不卖,现在明面上没有,他一粒粮食都不能卖掉,免得怀疑自己家还有粮食.
老张决定把猪崽卖掉,群羊卖掉,鸡鸭鹅留着,秀姑坐月子杀了十几鸡,剩下的数目不算太多,"鸡鸭鹅不给粮食吃,到时候挖些曲蟮蛐蛐儿,再掏些歪蚌喂,让它们多多地下蛋,免得吃不上肉连鸡鸭鹅蛋都没了,若是连曲蟮蛐蛐儿歪蚌都没了,就杀了吃肉.阿硕,你跟我在家里多多地割草,咱家还有两头牛和一头骡子呢,真到了荒年,草都得拔光了."
"知道了,爹,咱家明面上粮食不多,我得进城两趟,买些粮食回来,不然,即使大家知道咱家去年卖粮,仍然怀疑咱家私底下有粮."张硕考虑得更周全.
"你说得对,记得去办."
有上一回的经验,秀姑驾轻就熟地做准备.
灾荒和打仗有所不同,外头打仗,只要没人来扫荡屠杀,百姓收了地里的庄稼就有粮食吃,而灾荒那是颗粒无收,没有饭吃,不知道多少人会活活饿死,比打仗更让人难过.
庄稼本已死了许多,三月未完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
虽是小雨,但连绵不绝,地上泥泞,屋里昏暗,无一日能见晴天,剩下没死透的麦苗彻底淹死了,许多百姓脸色灰败,绝望之极.
"贼老天!见天儿地下,让我们怎么活呀?"
"呜呜……两季,两季都没收成啊,两季的粮种都打水漂了呀!"
"又是战乱,又是风不调雨不顺,就是原先手里有几个钱,也都花在战乱里头去了,现在遇到灾荒,可怎么办,怎么办呀?"
"没粮食,没粮食怎么活?怎么活呀?俺家上下可是十几口子,十几张嘴啊!若有钱买粮还罢了,偏偏战事刚过,俺老爹老娘又一病一死,早把家里的钱花得干干净净,还欠了一屁股的债!现在眼见着没收成,债主天天堵着门来要钱,不活了,俺活不了了!"
"俺家更苦啊,俺家赁了李家的地,没收成,俺咋交租子啊!"
"最怕到了夏收的时候,朝廷不顾咱们颗粒无收的事实,衙门派人来收地税!一亩地七分银子的税,粮食都没,哪有钱啊?"
绵绵细雨之中,村里处处都能听到哭天喊地之声,令人凄然.
张硕冒着雨拉回十石粮食,告诉父妻,虽然夏收未至,但人人都有防患于未然之心,都知道今年年景不好,加之去年打仗至入冬方止,城里粮行里的粮食已经被有钱者抢光了,外面的粮食还没运进来,他这是托了云天瑞才弄到手.
抢买粮食,储存粮食,卖掉牲畜家禽,几乎成了所有人的本能.
在这种情况下,鸡鸭鹅猪羊价钱贱了不少,张硕把自己家的猪崽子群羊卖给了大户人家,猪崽子羊羔子他们自有庄子里继续喂养,大羊随时宰杀吃肉,自己家里留了一只小羊羔,在城里趁机又买了两头肥猪回来,准备宰杀了腌成咸肉储存在大缸里.
一家子都爱吃肉,灾年里没有油水,得瘦成啥样?张硕可舍不得自己家人受罪.
牲畜家禽都不好卖,谁还在乎什么周举人不周举人.张硕买猪时,原先死活都不愿意把猪卖给他的人家脸色既红且青,似开了果子铺.
"咱们县太爷十分明白,听说民间百姓之慌,不仅查看了县衙中的储粮,而且动用衙门里他老人家可以支用的银两派人去江南买粮食."
他们这位县太爷果然英明啊,目光长远,秀姑心想.
若是县衙真的储存了大批的粮食,.[,!]届时必定能救下许多百姓的性命.每逢灾年百姓饿殍遍野,不就是因为朝廷得到消息太晚,赈灾的粮食来得太慢,而且经常有人中饱私囊,最终落到百姓手里寥寥无几吗?
老张赞道:"这十年咱们百姓日子过得舒坦,都是县太爷的功劳,不愧是状元郎."
"状元郎?"秀姑疑惑出声,"咱们县太爷是状元郎?我竟是头一回听说."
"是啊,县太爷是苏州人,听说历朝历代以来,苏州出的人才最多,进士举人不知凡几,那地方人杰地灵啊."张硕啧啧称叹,莫说颓了,就是府城都拍马不及,"好像县太爷是大官家的公子,所以府城里的官儿都不敢对咱们颓指手画脚."
秀姑奇道:"这样的话,县太爷何必忌惮周举人?又是金银,又是绸缎,又是美妾."
大官家的公子,跨马游街的状元郎,根本不用在乎小小一个举人好不好?就算一开始用金银绸缎美妾试探周举人,现在也用不着对他处处礼遇.
周家的风光,秀姑时有耳闻.
周举人是县太爷和底下诸官员,城中富户的座上宾,周母经常带着玉娘和儿媳妇们出入县衙后院和县令太太,主簿太太等人说话聊天.
张硕跟秀姑读了一年书,自个儿消息又灵通,凡事都能看出几分门道,小声道:"县太爷想得长远,想必是看透了周举人的为人,不让他触及衙门事务.他老人家自然不在乎区区一个举人,但是这官早晚有高升的时候,周举人却长久地住在咱们颓,备受本地拥戴,等自己走后周举人怀着不满之心插手衙门事务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县太爷为人很不错,虽然有无数法子可以料理周举人,可是追根究底,周举人没有做过恶事."
秀姑不满地道:"断了你杀猪的路子,绝了咱家的进项,不算劣迹?"
"这就说明周举人是睚眦必报的性子,县太爷更不放心自己走后的颓了,毕竟他老人家治理颓十多年,情分深厚."见妻子撇嘴,不太相信县太爷这么忌惮周举人,张硕笑道:"我只是听林主簿这么说,美妾压根就不是什么妾,不过是个聪明伶俐替县太爷办事的丫头,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觉得县太爷现在纵容周举人,后面应该还有手段."
周举人爱惜名声,县太爷何尝不爱惜?与其大刀阔斧露出痕迹,引起本地百姓不满,倒不如让周举人自个儿沉湎于温柔乡无心其他,不费吹灰之力.
秀姑很有些不理解县太爷的心思,这番话似乎说得通,似乎又难以说通.
不想了,等腌好咸肉后,她还是一边绣花,一边哄胖儿子吧!
百子衣明年年底就得必须交差,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了,而且可以预料到今年必遇灾荒,也不知道在这一年多里会不会耽误绣花的时间.
四月,五月的雨一直都没停过,不出所料,地里颗粒无收,进了六月,绵绵小雨转为瓢泼大雨,无休无止,日日夜夜下个不停.
望着窗外的大雨,张三婶庆幸不已,"幸亏咱家今年盖了宽敞气派的砖瓦房,不然遇到这样的雨,天天都得端着破缸烂盆在屋里接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以前的房子简陋啊,外头下着雨,里头下着雨,里里外外都湿得透透的.
三堂叔吸着烟,垂头不语.
"是啊,娘,培叔家的茅屋昨儿夜里塌了,把一家子都埋在里头,幸亏茅草轻巧,没有砸死人,就算这样,培婶子的腿也断了,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伤."儿媳妇金氏心里很得意,若是他们家没法这笔财,恐怕就落得跟培叔家一样了.
三堂叔的儿子儿媳们,个个拍着胸脯说庆幸.
连续下了几个月的雨,雨水早就渗透了墙根,大风早就刮走了茅草,村里的泥墙茅屋塌了不少,有人没逃出来,当场就被屋梁砸死了,张培家算是比较幸运了.
培婶子断了腿,张陪家的人眼泪和下着的雨一样,擦了两把脸上混在一起的水,张培向张硕家借了骡车送妻子进城请大夫接骨,再帮孙子看看骨头砸伤了没有,其子其媳则在家收拾压在屋子里的东西,暂且挪到家里原本堆放柴火的的草棚下.
发生这种事,来帮忙的人着实不少,又帮他们家搭了一座草棚.
一次,两次,一家,两家,大风大雨之中,大青山村竟有一成的房舍都是这等下场.
老张和张硕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除了接送孩子上学或者帮人搭草棚,其他时间每天在风雨中割草,没阳光,就摊开在后院屋里棚里和前院偏房里晾干雨水,暂时堆积着.
江玉堂感念张硕的恩义,自恃身强体壮,跟着帮忙割草.
丽娘平日无事可干,又不爱去别人家串门,丈夫忙时,她就来张家帮秀姑带孩子,见秀姑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童子嬉戏图一点一点跃然而上,活灵活现,不禁拍案叫绝,"难怪人人都说嫂子心灵手巧,我一直不明白,谁知竟巧在这里!"
识文断字已是难得,没想到村居之妇竟有这般巧手,堪比江南最一流的绣娘了.
她认真端详片刻,道:"瞧着是松江.[,!]顾绣的针法,仔细一看,却又有些不同,似乎多了些我没见过的针法,绣出来的花儿却更加栩栩如生了."
秀姑正欲说话,忽见本不该此时回来的壮壮一头钻了进来,衣裳半湿,满脸惊慌.
"娘,黄河决堤了!"
不止粮食涨价,油盐酱醋等也都涨价了,尤其是盐.
江玉堂始终记得张硕曾经说过的话,家里的赵婆子又是贫家出身,有经验,因此,他和丽娘陆陆续续已买了好几次粮食和许多油盐酱醋,悉数藏在地窖中.
等他们告辞后,老张眉头皱得死紧,对儿子说道:"今年的年景怕是真的不行了,半点指望都没有,赶紧想法子把家里的猪崽子都卖了."说完,他自己急忙摇头否决自己说过的话,道:"不,留一头猪崽,不能让我俩孙子年底没肉吃."
秀姑问道:"爹,真到这种地步了?"她虽然在家里绣花,可是经常听到村里传到自己耳朵里的消息,都说要闹大灾荒了,能不心慌意乱吗?
"是啊,往年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不是一季绝收就只饿一年,而是数年,没粮种,下一季粮食从何处来?若是两季接连绝收,基本可以确定要闹灾荒了.咱们这里穷乡僻壤,到时候就算朝廷赈灾,口粮也未必能发下来,别说粮种了,这事啊,不能指望朝廷."想到地窖里堆积的粮食,老张不若村中其他人家那般忧愁,考虑起了其他,"灾荒一起,处处大乱,咱们家不能不防,好在去年咱们把陈粮运到城里时对外都说卖掉了,家里只留了几石口粮."
吃一堑长一智,从前被抢上门,如今无论如何都不能重蹈覆辙.
老张心再善,事关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他就得处处小心,不能随便发善心,大乱之年的善心未必有善报.旧年打仗时卖粮是因明面上西偏房堆积了大批陈粮,人人皆知找上了门来,不得不卖,现在明面上没有,他一粒粮食都不能卖掉,免得怀疑自己家还有粮食.
老张决定把猪崽卖掉,群羊卖掉,鸡鸭鹅留着,秀姑坐月子杀了十几鸡,剩下的数目不算太多,"鸡鸭鹅不给粮食吃,到时候挖些曲蟮蛐蛐儿,再掏些歪蚌喂,让它们多多地下蛋,免得吃不上肉连鸡鸭鹅蛋都没了,若是连曲蟮蛐蛐儿歪蚌都没了,就杀了吃肉.阿硕,你跟我在家里多多地割草,咱家还有两头牛和一头骡子呢,真到了荒年,草都得拔光了."
"知道了,爹,咱家明面上粮食不多,我得进城两趟,买些粮食回来,不然,即使大家知道咱家去年卖粮,仍然怀疑咱家私底下有粮."张硕考虑得更周全.
"你说得对,记得去办."
有上一回的经验,秀姑驾轻就熟地做准备.
灾荒和打仗有所不同,外头打仗,只要没人来扫荡屠杀,百姓收了地里的庄稼就有粮食吃,而灾荒那是颗粒无收,没有饭吃,不知道多少人会活活饿死,比打仗更让人难过.
庄稼本已死了许多,三月未完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
虽是小雨,但连绵不绝,地上泥泞,屋里昏暗,无一日能见晴天,剩下没死透的麦苗彻底淹死了,许多百姓脸色灰败,绝望之极.
"贼老天!见天儿地下,让我们怎么活呀?"
"呜呜……两季,两季都没收成啊,两季的粮种都打水漂了呀!"
"又是战乱,又是风不调雨不顺,就是原先手里有几个钱,也都花在战乱里头去了,现在遇到灾荒,可怎么办,怎么办呀?"
"没粮食,没粮食怎么活?怎么活呀?俺家上下可是十几口子,十几张嘴啊!若有钱买粮还罢了,偏偏战事刚过,俺老爹老娘又一病一死,早把家里的钱花得干干净净,还欠了一屁股的债!现在眼见着没收成,债主天天堵着门来要钱,不活了,俺活不了了!"
"俺家更苦啊,俺家赁了李家的地,没收成,俺咋交租子啊!"
"最怕到了夏收的时候,朝廷不顾咱们颗粒无收的事实,衙门派人来收地税!一亩地七分银子的税,粮食都没,哪有钱啊?"
绵绵细雨之中,村里处处都能听到哭天喊地之声,令人凄然.
张硕冒着雨拉回十石粮食,告诉父妻,虽然夏收未至,但人人都有防患于未然之心,都知道今年年景不好,加之去年打仗至入冬方止,城里粮行里的粮食已经被有钱者抢光了,外面的粮食还没运进来,他这是托了云天瑞才弄到手.
抢买粮食,储存粮食,卖掉牲畜家禽,几乎成了所有人的本能.
在这种情况下,鸡鸭鹅猪羊价钱贱了不少,张硕把自己家的猪崽子群羊卖给了大户人家,猪崽子羊羔子他们自有庄子里继续喂养,大羊随时宰杀吃肉,自己家里留了一只小羊羔,在城里趁机又买了两头肥猪回来,准备宰杀了腌成咸肉储存在大缸里.
一家子都爱吃肉,灾年里没有油水,得瘦成啥样?张硕可舍不得自己家人受罪.
牲畜家禽都不好卖,谁还在乎什么周举人不周举人.张硕买猪时,原先死活都不愿意把猪卖给他的人家脸色既红且青,似开了果子铺.
"咱们县太爷十分明白,听说民间百姓之慌,不仅查看了县衙中的储粮,而且动用衙门里他老人家可以支用的银两派人去江南买粮食."
他们这位县太爷果然英明啊,目光长远,秀姑心想.
若是县衙真的储存了大批的粮食,.[,!]届时必定能救下许多百姓的性命.每逢灾年百姓饿殍遍野,不就是因为朝廷得到消息太晚,赈灾的粮食来得太慢,而且经常有人中饱私囊,最终落到百姓手里寥寥无几吗?
老张赞道:"这十年咱们百姓日子过得舒坦,都是县太爷的功劳,不愧是状元郎."
"状元郎?"秀姑疑惑出声,"咱们县太爷是状元郎?我竟是头一回听说."
"是啊,县太爷是苏州人,听说历朝历代以来,苏州出的人才最多,进士举人不知凡几,那地方人杰地灵啊."张硕啧啧称叹,莫说颓了,就是府城都拍马不及,"好像县太爷是大官家的公子,所以府城里的官儿都不敢对咱们颓指手画脚."
秀姑奇道:"这样的话,县太爷何必忌惮周举人?又是金银,又是绸缎,又是美妾."
大官家的公子,跨马游街的状元郎,根本不用在乎小小一个举人好不好?就算一开始用金银绸缎美妾试探周举人,现在也用不着对他处处礼遇.
周家的风光,秀姑时有耳闻.
周举人是县太爷和底下诸官员,城中富户的座上宾,周母经常带着玉娘和儿媳妇们出入县衙后院和县令太太,主簿太太等人说话聊天.
张硕跟秀姑读了一年书,自个儿消息又灵通,凡事都能看出几分门道,小声道:"县太爷想得长远,想必是看透了周举人的为人,不让他触及衙门事务.他老人家自然不在乎区区一个举人,但是这官早晚有高升的时候,周举人却长久地住在咱们颓,备受本地拥戴,等自己走后周举人怀着不满之心插手衙门事务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县太爷为人很不错,虽然有无数法子可以料理周举人,可是追根究底,周举人没有做过恶事."
秀姑不满地道:"断了你杀猪的路子,绝了咱家的进项,不算劣迹?"
"这就说明周举人是睚眦必报的性子,县太爷更不放心自己走后的颓了,毕竟他老人家治理颓十多年,情分深厚."见妻子撇嘴,不太相信县太爷这么忌惮周举人,张硕笑道:"我只是听林主簿这么说,美妾压根就不是什么妾,不过是个聪明伶俐替县太爷办事的丫头,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觉得县太爷现在纵容周举人,后面应该还有手段."
周举人爱惜名声,县太爷何尝不爱惜?与其大刀阔斧露出痕迹,引起本地百姓不满,倒不如让周举人自个儿沉湎于温柔乡无心其他,不费吹灰之力.
秀姑很有些不理解县太爷的心思,这番话似乎说得通,似乎又难以说通.
不想了,等腌好咸肉后,她还是一边绣花,一边哄胖儿子吧!
百子衣明年年底就得必须交差,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了,而且可以预料到今年必遇灾荒,也不知道在这一年多里会不会耽误绣花的时间.
四月,五月的雨一直都没停过,不出所料,地里颗粒无收,进了六月,绵绵小雨转为瓢泼大雨,无休无止,日日夜夜下个不停.
望着窗外的大雨,张三婶庆幸不已,"幸亏咱家今年盖了宽敞气派的砖瓦房,不然遇到这样的雨,天天都得端着破缸烂盆在屋里接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以前的房子简陋啊,外头下着雨,里头下着雨,里里外外都湿得透透的.
三堂叔吸着烟,垂头不语.
"是啊,娘,培叔家的茅屋昨儿夜里塌了,把一家子都埋在里头,幸亏茅草轻巧,没有砸死人,就算这样,培婶子的腿也断了,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伤."儿媳妇金氏心里很得意,若是他们家没法这笔财,恐怕就落得跟培叔家一样了.
三堂叔的儿子儿媳们,个个拍着胸脯说庆幸.
连续下了几个月的雨,雨水早就渗透了墙根,大风早就刮走了茅草,村里的泥墙茅屋塌了不少,有人没逃出来,当场就被屋梁砸死了,张培家算是比较幸运了.
培婶子断了腿,张陪家的人眼泪和下着的雨一样,擦了两把脸上混在一起的水,张培向张硕家借了骡车送妻子进城请大夫接骨,再帮孙子看看骨头砸伤了没有,其子其媳则在家收拾压在屋子里的东西,暂且挪到家里原本堆放柴火的的草棚下.
发生这种事,来帮忙的人着实不少,又帮他们家搭了一座草棚.
一次,两次,一家,两家,大风大雨之中,大青山村竟有一成的房舍都是这等下场.
老张和张硕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除了接送孩子上学或者帮人搭草棚,其他时间每天在风雨中割草,没阳光,就摊开在后院屋里棚里和前院偏房里晾干雨水,暂时堆积着.
江玉堂感念张硕的恩义,自恃身强体壮,跟着帮忙割草.
丽娘平日无事可干,又不爱去别人家串门,丈夫忙时,她就来张家帮秀姑带孩子,见秀姑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童子嬉戏图一点一点跃然而上,活灵活现,不禁拍案叫绝,"难怪人人都说嫂子心灵手巧,我一直不明白,谁知竟巧在这里!"
识文断字已是难得,没想到村居之妇竟有这般巧手,堪比江南最一流的绣娘了.
她认真端详片刻,道:"瞧着是松江.[,!]顾绣的针法,仔细一看,却又有些不同,似乎多了些我没见过的针法,绣出来的花儿却更加栩栩如生了."
秀姑正欲说话,忽见本不该此时回来的壮壮一头钻了进来,衣裳半湿,满脸惊慌.
"娘,黄河决堤了!"